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說的是;

嚴寒的冬天,必不擔憂。曾經的磨難,也無需愁怨。寒冬裡蕭瑟的大地,只要春風過後,就可重現蓬勃生機。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春天裡,醉人的春色,迷人的春光,柔和的春風,滋潤的春雨,欣喜的春雷應時而至,喚醒了無數億個冬眠中的生命。春風裡的柳絲,春雨後的鳴鳥,春光中的蜂蝶,春色間的百花,是春天向人們發出的召喚,是春天引人的魅力。

春天是令人嚮往的季節,令人陶醉的季節。春天也是令人愁悵的季節,令人怨恨的季節。有誰說不;請看「宋詞」三百首。區區三百首宋詞,且有著一百二十首之多的詞,帶有一個“春”字。以此足可證明,古人對春天這個季節的喜歡和嚮往。不過,古人喜歡春天的到來,更多的卻是對春天怨恨和悲愁。在詞中,對春天的表達,除了對春天的讚美外,更多的還是春怨、春愁、春恨。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譬如[辛棄疾]的「摸魚兒」: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 、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

讀吧怨春不語,再看[歐陽修]的「蝶戀花亅:幾日行雲何處去?忘了歸來,不道春將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淚眼愁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撩亂春愁如柳絮,依依夢裡無尋處。”

在古人的古詞當中;“識盡了愁滋味,讀懂了怨恨心。”把美好春光,描述的一片愁悵。讓人覺得,作詞不寫怨愁恨,就作不出優秀的詞句來?當然不是這樣的情況;是人的氣度、人格、學識決定了作詞的方向。大家請看;偉大領袖毛主席所寫的,關於春的詞: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卜算子]「詠梅」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

飛雪迎春到。

已知懸崖百丈冰,

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

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

她在叢中笑。””

大家再讀一讀陸游的[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婚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

只有香如故。

可見,陸游的詞,又帶著人“愁”字。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