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中國汽車行業能否“轉危為機”,亟需政策支持與刺激

新冠肺炎疫情此前在國內肆虐時,因國內零部件短缺,海外車企的生產供應曾一度受到影響。如今,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球,更是給歐洲和北美兩大汽車產業中心地區蒙上陰影。汽車行業如何實現“轉危為機”,亟需國家和行業的鼓勵支持政策。

疫情下,中國汽車行業能否“轉危為機”,亟需政策支持與刺激
  • 上半年產銷量預計下滑25%,歐美關廠超108

最新數據顯示,2月汽車銷量同比下滑79.1%,至此,中國汽車市場已經連續20個月銷量同比下滑。疫情的持續影響下,汽車行業的恢復節奏被打亂,何時重回正比增長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預測,如果疫情在3月底得到有效控制,預計一季度產銷量下滑45%左右,上半年產銷量下滑25%左右。

疫情下,中國汽車行業能否“轉危為機”,亟需政策支持與刺激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20日,包括戴姆勒、大眾、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FCA)、標緻雪鐵龍集團(PSA)等在內的12家海外車企已經關停或計劃關停的工廠將超過108家。

  • 全球供應鏈持續惡化(包括汽車行業在內)

根據華南美國商會發布的供應鏈特別報告:受疫情影響,32%的公司面臨零部件、物資或材料短缺的問題,其中15%的公司已經面臨零部件、物資或材料缺乏。由物流和貨運困難導致的供應鏈短缺問題在中國得到相當迅速的解決。而美國、歐洲和亞太經合組織(中國大陸除外)的供應短缺將持續惡化,供應鏈中斷將會導致大量失業。

疫情下,中國汽車行業能否“轉危為機”,亟需政策支持與刺激
  • 亟需政府哪些政策支持與刺激

為提振汽車行業信心,穩定汽車行業發展並促進汽車消費,中汽協建議相關部門儘快出臺政策激發消費潛力。具體措施可以包括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配額、將個人購車支出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調整小排量(1.6L級以下)乘用車購置稅率、加大四五線城市及鄉鎮汽車市場鼓勵政策力度、繼續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和延續新能源補貼政策等。

  • 寫在結尾

毫無疑問,疫情對於汽車行業來說是一場危機,也可能將改變世界汽車格局。對於需要3000家以上供應商的主機廠來說,挑戰不僅來自自身,還來自整個行業整體。因此,誰能首先從危機中走出來,實現快速的復產復甦,快速搶佔“疫後”市場,誰必將笑到最後。中國日趨受控的疫情,無疑給了中國車企“搶跑”的機會。但需要政府和行業政策支持和鼓勵。

疫情下,中國汽車行業能否“轉危為機”,亟需政策支持與刺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