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的你是否還記得,你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哪個城市?現在還在那個城市嗎?

伊父之文


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嘉興海寧,那是校招進去的。那是2013年的七月份,2號去武漢轉火車去杭州,公司排車接的我們。由於沒有認識的人,我是一個坐的火車,那個時候手機都沒帶,一個人就跑過去了。到了杭州,人生地不熟的,公司的車在東站,我到的城站,買了份地圖,照著上面的公交車路線好不容易到了東站卻沒見到公司的車。杭州東站太大拉,轉了好幾圈都沒見到,好在後來見到幾個校友,才一起順利地到了公司。到了公司我們十幾個人被分在公司的兩個基地,正式結束了自己的校園生活。在這個公司待了一年的時間,當初一起來的小夥伴都走的得差不多了,自己也是沒法再撐了,最後還是堅決地離開了。期間有些波折,轉了一圈,還是回嘉興吧,當初想的是,同學,朋友都在那,其他地方也不曉得怎麼去。嘉興待到18年初,就剩自己一個人在了,感覺有點迷茫,找不到方向,加上又跨行了,下定決心還是離開嘉興去了成都。離開一個生活很久的城市是很傷感的,也帶著一絲絲的失落。有時候都在心裡問自己,真的就離開這個城市了麼?真的,有的轉身就是一輩子了。


何大二


我在上海有錢人的天堂,沒錢人的地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21200005aecda35eb69\

拾壹點拾壹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cc21000399c919c4b039\

魔都三字經


某大型保險公司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40b00001667b71c83e9\

愛說實話的大傻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cc0d0002025ff34fd48e\

寶媽帶倆寶


我在上海你在那裡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30e00001172260ef174\

鋼鏰的鏰


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那是2012年夏天,我覺得我無所不能,滿懷信心的來到深圳,那時候深圳有幾個學長學姐,也是幾個好朋友,之前在火車上兼職認識的。 我無依無靠,在磊哥的租房裡面跟他一起住,回想起來萬分感激,謝謝磊哥。模糊都不記得工作的地方了,好像是在西鄉那塊,邊上不遠就是107國道,多少次開玩笑的說順著這條路就可以走到家。公司名字叫通璐科技有限公司,做互聯網推廣的,網站建設和優化,記得第一個月發了1400工資,工作就是電話銷售,邀約,拜訪,一天幾個個電話,號碼自己去各大網站和黃頁上面去找,每天晚上都是搞到12點多。約到客戶就帶著師傅一塊出去拜訪,深圳的角角落落我都去過,每個地鐵站都去過,壓力大,但不缺激情,每天像打了雞血一樣,背羊皮卷。每當夜幕降臨,回想一天的遭遇,我總是心懷感激,這是我記得最清楚的一句話。 公司的老闆都是幾個年輕人,有兩個是我老家的。 在這裡做了兩個月,我離職了。 15年已回到老家,深圳是個好地方。


咸寧人小李


我上大學的時候是在南方,畢業之後就留在了大學所在的這座城市,一直到現在,目前有6年了,中間換過一次工作,但是沒有離開過這座城市。



有想過去其他城市,換一個工作,換一個環境,但是始終沒有這個勇氣,離開一個自己已經熟悉了很多年的城市,然後去到一個陌生的城市,環境是陌生的,同事也是陌生的,至少要花很長的時間來適應。

而且隨著年齡慢慢增長之後,就比較想穩定下來,不太想頻道工作。

根據我這6年來的工作經驗,以及身邊的同學和朋友的情況來看,一般頻繁換工作都是在剛畢業的前三年。

那個時候,總想找一個比較好,比較合適的工作,一旦發現自己現在做的這份工作不太合適,可能馬上就會離職,然後去找下一份新的工作。直到找到自己覺得比較滿意,比較合適的工作,才會真正的穩定下來。

一般到了27歲之後,工作相對來說都是比較穩定的,不會說出現很大的一些調整。比如說,突然換一個行業,換一個崗位從頭再來。



有的同學因為家庭的原因要回到老家,可能就選擇回去考公務員之類的工作。

其實,不管是在一座城市連續呆幾年,還是頻繁換工作,這兩種生活方式沒有好與不好之分,都是根據自己的目標和夢想來決定。

不是說你不穩定就不好,然後你太穩定了,你就不思進取,不存在這種說法,只能說,每個人追求的東西不一樣。



我有個同學,剛畢業的時候,他就選擇去雲南,那時候拿著很低的工資,但是他就堅持,就想在自己喜歡的城市工作,不想為了賺錢而工作。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還會覺得他不懂事,但是現在我挺羨慕他的。

那些回到小縣城生活的同學,比如當老師,做公務員,還有回老家自己創業,這些都是我蠻羨慕的一種生活方式。

我們雖然生活在一線城市,房子太貴了咱買不起,每個月房租也挺高,很多時候就想,其實自己完全是在苦苦支撐著的狀態。


北久原


那一年,我只身一人遠赴北京,那個時候的我一開始連住的位置的前一站和後一站是哪裡,站名叫什麼都不知道,從我住的地方到公司要搭整整一個小時二十分鐘的地鐵,不僅如此,我對我所從事的行業完全是一張白紙,就是這麼個一窮二白的境地,要支持沒有支持,要資源沒有資源,我還得在這個城市存活下來,怎麼辦呢?我沒有你們想象得那麼勵志啊正能量什麼的,我當時就是一個糊的,哪有什麼人生觀價值觀?但是有一句話我還是比較認同的,那就是:“投資於脖子以上的部分”…

…學生時代,一個字,窮,但卻有著異過常人的求知慾。一個挎包背在身上外加一副眼鏡,跟大多數學生一樣土得掉渣。那時候雖然土,但土有土的單純,土有土的傲骨。圖書館和書店便是我的盤旋之地,在這片領域裡可以做到傲視群雄。那個時候的瘋狂程度連自己都無法想象,簡直可以為別人作導遊了。以前沒有多少錢,只能去盜版書市場去淘,淘到一本物美價廉的書則欣喜不已,對於正版書籍也不敢奢侈,頂多去有打八折的地方,不僅如此,買每本書都是小心翼翼,一百的面鈔一打開一下子就花完了,儘管是這樣,每一本書都是我精挑細選,生怕買的不值。也正因為如此,我對書融入了一般人無法理解的感情。…

正因為有學生時期養成的習慣,沒想到在後來工作時派上了用場。白紙沒關係,你可以承認自己比別人笨,但不要因此就做得比別人差!在北京的那幾年,我沒有去過一次故宮,人民大會堂,八達嶺長城等景點,卻成了中關村圖書大廈的常客。(當時京東噹噹還不怎麼火,而那裡買書可以打八折)就這樣,我把我當時所從事的互聯網電子商務領域的業界名人企業家傳記,商業模式,市場推廣,業務技巧等等有關的暢銷的書都買回來看,以致於參加工作後到現在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書店,相反哪一天空閒時候不去書店了,心裡還覺得挺彆扭的。

我不是書呆子類型,更不是迷信書中自有黃金屋,我只是覺得多讀點書總不是壞事,至少給孤陋寡聞的自己稍微充了一下電。

這種行為讓我一次又一次的從一個門外漢到跟專業人士做培訓,當年搞互聯網是如此,如今搞人力資源亦如此。當然我不會照本宣科,更不會東拼西湊,讀書不是非要把書上的東西讀懂讀精讀透徹,而是啟發一種新的思維,或者站在牛人的肩膀上借力打力生髮出新的思路!也就是說,他是這樣做的,我要麼少走一些彎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東西,要麼在他原有的基礎上加以創新,事半功倍。

與其說這麼多年來一直保持充電的好習慣,倒不如說,經過這麼多年,在人生觀價值觀逐步形成的同時對周圍事物有了一個理性的判斷,在讀書與充電方面有了一個理智的取捨,哪些書該讀,哪些書讀了反而沒用越來越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


漸漸上道


我的第一次工作是在杭州,就是打工當學徒工,現在不在哪裡了,跑到湖州去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