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跨越45天的美好约定——来自我市支援武汉应急医疗队队员日记

这是一个跨越了45天的一个约定

这是一个跨越河南、武汉、北大的一个约定

此刻我觉得有些不现实

真的我无法用语言描述我的心情

3月20日一个幸运日

——摘自焦煤集团中央医院ICU主管护师兰福旭日记

一段跨越45天的美好约定——来自我市支援武汉应急医疗队队员日记

2020年的庚子新春,是注定要被历史记住的时刻。来势汹汹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然而,有这样一群焦作人,他们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千里奔赴江城,与时间竞速,与疫情抗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争中,他们用大爱和坚守,用无私和奉献,牢牢筑起生命的防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的责任和担当。

焦煤集团中央医院ICU主管护师兰福旭是我市首批增援武汉应急医疗队队员之一。他于2月4日抵达武汉并与当天21:00被分配在主要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中法新城院区。由于业务技术精湛,他入选该院护理专家会诊团队,幸运地跟北京协和医院、北大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前辈级呼吸治疗师团队学习并交流。短短一个多月,他们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彼此激励,彼此依靠,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也成就了和北大医疗队的杨欢老师一段跨越45天的美好约定……


3月20日,对兰福旭来说是个幸运日,在北大杨欢老师的带领下,我负责十一个病人的体温、脉搏、SPO2监测,还做了一次皮下注射。工作量不大吧,可是在全防护下,这就是3小时工作量的极限。

三点出了病区,看见医院后勤人员穿着隔离衣就在路边坐着睡着了,在我的眼中,他们也是斗士,也在保卫武汉,都是可敬的人。

不能再写了,再多的语言,也无法写完一线的辛苦。但面对死神,我们直面而上,辛苦何惧。


在武汉疫情一线支援的这段时间,兰福旭遇到了好多知己同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同济医院……大家素不相识、并肩作战。虽然互相不认识,带着口罩更是记不清面孔,但都抱着一个共同的信念,为了同一个抗击疫情的目标,为了给武汉人民带来最温暖、最坚定的力量。


北大医疗队杨欢老师是我们第一班合作的老师,记得是她把我在病区带出来的,她亲自带我在隔离区脱防护服(第一次进病区,我脱防护服还不熟练),感谢你的亲自指导。

出病区后,记得和她约定等疫情结束后,看看武汉第一个带教老师什么样。结果天不遂人愿,我们42小时一个班,她们48小时一个班,一场匆匆的没有看见彼些真容的会面。

七天后,北大医疗队撤出病区,再不曾见过杨欢老师。


由于大家都穿着厚厚的战袍,责任使然,忙碌的大家见面也就点个头;换下衣服,尽管张张笑脸如春风,但互相还是不认识。因为各自忙碌,兰福旭遗憾地错过了与杨欢老师的见面。

正如喜欢写诗的杨欢在诗中写道:

两个彼此依稀记得的人

彼此在寻找(我C7东病区,他B10西病区,两栋楼间隔约30米)

也许在某一时刻

我们碰过面

但彼此擦肩而过


因为共赴疫区这场特殊的经历,兰福旭在遗憾的同时,杨欢也在四处打听着兰福旭的消息。


北京的杨欢老师寻找头两天给她一起上班负责1-30床病人的一位男老师,个子175左右,哪位老师?请联系。


来自河南战友群的这条消息让兰福旭看到了希望。通过强大的微信朋友圈的疫区战友,杨欢最终在阔别45天后找到了兰福旭。

初遇,寒风呼啸、冬冷夜黑,齐赴抗疫一线;重逢,杨柳依依、春和景明,结下战地深情。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疫中,每一位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医护人员都是战士。因为并肩作战,不舍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在这个春光明媚的三月,在樱花盛开的武汉,通过这场美好的约定,终于认识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