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袋花的历史变化,看Levi’s品牌商标之争

从后袋花的历史变化,看Levi’s品牌商标之争


牛仔裤后袋上的装饰性缝线,我们称之为“袋花”。


袋花除了充当品牌标识,突显产品在市场上的差异化之外,并无任何实际用途。最常见和公认的是Levi’s设计的双弧形袋花——海鸥袋花。不过也有一些品牌将袋花的设计融入到了牛仔裤的结构中,例如加固口袋衬里。


从后袋花的历史变化,看Levi’s品牌商标之争


就像蓝色牛仔裤的整个历史一样,袋花的发展也与Levi’s牛仔裤的“命运”交织在一起。


Levi’s在1873年推出的第一款牛仔裤,开启了蓝色牛仔裤的历史,标志性特征包括单个后袋、怀表袋、巴黎扣、背带扣、裆部铆钉等,而双弧形后袋花(海鸥袋花)也是其中重要的特征之一。


从后袋花的历史变化,看Levi’s品牌商标之争


如今已无法追溯这个海鸥袋花是Levi独有的想法,还是当时大量常见工装服后袋上已有类似的设计。但当时Levi’s牛仔裤让人关注的点不在后袋花,而是有别于常见工装裤使用了铆钉加固牛仔裤。这个想法让Levi’s牛仔裤在当时的工装领域脱颖而出,并称霸牛仔界数十年。


当时市面上已有使用丹宁布制成的工装裤,但直到Levi和裁缝师Jacob Davis共同生产出带有铆钉加固的工装裤,牛仔裤的概念才真正诞生。


从后袋花的历史变化,看Levi’s品牌商标之争


早期的Levi’s牛仔裤后袋花是由两条平行线构成的双弧形,形似飞行中的海鸥,所以很多人称它为海鸥袋花。事实上Levi’s公司从未对外宣称过其后袋花的设计起源,或是从任何东西(海鸥)上获取灵感,但由于它的起源和历史在1906年Levi’s办公室地震和大火中,连同Levi’s牛仔裤的重要档案一并消失了,所以海鸥袋花的称呼便一直流传至今。


在那个时候,牛仔裤可能不是在一个集中的工厂里生产的。有研究表明,当时Levi’s将牛仔裤的缝制工作承包给了一些私人的家庭作坊,这在当时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因此,后袋花上缝线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完全取决于缝纫机操作人员的技巧。


从后袋花的历史变化,看Levi’s品牌商标之争


在最初的17年里,Levi’s凭借铆钉结构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铆钉结构是他们拥有专利的一个设计细节。在意识到铆钉设计专利将在1890年左右到期,Levi’s选择以不同的方式寻求差异化。


1886年,著名的双马皮标问世。两匹马分别拉住牛仔裤的两只裤管往两侧拉开,以此传达Levi's牛仔裤的坚韧结实、牢不可破。Levi’s再次凭借引人注目的设计赢得赞许。虽然1890年专利到期后,所有牛仔裤都被允许使用铆钉和后袋花,但Levi’s仍然选择保留这些设计,因为它已经成为市场上品牌和声誉的代名词。


从后袋花的历史变化,看Levi’s品牌商标之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当局对原料实行定量供应,Levi's被迫放弃一些非必要的设计,包括裤裆铆钉、系带铆钉、怀表袋上的铆钉,当然还有仅仅作为装饰之用的后袋花。但Levi's认为海鸥袋花是如同品牌形象的存在,为了保留标志性设计,Levi's把袋花用橙色颜料印在后袋上。


(颜料很快就会因摩擦而消失,所以就算如今能找到这个时期的501,袋花也应该是空白的。)


从后袋花的历史变化,看Levi’s品牌商标之争


直到1943年,Levi's才将海鸥袋花设计注册为商标。这意味着没有其他公司可以使用该设计或类似设计。此时,Levi's的商标还包括红旗标和双马皮牌。


从后袋花的历史变化,看Levi’s品牌商标之争

海鸥袋花注册为商标后,Levi's的主要竞争对手也引入了袋花的概念。1944年,Lee推出了著名的“lazy S”;1948年Wrangler推出了“WW”后袋花设计。与Levi's的海鸥袋花不同的是,Lee和Wranger的袋花背后的设计灵感并没丢失在历史中。lazy S让人联想到美洲野牛的牛角,而双“ W”则代表Western Wear。


从后袋花的历史变化,看Levi’s品牌商标之争

1947年,Levi's引入双针缝纫机车缝后袋花,形成著名的菱形线迹,被称为“diamond”。多得新缝纫机的投入使用,Levi's后袋花的车工更准确一致。


从后袋花的历史变化,看Levi’s品牌商标之争


在20世纪后半叶,时尚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牛仔裤的角色(作用)也发生了改变,但在袋花方面,现有的“秩序”几乎没有实际变化。有时候lazy S会变得更加明显,或者海鸥缝线变得更浅,但基本的设计却保持不变。直到21世纪初,袋花结构才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


这场争论的根源在于日本和亚洲的牛仔文化,以及高端牛仔布在这个时期的流行。


从后袋花的历史变化,看Levi’s品牌商标之争

从后袋花的历史变化,看Levi’s品牌商标之争

从后袋花的历史变化,看Levi’s品牌商标之争

从后袋花的历史变化,看Levi’s品牌商标之争

从后袋花的历史变化,看Levi’s品牌商标之争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人就对美国和美国文化着迷。Levi's牛仔裤成为当时日本人所崇拜的美式文化的核心,日本人在美国以极低的价格收购旧牛仔裤,然后在日本出售,赚取巨额利润。


对美式复古的迷恋,促使Warehouse、Denime和Evisu等日本品牌创造出了著名的Levi's复刻版。这些复制品在每个细节上都严格遵循原版,对每英寸的针数、牛仔布的结构、颜色和棉线的选择都一丝不苟。当然,后袋花也被忠实地复制了。


从后袋花的历史变化,看Levi’s品牌商标之争


当高端牛仔裤市场开始起飞,许多人都认为Levi's错失了这个机会。高端牛仔品牌在精品店的售价为数百美元,而在沃尔玛,一条Levi's牛仔裤的售价为30美元。低成本自然对质量产生影响,Levi's的声誉也因此受损。


Levi's此时进行了反击,对模仿了他们袋花、红旗标、皮牌设计的品牌提起了诉讼。Levi's认为这些品牌是在利用Levi's的历史在赚钱。Levi's提起了数十起商标诉讼,禁止品牌使用任何与海鸥相似的袋花设计。


从后袋花的历史变化,看Levi’s品牌商标之争

商标诉讼虽然给被告品牌带来了一些麻烦,但它确实为品牌创造了一个机会,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品牌差异。


正如Self Edge的创始人Kiya Babzani在接受纪录片《经纬》(Warp and Weft)采访时所说:“我认为这对日本品牌来说是件好事。他们中有许多人在牛仔布上做出了惊人的创新,也有人做出惊人的复制品,他们对每一个细节都非常关注。但当涉及到品牌的时候,他们只是把后袋花、红旗标、皮牌换了文字放上去。诉讼迫使他们跳出这种思维。”


从后袋花的历史变化,看Levi’s品牌商标之争

从后袋花的历史变化,看Levi’s品牌商标之争

提起诉讼后,被点名的公司开始做出各种不同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创意,也成为了各个牛仔品牌的视觉标志。在产品上,也开始多了很多独特的创新设计。


时至今日,袋花依然是牛仔文化中重要但并非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这么多牛仔品牌的袋花设计,你认为哪个最吸引人?


相关阅读:

《 》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