恕我直言,很多領導,只有權力,沒有領導力

領導是門藝術,藝術高超的領導能通過自身的能力,讓手下“萬眾一心”,“甘為孺子牛”,因為你不僅幹了,而且還能獲得能力的提升,價值的體現,給你進步的空間和平臺。

相反,有些領導,因為能力和自身品質的關係,能把一個團隊帶得“不願幹、不想幹、不敢幹”,手下怨聲載道,影響了工作的積極性。

以下這些領導的特點或品性,也許你我曾經感受過,也可以讓我們進行下反思。

一、不願作為,該出手時不出手

作為一個部門領導,有些事往往必須要自己親力親為,比如協調其他部門,請示上級部門(小兵小將不受待見,落實效果差)。

有的領導不分事情輕重,直接讓手下去協調其他部門領導派活或協商問題,既顯得對他人不尊重,也容易被懟回來。

比如,某次有爭議的工作分工,A領導對手下小嘍囉說:“你去和XX科室(平級科室)商量一下,這項工作應該由他們牽頭,不是我們的,然後你再跟分管領導報告下”。

結果對方態度直接:“你跟你們領導說,這分工分管領導已經安排了,而且,你定不了,有什麼疑問,讓你們科長直接找我”。

有的事情,只需要,或只能通過領導之間的一句對話去解決,但有的領導卻讓手下迂迴解決,費時費力,讓手下十分為難。

二、不敢施威,吃軟怕硬鞭打快牛

各人各崗各司其職是工作高效運轉的重要前提,領導權威是確保工作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

有的領導不按職責分工安排工作,誰叫苦誰就少幹,誰不叫誰就多幹,抓到誰就讓誰幹。

雖然讓工作運轉了,但因為忙閒不均,特別是需要去臨時承接本不該屬於自己的工作時,要耗費精力去了解全新工作過程,導致職責混亂,工作效率低下。

比如某次A領導安排一個臨時事務工作,當著3個手下跟前,依次問,這個活“你可不可以接”,前兩個說我手頭有活等理由推脫幹不了,於是A領導跟第3個人說:“沒辦法,他們都有活,只能你幹了”。

為了不影響同事團結,第3個人只好悻悻應允,而他手頭本來也承擔了大量的工作。

比較合理的領導藝術是“這本來就是你的活”“我應該用我的權威去佈置工作,而不能任由手下對工作討價還價”。

長期下去,懶人更懶,而快牛也累死了……

三、不敢擔當,攬功而不攬過

擔當意識,遇事敢擔責,成績齊分享是領導的必要修為。

有的領導在做事時,如果是容易出成績的活,喜歡強調自己做了多大貢獻,在工作出現紕漏甚至失誤時,會說:這一直是“XXX”負責的,等我回頭跟他說一下,把領導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比如某次準備一次迎檢、臺賬和材料,得到了檢查組的表揚,A領導跟主要領導彙報時特意強調“我昨天來和他們一起加班了,一直加到半夜12點,準備好了各種材料”。

雖然想得到主要領導的肯定,但卻給手下留下了虛偽的一面,

因為,他們千辛萬苦加班到凌晨3點,而A領導晚上10點多就走了,而且沒有參與迎檢,從此更加看清了A領導的真實面目……

四、本領不強,指導協調不力讓手下犯難

學習能力,指導能力,協調能力,是一個領導的必備技能。

本部門的所有工作,即使沒有親自實操過,也應知道“是什麼”“怎麼幹”,才能指導和協調做好工作。

有的領導不願花時間去了解和學習,彙報工作時喜歡帶上手下一起彙報;遇到自己的未知領域,當手下問其應該怎麼做時,僅以一句“我也沒做過,我也不知道”敷衍了事。

不去尋找和協調資源讓手下做參考,而讓手下無從下手,自生自滅,十分為難。

比如某次接到某常規的專項工作任務,需要做工作方案,手下已拿出一個工作思路,請教A領導表格怎麼設計,應該怎麼做時,他回到:

“我沒做過,我也不知道,要不,你去問問省廳的王處,看看他有什麼參考的模板。”

不僅沒指導,還讓手下去協調上級,手下覺得沒了靠山。久而久之,手下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消耗殆盡,因為“真的太難了”……

五、缺少人情,不給草吃累死老黃牛

一個部門有沒有凝聚力,除了日常工作互幫互助,領導會不會籠絡人心,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同志至關重要,生活上的關心關愛少不了,組織團隊去搓一頓,喝兩杯也無可厚非。

有的部門領導除了讓手下幹活,加班,除了一句“辛苦”了,沒有組織過任何工作之外的活動,也不能讓手下徹底請假,往往“帶事”請假,讓手下提不起幹勁。

舉兩個例子,比如,A領導履新科室負責人3年有餘,從來沒有組織手下舉行聚餐等活動,一個十幾人的團隊,沒有交流增進感情的平臺;

比如,某工作人員連續加班加點十來天,請了幾天公休假,中途仍被從外地叫回來上班(並非只有該工作人員能夠處理),假期因此中止。

長期下來,手下普遍感覺到在A領導手下,只有幹活的份,沒有幹活的動力,形成了“不主動攬活幹、必要活打折扣地幹、能不幹就不幹”的工作心態。

六、領導是一面鏡子照亮你我

領導之所以能成為領導,肯定有其可取之處。

擁有大格局的領導,不僅能讓手下幹活,而且能想辦法讓手下願意幹活、把活幹好,並且給你創造幹事創業的平臺,讓你進步;

反之,格局小的領導,往往把通過各種方式責任分散給他人,自己充當指揮官,讓手下只管拼命幹活,而對於手下的工作困難、職業規劃不管不顧,讓團隊成員充滿無助感、無力感,因為你只是單純的幹活,僅此而已。

以此為鑑,對於部門負責人來說,要成為一名真正“服眾”的領導,過硬的業務本領是基礎,正直真誠的人格是保障,敢於擔當的意識是必需,關愛下屬的感情是潤滑。

否則整個團隊會充滿怨氣、戾氣,反過來影響工作和同事團結。

其實,誰也不是傻子,手下只是礙於情面,看破而不說破,失去人心的團隊,是一個非常可怕的事情。

而對於普通工作人員來說,反觀領導的做人風格和處事方法,可以去粗取精,加以警醒,加以借鑑,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或者避免成為自己不喜歡的人。

但無論如何,尊重領導,是任何時候都不能逾越的職場底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