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皇帝具體是如何用虎符控制兵權的?

pxh128


虎符,古代兵符的一種,是用來傳達命令、調動軍隊的憑證。其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到秦漢已經形成完備嚴格的使用制度。一般都是用銅澆鑄成虎形,為了便於攜帶和隱藏,所以都十分小巧,約八到九釐米長,背上及胸腹部都刻有銘文。

比如在西安市郊出土的秦杜虎符上面就刻有銘文:

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興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雖母(毋)會符,行毆(也)。

意思是說,這是調動兵馬的信物,右半邊在帝王手中,左半邊在古時候名為杜地的將軍手中,凡調動50人以上的帶甲兵士,就需要兩塊兵符合在一起,才能派兵。

由此可見,虎符被分為兩半,右半留存帝王手中,左半發給地方官員或領兵的將軍,需要調動軍隊時,帝王將右半授予主帥,並由使臣驗合方能生效,"符合"一詞也就是這麼來的。通過這種手段,能有效的防止假傳軍令。

並且,虎符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專符專用,一地一符,更不可能用一個兵符同時調動兩個地方的軍隊。

之所以這個調兵憑證以虎為形,其一是因為虎乃百獸之王,威武霸氣;更重要的是,傳說中,虎一直追隨於龍,而古代帝王通常自稱真龍轉世。

據《史記》所載,戰國時期,秦國圍困趙國國都的時候,魏國公子忌與魏王夫人如姬密謀竊得魏王虎符,奪取了晉鄙的指揮權,才能引兵破秦,救了趙國。

可見,掌握了虎符就等於掌握了軍隊,虎符不僅是實現君王意志的重要途徑,也是君權的體現。


燕子的濤寶


虎符傳說是由姜子牙創造的,形狀是老虎,但是卻不是一個完整的物件,通常會一分為二,放在不同人的手中,而且每一個朝代的虎符都不同,但是都非常複雜,可以說虎符就是國家的最高機密。

再加上兩個虎符可以視為母子,他們上面是有“母子扣”的,只有真正的虎符才會合二為一,並且虎符的材質和樣式非常多樣化,而且也不僅僅只是老虎的形狀,在歷屆朝代之中,虎符還會做成其他動物的形狀,有的用烏龜,而有的用兔子等等,非常不一,因此這項工藝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出來的。

其次兩個虎符上面有著不同的文字,別看虎符小,上面的字也是一點都不少,而且上面的每一個字都有著不同的含義,就比如我們中國出土的“杜虎符”中的銘文,有“兵甲之符”這個詞語,其意思就是用來調遣軍隊的,而且在其中還有“右在君,左在杜”的語句,這就是說這兩個虎符分別是屬於那個人,另外就是描述什麼情況下可以使用虎符。

而且並不是說掌握了兩個合併的虎符就掌握了朝代的全部軍隊,實際上各地的軍隊多,虎符也是有著很多,所以合併的虎符只能調遣當地的部隊而已,有大有小,有的調動範圍大,而有的就只是地方級別,另外調遣軍隊的時候,不止需要你拿出虎符來,還需要君主的詔書;本身虎符的製作屬於機密,而且也不能直接調動軍隊,自然是沒人去仿製的了。

雖然虎符有調動軍隊的權利,但是一切都是基於皇帝允許的範圍內的,古人也是非常聰明的,既然能夠創造虎符這個東西,定然也是有防護措施的,並且虎符的另一半定然是在皇帝的手中,即使底下的人透露了機密,但是沒有皇帝的另一半虎符是無濟於事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