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武帝(6)呂母首炬,義旗紛舉


新莽末年農民大起義的烈火是由琅琊海曲人呂母點燃的,熊熊烈火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蔓延到全國,最終顛覆了新朝政權!

呂母的獨生兒子呂育在海曲縣任遊徼,掌管一方巡查緝捕。天鳳元年公元14年,呂育因為沒有按照縣宰的吩咐去懲罰那些交不起捐稅的百姓,被縣宰給殺了,這使得民眾無比憤怒。而失去的兒子的呂母更是悲憤萬分,她暗中聯絡勇士代子報仇。

漢光武帝(6)呂母首炬,義旗紛舉


呂母把數百萬家產拿出來開酒店,買刀劍,接濟貧窮的百姓,以圖利用他們來進行起義。有些青年來買酒,但是沒有錢,呂母就經常賒賬給他們;如果有人有困難,呂母就借衣服借糧食給他們。時間一長,這些貧苦的農民們於心不忍,他們便成群結隊地到呂母面前,問她有什麼事情需要大家幫助的?

呂母說:“既然你們閒不住,那就把奎山腳下那條小河溝挖一下吧!但是一定要記住,要把挖的土堆積到一塊兒!”於是人們拿起鐵鍬,抬筐運土,開始挖河,他們把挖河的泥土堆到一起,築成了一個大土臺,叫崮子,這就是後來呂母起義的點將臺,這條河也因此被稱之為崮河。

漢光武帝(6)呂母首炬,義旗紛舉

呂母起義


沒過幾年,呂母的家產就用盡了。那些曾經受過她恩惠的農民們,在中秋節聚集到一起湊些錢財、衣物要償還呂母。但是呂母不收,她悲憤的說:“我多次救助你們,並不是為了發財,只是因為縣宰不公,枉殺我兒子,我想報仇雪恨!各位壯士,你們能助我一臂之力嗎?”本來就對王莽殘暴統治不滿的農民聽了呂母的一席話後,更加憤怒,他們異口同聲的答應,並表示堅決跟官府鬥爭到底!

經過一番周密的謀劃,呂母很快拉起一支數百人的起義隊伍。這支起義軍在崮河兩岸、大海之上神出鬼沒的打擊官兵,抗捐抗稅。當時由於連年發生水旱災害,再加上賦稅沉重,大量農民破產,很多流亡的農民紛紛加入起義軍。不久,這支起義軍就有了數千人馬。

漢光武帝(6)呂母首炬,義旗紛舉


經過三年的準備,天鳳四年公元17年,呂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臺祭天,她自稱將軍,點兵派將,親率勇士3000殺奔海曲縣城。經過一番激戰,起義軍一舉攻破海曲縣城,活捉了縣宰。呂母將縣宰當眾問斬,並拿他的首級到兒子呂育的墳前祭奠。此後,呂母聲名大振,消息傳到琅琊郡之後,郡太守發兵鎮壓起義軍。呂母指揮起義軍巧妙運用地形打擊官兵,粉碎了郡守的圍剿。

王莽改制失敗後,政府對農民的剝削日益加重。很多貧苦農民苦不堪言,紛紛前來投奔呂母,一年之內,起義軍發展到上萬人。這引起了王莽的極大恐慌,他企圖利用勸降的方式來瓦解起義軍,但是沒有成效!

漢光武帝(6)呂母首炬,義旗紛舉


天鳳五年公元18年,呂母病逝。同年,琅琊人樊崇在莒縣發動農民起義。呂母(?——18年)麾下的主要部隊都參加了樊崇領導的赤眉軍,還有一小部分分別投奔青犢和銅馬等農民起義軍。

樊崇(?——27年)領導的起義軍不久轉入泰山郡,青州、徐州一帶的流民紛紛響應。一年之間,起義軍發展到一萬多人。東海郡人徐宣、謝祿、楊音等人也發動農民起義,共有幾萬人,他們相繼進入泰山郡,都由樊崇領導,赤眉軍逐漸壯大!

漢光武帝(6)呂母首炬,義旗紛舉


樊崇起義後,北方各地人民紛紛起義,反抗王莽新朝的殘暴統治!起義軍中,小股有幾萬人,大股有幾十萬人,總數有數百萬之眾。在這其中,比較有名的有刁子都,人數有六七萬;城頭子路,人數有二十多萬;其他的有銅馬、高湖、青犢、上江、五樓、大槍、富平等。

農民大起義的爆發使得王莽感到坐臥不安,他派太師王匡和更始將軍廉丹率領幾十萬大軍前往鎮壓樊崇領導的農民起義軍。赤眉軍同仇敵愾,在梁國一帶大破新軍,新軍死傷數萬。赤眉軍一直追到無鹽縣,殺死更始將軍廉丹,並斬殺校尉20多人,王匡狼狽逃走。赤眉軍取得勝利後,人數迅速增加,達到幾十萬,勢力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擴大到黃河南北。

漢光武帝(6)呂母首炬,義旗紛舉


與此同時,南方的農民大起義爆發了!公元17年,荊州一帶的饑民因為爭奪有限的草根樹皮發生毆鬥。新市人王匡和王鳳勸解饑民不要毆鬥,他們將矛頭對準王莽的殘暴統治。於是,饑民們便推舉王匡、王鳳為領袖,發動起義後來又有馬武、王常、成丹等人參加了起義軍。他們以綠林山為根據地,隊伍不斷壯大。

地皇三年公元22年,綠林山也在發生瘟疫,起義軍受到很大損失,不得不離開當地。他們分成兩部分,一支由王常、成丹領導,西入南郡,稱下江兵;一支由王匡、王鳳、馬武等人率領,北上南陽,稱之為新市兵。與此同時,平林人陳牧、廖湛也發動了農民起義,他們響應綠林軍,稱為平林兵,並於新市兵合編在一起。


此時的劉秀,正在舂陵老家依舊過著農夫的生活。不過他也在時刻關注著時局的變化,等待時機成熟之後,他也想實現自己的宏偉大志,恢復漢室江山!


漢光武帝(6)呂母首炬,義旗紛舉

赤眉軍


參考資料:《後漢書》、《漢光武帝》、《光武中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