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慌,請理性看待機油增多和乳化這件事

別慌,請理性看待機油增多和乳化這件事

每日商報訊

這段時間,溫度較低的北方地區,部分豐田車型出現了機油增多和乳化的情況,於是乎網上出現了兩種聲音。

一種是理工科的技術流派,通過縝密地對汽車工藝進行分析,得出機油部分增多和乳化屬於正常現象,不會影響發動機等重要部件。一種是感性派的車主,機油增多和乳化肯定會影響車輛正常行駛,要求主機廠對車輛進行召回。

車輛出現問題,對很多人來說確實是一件糟心的事情,但縱觀各品牌汽車,你會發現機油增多和乳化並不是本田、豐田等幾款車的“專利”,在特定的工況和使用條件下所有汽車都會出現這樣的常態。

機油增多不代表車輛故障

在汽缸中,機油和汽油以活塞為界,活塞上邊的燃燒室是汽油,下邊的曲軸箱是機油。但活塞畢竟是高速上下運動的,負責隔離的活塞環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在某些情況下,沒有燃燒的汽油會掛在汽缸壁上,被活塞環刮到曲軸箱裡,而缸壁上的機油被刮到燃燒室裡也不可避免。

當汽油到了曲軸箱裡,就會跟機油混到一起。在機油溫度高的時候,汽油會蒸發出來,順著“曲軸箱通風”到達發動機進氣管,接著被送進燃燒室燒掉。而如果機油溫度低,汽油揮發不了,就會在機油中積累;時間一長,機油裡的汽油越來越多,機油就會被汽油稀釋,出現明顯的機油增多。

為儘可能避免上述現象發生,需要把這些曲軸箱竄氣對外排除,但直接排放會導致大氣汙染同時也會浪費掉不少的燃油。所以,發動機上都配備了強制式曲軸箱通風系統,通過發動機運轉時的真空效應,把曲軸箱多餘的竄氣再度引入到進氣道,然後進入到燃燒室內二次燃燒。多餘的氣體通過 PCV 再次進入氣缸內被燃燒掉,機油量也會隨之回覆到原來的水平。

當然,機油增多除了上述所說的情況,也有一些客觀的情況存在。比如發動機工廠以F刻度線為準注入機油,但會有一定的公差。另外,發動機機油增多與用車環境和習慣相關,冬天低溫情況下,若發動機在未充分熱車情況下運行,部分未燃燒的汽油蒸汽會溶解到機油內,這是所有發動機都存在的正常物理現象。

所以,當你在檢查車輛機油是否存在增多時,記得要等發動機冷卻下來5-10分鐘,然後取出機油尺擦淨,再重新插入尺孔中,靜等幾秒取出,觀察機油尺上油痕位置。如果用戶對機油增多問題有擔心,建議前往經銷店進行專業檢查。

機油乳化不會對發動機的性能造成影響

機油乳化的現象多出現於冬季低溫的用車環境。而一般情形下,空氣中的水汽與機油蒸汽相結合所產生的乳化,大多是機體密封、油氣分離系統等存在的問題所導致;除此之外,零部件故障,比如水路損壞、散熱器損壞、缸墊損壞等,以及不合理的用車習慣也會造成機油乳化。

機油乳化現象在冬季時最容易出現。在低溫環境下,尤其是北方冬季時的超低溫環境,燃油霧化效果奇差,為了保證霧化,系統就會採取加濃噴射的方式。比如常溫下怠速,每循環噴射燃油10毫克,可以保證完全霧化;而在低溫條件下每10毫克汽油,可能只有兩毫克汽油霧化,系統為了確保10毫克的汽油可以霧化,就會採取加濃五倍噴射的方式,50毫克的汽油,可以提供出10毫克汽油參與燃燒,那剩餘的40毫克汽油霧化程度很差,就更容易被低溫重新給液態化。

這就不得不提及另一個關鍵的問題,機油的流動性與密封能力。之所以會出現機油乳化現象,跟機油的流動性和密封能力變差有很大關係。

發動機活塞環、缸壁之間的縫隙對於工況正常的發動機而言,是被機油所密封的,機油的密封能力可以極大程度地避免燃燒室內氣體竄入到曲軸箱內。在低溫條件下,機油的流動性變差、黏度增加,所以,機油到達缸壁、活塞環之間並完成密封的過程就被延長了。在未實現密封之前,液態燃油、部分水分就會順暢地滲入曲軸箱之內,機油的流動性越差,低溫下實現密封的週期就越長,就越容易讓液態燃油、水分流入曲軸箱。

此外,因為有曲軸箱通風系統的存在,可以把竄入曲軸箱的汽油蒸氣排出去。而低溫下滲入曲軸箱內的是液態汽油,但不必擔心,當水溫升高到80℃左右時,混入機油中的液態汽油就會重新氣化並排出,當機油溫度超過100℃時,水分也會氣化並排出。

因此,無論什麼季節,只要提前熱車,車輛正常行駛一段時間後,等水溫和油溫上來就能把滲入曲軸箱內的汽油和水汽排出,解決乳化情況。乳化現象也是發動機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的一般現象,不會影響發動機機油的潤滑性能,也不會對發動機的性能造成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