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上共出現了400多位帝王,規模相當於一個營,若派去打仗,誰適合做營長?

觀景天下


無意間翻到這個問題,感覺很有意思,就來答一波。


帝王營,很有意思的一個營,個個都是九五之尊,要選營長還真有點難度。不過,剔除追封的、有名無權的、天下太平的帝王們,其實也不難選,因為皇帝當中能打的其實也就那麼幾個。

不過,首先我們得弄清楚營長是指揮官,而且是基層軍事指揮官。雪峰居士的理解就是又要能衝鋒陷陣、還要能聽指揮、也要會指揮。那麼就從這個標準去選吧。

01秦始皇

始皇帝陛下為帥倒可以,當營長還真不行,保不準不聽指揮就會窩裡反。

02漢高祖劉邦

這人就是鄉里混混出身,帶著一幫兄弟闖出了一片天下,作為營長候選人候選。

03漢武帝劉徹

這人的文治武功就不說了,妥妥的跟始皇帝一個德性,為帥的人物。

04漢光武帝劉秀

是個將才,以少勝多的昆陽之戰大家去了解下,打得新朝王莽朝野震驚!

05漢昭烈帝劉備

賣草鞋出身,漢室宗親。從底層一步步混到皇帝之位,作為營長候選人候選。

06漢趙光文皇帝劉淵

這人文武雙全,匈奴人的後代,很能打,作為營長候選人候選。

07南朝宋武帝劉裕

將才,統一南方、北伐中原,妥妥的將才。

08十六國冉魏平帝冉閔

處於十六國亂世中,沒有勇猛是立身不得的,故而作為營長候選人候選。

09隋煬帝楊廣

楊廣就不說了吧,妥妥的富二代,將才,滅南朝陳。

10唐太宗李世民

毛澤東主席曾說,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其右者。好吧,妥妥的營長候選人候選。

11後周世宗柴榮

即位之後,就以高平之戰的無敵之姿傲視天下。妥妥的將才。

12宋太祖趙匡胤

以基層軍官起步,營長候選人候選。

13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在北方草原,建立契丹,稱帝建國,妥妥的是打出來的,營長候選人候選。

14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妥妥又一能征善戰者,在遼國環伺下,建立金,營長候選人候選。

15元世祖孝兒只今忽必烈

能夠在成吉思汗子孫中突出,併成功獲取帝位,沒有勇猛是行不通的,妥妥的營長候選人。

16明太祖朱元璋

農民出身,從基礎起步,妥妥的營長候選人候選。

17明成祖朱棣

帶兵篡位逆襲成功,妥妥的不聽指揮,但是將才也。

18清太宗皇太極

少年隨父征戰四方,衝鋒陷陣不在話下。妥妥的營長候選人候選。

算了,就這麼些吧,可能還疏漏了些帝王,但是能夠符合標準入選營長候選人的不多。

劉邦、劉備、劉淵、冉閔、李世民、趙匡胤、阿保機、阿骨打、忽必烈、朱元璋、皇太極,這些營長候選人誰最適合當營長呢?

首先排除冉閔和劉淵,妥妥的不受指揮型,雖然能夠衝鋒陷陣,但是不聽指揮不是一個營長該有的素質;

其次排除掉劉邦、劉備,講真,這兩人雖然起步於基層,但乾的都不是營長的活兒,像個政委。入選政委他們沒得跑。

再次排除掉阿保機、阿骨打,開國者那個是服從指揮的,雖然是一步步打上來的,可是做營長不合適。

最後,排除掉忽必烈、皇太極,因為這二人妥妥的富二代,能征善戰乃是必須,另外會指揮上大打折扣。

那麼只剩下李世民和朱元璋兩人。這兩人都符合能夠衝鋒陷陣、聽指揮和會指揮的標準。那麼誰最適合呢?

李世民官二代,朱元璋農民。很明顯朱元璋更符合基層軍事指揮官的特徵,能夠與士兵打成一塊不做作,但李世民也能,可是明顯沒有朱元璋那麼自來熟。因此,李世民在這裡失分,朱元璋當之無愧的帝王營營長。

其實,朱元璋最適合當帝王營營長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者帝王營雖然400餘人,但精壯戰鬥力最多100人,還有300人不是老就是小。要充分發揮這些人的戰鬥力,必須要朱元璋這樣的狠人才行,不然誰指揮得動始皇帝、漢武帝這樣的大爺,劉秀、柴榮那樣的青年才俊,阿保機、阿骨打、忽必烈、皇太極這樣的兇悍之主。很明顯,李世民雖然能夠弒兄奪位,但是很明顯狠辣不敵朱元璋!



雪峰居士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將古代的帝王全部集合在一起去打仗,這樣的想法腦洞真大,在我們的古代從秦始皇到溥儀,加上被追封的帝王,一共有著皇帝尊號的人494人,當然想安祿山和袁術這樣的人是不被歷史承認的,400多人的規模,在軍隊中大約相當於一個營的建制,一個營包括一個指揮部,以及三個連隊構成,大約的人數也是在500人,而在現在的軍隊中,營級別建制的軍隊主要作戰任務就是衝鋒陷陣的,比如《亮劍》中李雲龍是一個團長,而他的手下張大彪就是營長,不是經常帶著士兵衝鋒陷陣嗎?

所以基於這樣的作戰任務,也就說明營長並不是作為一個統帥存在,而是要求不但能夠帶兵衝鋒,也能夠出謀劃策,也就是有勇有謀了,而古代的帝王在軍事上有突出能力的人並不多,很多帝王可能一輩子都沒有來到戰場之上,所以能夠選擇的面也就不會太大。

先來看看古代能夠統兵打仗的帝王有哪些吧!首先就是劉邦、劉秀、南朝宋國的劉裕、當然還有十六國時期的劉淵、南朝的陳霸先,隋煬帝楊廣、李淵、李世民、柴榮、宋太祖趙匡胤、朱元璋、朱棣以及康熙,如果算上追封的帝王,還有曹操和成吉思汗了,也就是說如果選擇帝王營的營長,也就只能夠從上面這些帝王中間做出選擇了。

劉邦最開始僅僅是一個泗水亭長,在秦末起義之後被推舉成為首領,不過劉邦的軍事能力並不突出,而他能夠取得天下靠的主要就是識人,尤其是蕭何、張良和韓信的使用,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這就說明帶兵衝鋒劉邦不行,謀略也不行,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彭城之戰,劉邦40多萬的大軍竟然被項羽三萬騎兵打得落花流水,還差一點被項羽給斬首了,所以劉邦也就排除了。

再來看看劉邦的後人劉秀,劉秀帶兵取得了昆陽之戰的勝利,並且後面統一河北,並且建立了東漢,最後利用12年時間統一全國,不過除了早期的昆陽之戰之外,劉秀統兵作戰的經歷並不多,更多的是依靠手下的雲臺二十八將掃蕩群雄,所以劉秀也還是差一點意思。

劉裕可以也是劉邦的後人,更是從大頭兵做起的,參加東晉最出名的北府軍成長起來,最後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事家,並且帶兵收復了很多失地,在成為帝王之後更是要御駕親征,只是因為生病病逝,讓人遺憾,可以說劉裕做過普通的士兵,一步步成長起來,並且還取得過北伐的重大戰果,這樣的人絕對是營長的一個備選了;而劉淵一個少數民族的首領,帶兵打仗自然沒有問題,不過謀略不是他的擅長;而陳霸先建立了陳朝,不過在建立南陳之後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為,自然也就將他排除了;而楊廣雖然帶兵統一了全國,消滅了南陳,不過他僅僅是一個統帥,而且還是一個名義上的統帥,所以也不合格。

李淵建立唐朝,不過他主要是統帥,無論是早期攻佔長安,他很少親身犯險,所以也要排除在外;而李世民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帝王,李唐的江山是在他的手中打下的一大半,並且李世民不是僅僅帶兵,更是帶兵衝鋒,在史書上經常能夠看到李世民帶著他的玄甲兵衝鋒,而且李世民非常擅長弓箭,可以說是百發百中,在攻打洛陽王世充的時候,李世民親自帶著十幾個騎兵去偵察敵情,最後被單雄信看到,李世民就是帶著這十幾個人邊打邊退,當然最後也因為有著尉遲敬德的出現才讓他脫險,但是這足以說明李世民的個人能力,並且他十分擅長帶兵衝鋒,尤其是在虎牢關攻打竇建德的戰鬥,就是李世民帶著騎兵衝鋒,所以李世民絕對是一個備選。

而後周的柴榮也是行伍出身,並且長期擔任軍事統帥,不過他更多的是統兵,這一點和趙匡胤其實很像,不得不說兩個人都是非常出名的名將,不過要帶兵衝鋒的話,還是不太合適。

而朱元璋也是從大頭兵做起,最後一步步成長為軍事統帥,更是成為帝王,而且手下的徐達和常遇春等人打仗的時候,往往都是朱元璋教他們怎麼去打,這麼看的話,朱元璋能夠統兵衝鋒,也能夠出謀劃策,也是不錯的備選人物;而朱棣在作為燕王的時候,北伐蒙古,還有打動靖難之役,但是他是一個統帥,而康熙的情況差不多,雖然他有著御駕親征的行動,不過軍事上康熙的能力並不突出;最後就是曹操和成吉思汗了,曹操能夠在官渡之戰領兵偷襲,也能夠自己寫兵書,所以也很符合營長的標準,而成吉思汗謀略方面就是差上一些了。

綜上所述,能夠符合營長標準的人選也就是劉裕、李世民、朱元璋和曹操,如果要是從這四個人中選擇的話,從戰績上去看的話,無疑是李世民戰績更加突出,個人能力非常突出,並且謀略上也非常厲害,其次就是朱元璋了,偉大的毛主席都說過: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然後就是曹操了,雖然敗仗很多,但是曹操的能力不容小覷,如果以上三人都不能夠選擇的話,也就是劉裕了,所以如果要選擇一個最合適的人選無疑是李世民更合適一下,他喜歡帶兵衝鋒,非常符合營長的標準,就算是選擇一個統帥的話,李世民和朱元璋也是最佳的選擇。


語說漫談


  

  中國皇帝一大把,真正有才的並不多。

  能當統帥的人也有幾個,最佳人選自然是祖龍始皇帝。身為統帥,要目光長遠,善於用人。始皇帝廣納賢才,制定帝國方略,後世帝王都不過是在他定下的框架中修修補補。

  營長之下,可以設置幾個連長。連長要求能征慣戰,李世民、趙匡胤、曹操都是文武兼備,並且親自領兵作戰,且打仗大有成效的君王。

  像項羽、成吉思汗這樣的,可以搞一個尖刀班、突擊隊,讓他們衝鋒陷陣去。

  隋文帝楊堅、宋真宗都很擅長理財。隋朝藏富於國,建國幾十年,收攏的錢糧吃了一百多年,一直吃到唐玄宗年間。宋真宗更牛,直接將中國王朝的年收入推倒一億貫錢,登上中國古代史巔峰。

  其他如劉邦、漢武帝、康熙帝、明太祖,都有一技之長,當個連長、副連長什麼的也都可以。

  


葉之秋


營長:始皇帝.副營長:朱元璋(心狠手辣)教導員:劉邦(能忽悠)

1連長:劉徹,指導員:他爹(能管後勤,關鍵時刻還能拉住兒子)副連長:劉裕(能打)

2連長:李世民,指導員:趙匡胤(2個人性格中和一下)副連長:鐵木真(善戰)

3連:朱棣,指導員:武則天(雖是女人,手段高明)副連長:項羽(雖不是皇帝,但諸侯和皇帝中比他能打的沒了吧)

特種連:劉秀(上面都是充數的,出他一個直接就是王炸開作弊器了吧)


墮落的老男人


刨去元、清兩朝殖民統治時期的皇帝,中國歷史上的皇帝絕大多數沒有什麼軍事能力,能打仗的基本上是開國皇帝或者朝代早期的皇帝。

一個營的營長,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他既要訓練、管理、指揮全營,但又不像軍長、司令員主要在二線指揮,用不著親自投入戰鬥。因此,在歷代皇帝中挑選營長,比選統帥更難。

營長:李世民。李世民具有高超的戰役指揮能力,同時自己又是神箭手,屢次親率騎兵衝鋒陷陣。更重要的是,李世民既善於納諫,又遇事果斷;既寬宏大量,又鐵石心腸,足以充當一營之長。

教導員:劉邦。劉邦極具人格魅力,待人大方,善於團結各類人才,而且知人善任、賞罰分明,可以協助李世民拉攏人心。同時,劉邦早期當過遊俠,個人武力值不差,也能指揮十萬以內的兵馬,當營教導員最合適。

副營長:劉秀。劉秀運氣爆棚、文化水平高,善於經營管理,也很有親和力,而且打仗十分勇敢。當副營長主管後勤保障絕對稱職,而且一旦李世民不能指揮戰鬥,他能立馬頂上。

副教導員:趙佶。宋徽宗趙佶雖然是個昏君,但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有藝術造詣的皇帝(李煜只是割據政權的君王,不算皇帝)。趙佶可以發揮自己的文藝特長,豐富全營的文化生活、鼓舞士氣,同時也可以彌補教導員劉邦不拘小節、大大咧咧的短板。劉邦+趙佶=最強的思政老師。

一連長:趙匡胤。趙匡胤個人軍事能力出眾,行伍出身、接地氣,又有組織能力,當主力連連長最合適。

二連長:朱元璋。朱元璋純屌絲出身,能與士兵打成一片,個人武力值不差,心狠手辣,當連長綽綽有餘。

三連長:朱棣。朱棣雖是二代,但從小在軍中歷練,後來又鎮守邊疆,然後造反“清君側”,長驅直入佔領南京,有冒險精神。

至於漢武帝劉徹,此人軍事能力太差,指揮對匈奴作戰,結果把爺爺老爸兩代人積累下來的財富耗盡,導致民不聊生,人口減半。如果他不是皇帝的太子,而是像劉邦、朱元璋這樣白手起家,早就死了一百遍。如果不是運氣好,他就是漢代的秦二世、隋煬帝。

當然,歷代皇帝中,手不能提肩不能扛者不在少數,因此,就算有李世民、劉邦領頭,這個營戰鬥力也不會很強。獅子領著羊群,可以打敗綿羊領著的獅群,但打不贏獅子領著的獅群。



江南俗士1972


如果按照普通簡裝步兵營的編制話400人基本夠用,但是如果按照重裝步兵營的話,就算在二戰時期人數也是不夠的。既然開一下腦洞,那我就試著把這四百多個皇帝整編成一個戰力強大的現役八八制機械化合成步兵營。

編制如下:

營部,三個裝甲步兵連,兩個坦克連,一個炮兵連,一個後勤保障連,一個支援連。

營指揮車



營部:合成營是最小的作戰單元,因此,除營長、教導員外,還有一位參謀長和四位參謀組成的參謀組,編有營指揮車和炮兵指揮車。

營長:唐太宗,理由: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

教導員:漢武帝。作為下最後決心者,具備很強的決斷力。

參謀長:秦始皇,從他滅六國時候不慌不忙的作派就知道極其善於組織和排兵佈陣。

參謀人員可以由隋文帝,康熙,雍正和明成祖朱棣組成。理由:有較高的專業素質,是培養未來參謀長的苗子。



每個裝甲步兵連裝備10輛重型步兵戰車。

三個連長可以由光武帝劉秀,南朝劉宋的皇帝劉裕,西夏的李元昊擔任。



09式步兵戰車



坦克連,每連10輛99A坦克。

坦克連長由後唐莊宗李存勖擔任。作為著名的能衝鋒陷陣的騎兵連長,開著99A坦克衝鋒陷陣正好合適。



炮兵連裝備六門120毫米自行迫榴炮。

炮兵連連長理應由忽必烈同志擔任,理由是他很早就開始使用火炮攻城,有豐富經驗。

05式輪式迫榴炮



履帶式120毫米自行迫榴炮



還有不該忘記的經歷戰火考驗的130毫米自行火箭炮



保障連,下轄運輸,衛生,炊事等分隊。

任命武則天同志擔任連長。不打仗時候可以和營長在一起敘敘舊。

支援連,下轄偵察,通訊,工兵等分隊,配備無人機。

劉邦和朱元璋裡面挑一個吧。

合成營進攻


我淡如菊


中國歷史上前前後後有過四百多位皇帝,秦始皇嬴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最後一位公認的中國皇帝是清朝的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

在這400多位皇帝中,既有英明神武、能征善戰的雄主,比如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明太祖等等,也有昏庸無能、禍國殃民的昏君,比如秦二世、漢成帝、晉惠帝等等。

如果把中國歷史上的所有皇帝全都編入一個營,那麼由誰擔任營長最合適呢?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值得商榷。

毛主席曾評價中國古代皇帝們的“武功”時說:“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可見,在毛主席的心中,最會打仗的中國皇帝是李世民,其次則是朱元璋。

這也正常,唐太宗李世民出生于軍事貴族,輔佐父親唐高祖李淵開創唐朝,消滅諸多軍閥,統一中國。此後,又討伐突厥、高句麗、鐵勒,被尊為“天可汗”。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賤,還當過和尚,後來起兵反元,消滅陳友諒、朱元璋、明升等軍閥,並驅逐蒙古,恢復漢家衣冠。自古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可是朱元璋沒有能徹底解決漠北遊牧民族的威脅,而且對功臣貴族殺戮過甚,這一點不如李世民。

因此,最適合擔任營長的是李世民或者朱元璋。此外,像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隋文帝楊堅、宋太祖趙匡胤、清太祖努爾哈赤適合擔任營裡的政治教導員(相當於政委)。這幾位都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開國之君,兼具傑出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指揮能力。


能征善戰的魏武帝曹操、南朝宋武帝劉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唐玄宗李隆基、元世祖忽必烈、明成祖朱棣、清太宗皇太極適合擔任副營長,在特殊時刻可以代替營長指揮工作。


另外,像漢宣帝劉詢、漢明帝劉莊、晉武帝司馬炎、晉明帝司馬紹、前燕文明帝慕容皝、陳武帝陳霸先、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周世宗柴榮、後唐莊宗李存勖、明宣宗朱瞻基、清世宗胤禛這些雄主可以擔任副營長以下的職務,比如連長、副連長。


世界人文通史


中國曆代皇帝400多人,不乏雄才大略,能征善戰的人,如果按他們性格、特長、愛好等,綜合考慮,取長補短,把他們編為一個營,那肯定是戰鬥爆表的。我感到這樣組合:

營長:秦始皇,負責全營的整體謀劃工作,重點是作戰籌劃、排兵佈陣、軍事指揮等。

教導員:武則天,協助營長工作,積極提建議、當參謀,重點做好全營的思想工作,統一思想,凝聚士氣,提升戰鬥力。

一連連長:成吉思汗, 二連連長:李世民, 三連連長:康熙。這三個連是主戰連隊,能貫徹營部作戰意圖,能征善戰,善打惡仗、險仗,各連既能獨擋一面,而且能相互配合,形成戰鬥力。

加強連連長:劉徹,全營的總預備隊,做為機動,隨時增援各連的戰鬥,必要時,也可做為主戰連隊使用。

突擊連連長:劉邦。在戰爭打到激烈壯態時,讓劉邦率連突擊,他足智多謀,沉著冷靜,關鍵是不按常理出牌,手下又敢打敢拼不要命,會收到意外效果。

如果這樣組合,這個營肯定天下無敵,不敢說是能征服世界,最起碼是所向無敵。你認為呢?





zj史海拾貝


看了這麼多回答每一個靠譜的,你們都忘記了我位面之子光武大帝劉秀了嗎?

說到營長這個位置,誰能夠有我的秀兒更合適啊?

你們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元大帝在我秀兒面前都不夠看,我的秀兒不是針對誰,我的意思是在座的各位都是渣渣!

你們的軍事能力再牛逼又怎麼樣?我的秀兒可是有天助的位面之子啊!還沒到達戰場的時候你的軍營就會被我秀兒的魔法——隕石天降砸得渣渣都不剩!



宅宅的葉子


除了秦始皇沒有誰能服眾。

和秦皇齊名的漢武肯定不行,你老子你爺爺太爺爺都在,你當老大算那顆蔥?劉邦那指揮才能就算了,但還是漢的老祖宗連帶的下面的娃娃也沒得上位。和漢齊名的是唐,但李淵是被李世民幹躺下的,壓不住李世民,可李是殺兄囚父上來的,道義上有虧。至於宋祖,有點弱,內戰行家,外戰沒有業績支持。朱元璋倒是狠人,但殺心太重,別人敢在他手下幹活嗎?朱棣和李世民一樣,沒法理直氣壯。

所以只有秦始皇,他在世時,霸王也得忍著,高祖也得趴著,開皇帝先河,自然可當所有皇帝的老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