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的歐洲,另眼看中國


清朝時期的歐洲,另眼看中國

清朝時期的歐洲,另眼看中國。公元1753年,乾隆皇帝正在平定準格爾部落,維護清朝的統治穩定。而同一時期的歐洲,大英帝國正在通過戰爭逐步擴大殖民地,從荷蘭人手中奪取了新阿姆斯特丹(紐約),英國人在北美洲不斷向西探索,尋求更多的土地。

公元1760年,英法兩國爆發七年戰爭,英國人最終擊敗了法國人,奪取了新法蘭西的全部地區,此時的華盛頓在英軍服役,取得了一些軍事經驗和威望。

公元1776年,富蘭克林頒佈“獨立宣言”,北美洲十三個殖民地正式脫離大英帝國的統治。北美人反對奴隸制,主張人民享有自由和平等的權利。並喊出了口號:“沒有代表權,就不得徵稅”。華盛頓指揮才能卓越,成為統帥的理所當然的人選。

公元1776年,乾隆皇帝平定了四川大小金川叛亂,清軍歷時29年征戰,此戰役標誌著清朝對川西的完全控制。

公元1776年12月25日,華盛頓發動了特倫頓戰役(Battle of Trenton),大陸軍在嚴寒夜晚中渡河,突襲了英軍大本營,大陸軍消滅了絕大部分守軍。隨後,華盛頓率軍攻打了重鎮普林斯頓,大陸軍再戰再勝,擊潰了大英軍隊。

公元1777年夏天,英軍三路反攻,在布蘭迪萬河戰役中,英軍擊敗了華盛頓統領的大陸軍,華盛頓只得撤回環境惡劣的福吉谷(Valley Forge)艱難地度過冬天,大陸軍的士氣衰落到了低點。

公元1781年,美國在法軍的幫助下,逐漸逆轉了戰局,華盛頓率領大陸軍包圍了重鎮約克敦,將英軍團團圍困,在突圍無望的情況下,英國指揮官“康沃利斯”投降,約克鎮大捷成了獨立戰爭中最後一場重要之役。

公元1788年,英軍佔領了澳大利亞,大英帝國獲取了羊毛生產地和黃金,澳大利亞成為英國移民們的另一殖民地。

公元1791年,拿破崙參加了法國大革命,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法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

公元1791年,廓爾喀人出兵侵佔了西藏,與清朝的戰爭爆發,乾隆皇帝派遣清軍入藏,全面反擊入侵者。兩軍交鋒數月,最終清軍重創了廓爾喀人,對方軍心渙散,紛紛繳械投降。乾隆皇帝乘勝追擊,下令清軍深入敵境700餘里,迫使廓爾喀人向清朝臣服。

公元1793年,法王路易十六被處死,大英帝國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英軍聲勢浩大,法國大革命的成果遭到嚴重威脅。6月份,拿破崙登上歷史舞臺,率領法軍在土倫戰役中,全殲了數萬英軍,被破格升為准將,這尚屬歐洲軍事史上的首次。

公元1796年,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蘭西共和國意大利方面軍總司令,立即投入到邊境保衛戰中,率領法軍數次擊敗了奧地利帝國,迫使反法同盟簽署了有利法國的停戰條約。

公元1798年,拿破崙遠征埃及,法軍攻陷了亞歷山大海港,擊敗了馬穆魯克,在金字塔戰役中威震中亞,雄心壯志的拿破崙發表名言:“士兵們!四十個世紀在金字塔上看著你們”!

公元1799年,乾隆皇帝駕崩,大臣和珅貪汙腐敗成性,積怨整個朝廷,被嘉慶皇帝下令逮捕,和珅被治罪。

公元1800年,白蓮教起義,劉之協號召百姓反清復明,於枝江、宜都、襄陽等地相繼發勝起義。四川白蓮教殺死清朝大將軍朱射鬥,起義取得重大勝利。

公元1800年5月15日,拿破崙率領法軍翻越阿爾卑斯山,突襲意大利地區,法軍重創奧地利軍隊。

公元1805年,《英雄交響曲》在維也納劇院首演,貝多芬的音樂宏偉壯闊。10月份,特拉法爾加海戰爆發,英國海軍中將納爾遜對陣法蘭西聯合艦隊,兩軍在特拉法加角外海決戰,戰鬥持續5小時,全殲了法蘭西聯合艦隊。此役之後,法國海軍精銳盡喪,從此一蹶不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