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以獻山海關降清而聲勢顯赫,後又叛清自立而身敗名裂

吳三桂,字長伯,遼東人,生於明萬曆四十年。

其父親吳襄,乃明天啟二年武進士,先後任都指揮使、都督同知、總兵、中軍府都督等軍中要職。

吳三桂自幼便精通弓馬騎射,並中過武舉人,後以父蔭被任命為都督指揮,而官至寧遠總兵。

後人對吳三桂的評價很多,最著名的當屬吳梅村的《圓圓曲》:“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慟哭六師皆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吳三桂以獻山海關降清而聲勢顯赫,後又叛清自立而身敗名裂


一部《圓圓曲》,通篇七十八句凡五百四十六字,道盡了吳三桂獻關降清、擁兵叛清、數度變節求榮的醜惡人生。

詩中的紅顏是老百姓口中津津樂道的陳圓圓。史載陳圓圓本是蘇州一名歌妓,聲色冠絕天下。

明崇禎末年,寧遠總兵吳三桂慕其名,欲用千金聘陳圓圓為妾,不想崇禎禮妃之父田畹捷足先登。

田畹乃耄耋老朽,雖得如此妙人兒,卻不解風情,讓如花似玉的陳圓圓怏怏落寞。

甲申春天,李自成兵臨京師,崇禎日夜憂慮,禮妃懇請於父,獻陳圓圓以解帝憂。崇禎正為自己的江山社稷心煩不已,哪有心思沉湎女色。

田畹自討沒趣,又把陳圓圓接回府上,閒置家中。

眼看大明江山不保,田畹動起了另找靠山的心思,手握重兵的吳三桂就成了他的不二人選。

吳三桂早就垂涎陳圓圓美色,自然滿心歡喜,在一次田畹專門為他設置的家宴上,吳三桂得到了陳圓圓,從此二人英雄美女,好不快活。

吳三桂乃一代梟雄,既愛江山又捨不得美人。但他是大明總兵,既不可能與陳圓圓在京師長期廝守,又不可將陳圓圓帶在身邊行軍打仗,當他要回寧遠之時,只好將陳圓圓留在京師家中。

李自成兵臨京師之際,崇禎加封吳三桂為平西伯,飛檄急調吳三桂部隊回京保衛都城。北京發出勤王通知後。吳三桂便將寧遠兵民五十萬眾撤至山海關,並馬上率師入關進京。

他兵抵永平時,北京形勢瞬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明王朝已被李自成的起義軍推翻,崇禎皇帝也吊死在景山上。失去了倚靠的吳三桂心裡立即打起了小算盤,為保住自己的特權位子,決定向李自成投降。

當李自成招降人員一到他的軍中,吳三桂馬上表態“決意歸李”,並率大軍繼續西行,所到之處,都大張告示,宣稱自己進京“朝見新主”,並稱其“知天命永在,回面蘋心。”

吳三桂性情反覆無常,狡詐多變,他希望自己的投降可以換來更多的榮華富貴,至少也能保全已有的特權和京師家小的平安。

吳三桂以獻山海關降清而聲勢顯赫,後又叛清自立而身敗名裂


但是,農民軍進京後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使吳三桂的幻想化成了泡影。農民軍對俘獲的明朝在京官員進行拷夾追贓,吳三桂的父親吳襄也在被挎夾之列。

這一過激行動,觸犯了官僚地主階級的切身利益,詆譭、攻擊農民軍的流言蜚語像瘟疫一樣從京師傳往全國各地。

正在西行的吳三桂被流言所惑,便下令停兵不前,並多次派人潛往北京偵探消息。很快得知,家產被李自成沒收了,父親被闖王關押了,特別是陳圓圓被人搶走了,吳三桂忍無可忍,“衝冠一怒為紅顏”!

其實搶陳圓圓的,不是李自成而是劉宗敏。不過闖王也確實沒有考慮吳三桂作為一個男人的真實感受。一個手握重兵的梟雄,連自己心愛的女人都保護不了,算什麼英雄好漢,吳三桂丟不起這個人 。

吳三桂與李自成公開決裂後,面臨著背腹受敵的局勢。前有闖王百萬雄師進逼,後有宿敵多爾袞大軍壓境,到了這個時候,吳三桂投靠清廷是誰也擋不住的事了。

其實,李自成在進京之後,就多次招降吳三桂,還勸劉宗敏將其歸還給吳三桂,並派人追趕回撤山海關的吳三桂,極力勸降。

李自成也算是一代梟雄,他自然明白吳三桂的作用,降己則天下大定,降清則形勢難料。當李自成聞聽吳三桂已降清之後,親率大軍赴山海關征討,山海關之戰,清吳聯軍將李自成的大順軍打得大敗。

山海關之戰剛結束,清攝政王多爾袞馬上就給他進爵為平西王,吳三桂成了清廷有史以來第一個為王的漢人。

由於他與清兵聯合擊敗了李自成,又得到了南明政權的賞識,封其為薊國公,並派專使北上,攜銀犒軍。

吳三桂以獻山海關降清而聲勢顯赫,後又叛清自立而身敗名裂

吳三桂的所作所為遭到了絕大多數中原漢人的唾罵,歷來為士林所不齒。吳三桂很快就幫助滿清統一了中國,志得意滿地在雲南當起王爺來,成了權重一時的“藩王”。

吳三桂專制滇中十四年,苦心經營,意在稱王,其反叛已經蓄謀已久。因此,叛亂之初,吳軍連下貴州、湖南二省,彷彿吳三桂“真龍天子”的夢想就要成真了。

可惜,真龍天子只有一個,那就是康熙。康熙雖然年輕,卻有著傑出的政治才幹,在得知吳三桂反叛的消息後,鎮定自若,一點也不慌張,措置得十分妥當。

他首先繼續保留尚、耿、藩稱號不變,在政治上孤立吳三桂,同時在京師大張旗鼓地處死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及其同黨,以打擊吳三桂的囂張氣焰。

走出這兩著妙棋之後,康熙又立即宣佈,在各省任職的吳三桂部下及親屬概不追究株連,極大地分化瓦解了吳三桂本來就不鞏固的統一陣線。

政治上,康熙大帝已立於不敗,剩下的軍事問題,更是小菜一碟,大清舉全國之力,區區幾十萬既不得民心又沒有鞏固大後方的吳軍,很快就土崩瓦解。

康熙十七年三月,吳三桂撕下“復明”偽裝,在湖南衡州上演了一出稱帝的醜劇,同年八月,吳三桂病死在衡州,從而結束了這個身經兩朝、身事三主的野心家醜陋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