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焦树德等5位医家临证锦囊5则

天医堂

导读:

教师在带教中结合临床所讲述的真言、警句、厄言,可称为“零金碎玉”,同学们要记住、听懂、用好,临证验之得心应手,对业医大有裨益,可有知其要者一言而终的效果。


1. 治湿病之方,加防、芷增效


随王绵之老师门诊:“凡治湿病无论选用何方,必加防风、白芷可以增效。”时逢1987年于湖南张家界义诊,后以临证验之体会先生授我锦囊。


诠释:防风辛、甘、性温。太阳经本药,入手足太阴、阳明经,又随诸经之药所引而入,治风祛湿之要药,此为润剂。白芷辛、温,入手足阳明经气分。其气芳香,可散风除湿通窍,举凡湿浊、痰饮、诸瘅等皆施治。运用防风、白芷以风药胜湿,可疏调肝气,利于气化,助芳化醒脾、温通经络之力,故可增效。


2. 宿食停上脘,频频吐痰涎,钡餐定憩室,瓜蒂散可缓


参师任继学先生传授:“宿食停于上脘,频频吐涎不止者,注意食道憩室,送钡餐定诊断后治宜涌吐,予瓜蒂散可缓解。”

1976年任老带大学普通班74级教学连队于河北丰润县医院实习。一老妇70岁自诉食道烧灼如割裂感,吐痰涎不断并夹杂绿色蔬菜样黏痰,公社卫生院疑有食道癌转来,其女儿陪同来诊十分哀痛悲观。届时急约放射科,亲历老妇吞稀钡X光见食管中1/3下端有凸出状边缘平滑影像,拟诊食道憩室,处方瓜蒂30g、赤小豆30g分别捣碎如粗末,嘱回家用大米30g加500mL水煮汤,频服,并以牙刷引吐。午后3点吐有半小时,约有一饭碗痰涎杂有酸腐饭菜,入暮患者可以喝米汤。翌日来医院复查,食管憩室已缩小,否定了食管癌,家人问及病因,答曰:属先天,老龄气衰内脏松弛,由噎食撑开憩室而发病。

胡希恕、焦树德等5位医家临证锦囊5则

胡希恕老先生

3服药加桂面,启动点真阳,助全身气化

焦树德老师查房:“随汤药加冲服肉桂面0.3~0.5克,启动一点真阳可改善全身气化。”其后遇有湿、痰、瘀又正气不足患者,当属虚实夹杂之证,辨证遣方之后加肉桂面(粉)冲服,验之临床切合实用。


胡希恕、焦树德等5位医家临证锦囊5则

焦树德老先生


诠释:肉桂甘、辛、热,入足少阴经,兼足厥阴血分。补命门之相火,通上下之阴结,升阳气以交中焦,开诸窍而出阴浊,从少阳纳气归肝,平肝邪扶益脾土,一切虚寒致病,并宜治之。真阳禀受先天,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河图洛书以壬癸水脏为肾,一点真阳系命门之火,以肉桂面(粉)冲服,携诸药动静互感,水火既济,确有助全身气化之功效。


4. 风水身漫肿,囊茎肿为疝,脉浮不口渴,急予越婢汤

诚邀胡希恕老师会诊:“治风水一身漫肿,男性阴囊阴茎肿大诊为水晶疝,但见脉浮不渴,急予越婢汤可治。”

1963年我在内科四楼西病区随康廷培老师收治一肾病患者,经治已缓解两年余,届时霜降晚秋时分,冒触风寒突然发热恶风,体温38.2℃,全身浮肿,阴部肿胀透亮,脉浮滑不口渴。胡老诊为水晶疝,宜宣肺利水加健脾温肾。处方越婢汤加茯苓、苍术、黑附片。麻黄用生者18g,生石膏60g,生姜6g,大枣5枚,生甘草6g,茯苓15g、苍术15g、黑附片15g,水煎服。依法麻黄去节先煎去沫后,纳其他饮片再煎半小时,取汁300mL,分2次服,每天服2剂。24h开始尿多,次日总尿量为2100mL,3日水肿退净,改用参苓白术散,易散为汤调治。其后1969年在河南宁陵办六二六卫校带教学生实习,诊治类似病情遣方用药基本相同亦获效。

5. 子午热月余,反者道之动,停药可愈病

董建华老师查房:“子午热月余,反者道之动,停药愈病。”

适逢1975年东直门医院二楼西病区。患者高某,19岁,北大荒知青返京。高热恶寒身痛呛咳,入院后予三拗三子养亲汤后咳止,已无恶寒身痛,唯发热转为上午11时至下午3时高热39.5℃,热退之后精神饮食尚好,多次院内外会诊,静脉滴注清开灵,连续月余其热不退,人已疲惫。董老菲律宾会诊回京,查房诊查病人后医嘱停用一切药物,仔细观察5天,停药3天后体温于午时降至38.2℃,至5日复常。董老讲病由药物过敏而致,停药热退,是“反者道之动”,我辈医生深受启发,日后不忘用药有慢性过敏之弊,停药即可自愈。

6李士懋先生应用升降散的经验 李士懋先生对凡有郁热者,不论外感内伤,内外儿妇各科皆用之,现综述如下:
(—)关于升降散的组成与主治


李氏说,龚廷贤《万病回春·瘟疫门》有”内府仙方”—首:“僵蚕二两,姜黄、蝉蜕各二钱半,大黄四两,姜汁打糊为丸,重一钱一枚。治肿项大头病、虾蟆病。大人服-丸,小儿减半,蜜水调服,立愈。”杨粟山于《伤寒温疫条辨》说:“是方不知始自何氏,二分晰义,改分量服法,名为赔赈散,予更其名曰升降散。”“炼蜜丸又名太极丸。”改后之升降散为:白僵蚕酒炒二钱,全蝉蜕去土一钱,广姜黄去皮三钱,川大黄生四钱合研匀。病轻者分四次服,最重者分二次服。黄酒两盅,蜜一两,调匀冷服。杨氏将其列为治温15方之总方。
叶氏所说的卫气营血各个传变阶段的病变。以其本质是郁热,故皆可用升降散治之。
(二)关于用僵蚕、蝉蜕的意义
李氏说,升降散以僵蚕为君,辛咸性平,气味俱薄,轻浮而升,善能升清散火,祛风除湿,清热解郁,为阳中之阳。蝉蜕为臣,甘咸性寒,升浮宣透,可清热解表,宣毒透达,为阳中之阳。二药皆升而不霸,无助热化燥、逼汗伤阴之弊。
温病的本质是郁热。“火郁发之”,务使郁伏于里之热邪透达于外而解,这就是治温病三字诀中的“透”。僵蚕、蝉蜕,二药皆升浮宣透,故可透达郁热。温病初起之表证.皆是热郁阳遏不达所致,故温病初起,僵蚕、蝉蜕即可用之。若热邪深陷气分、乃至血分,其热邪闭郁的程度更重,虽己无表证,亦当透达郁热。僵蚕、蝉蜕,功在疏透郁热,非为表证之专设,故杨氏治温15方中皆用之,充分体现了透邪外达贯穿于温病治疗的始终这一学术见解。

(三) 用姜黄的意义
温病本质是郁热。热邪何以被郁?关键在于气机郁滞,郁热外出之路不畅。欲使郁热得以透达于外而解,必须展布气机。姜黄气辛味苦性寒,善能行气活血解郁。气机畅达,热乃透发。
(四) 用大黄的意义
大黄苦寒降泄,清热泻火,通腑逐瘀,擅降浊阴,推陈致新。温病乃里有郁热,故用大黄以清热泻火,使里热下趋而解。
姜蚕、蝉蜕透热;姜黄行气血而调畅气机,以利热邪外达;大黄降泄,使热下趋。四药性

味虽然各异,但都是集中解决郁热这一主要矛盾。郁热是各种温病、各个传变阶段的共同本质,所以升降散为治温之总方。
(五)升降散加减
温病由于郁热程度、兼挟邪气、邪袭病位、正气强弱等诸多不同,因而应用升降散时,尚须依据具体情况,灵活加减。
因湿遏热郁者,加茵陈、滑石、佩兰、菖蒲等;温邪袭肺者,加豆豉、栀子、连翘、薄荷、牛蒡子等;情志拂逆致热郁者,加玫瑰花、代代花、绿萼梅、川楝子等;瘀血致郁者,加赤芍、丹皮、桃仁、红花、紫草等;痰浊蕴阻而热郁者,加瓜蒌、川贝、黛蛤散、杏仁、竹沥等;食积中阻热郁者,加三仙、鸡内金、炒枳壳、焦槟榔等;阳明腑实热瘀者,加芒硝、枳实;郁热重者,加石膏、知母、黄芩等;热郁津伤者,加芦根、花粉、石斛等;气血两燔者,加石膏、知母、黄芩、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等;热郁兼气虚者,加西洋参、生芪、山药等;肝经郁热上扰者,加桑叶、菊花、苦丁荼、胆草、栀子、石决明等。总之,加减颇多,应用甚广。


(六) 新加升降散

胡希恕、焦树德等5位医家临证锦囊5则

李士懋老先生


李氏用升降散,恒加豆豉10g、栀子7g、连翘15g、薄荷4g,助其清透之力,名之曰新加升降散。
1.加栀子、豆豉,乃受叶天士治风温诸案之启发。上焦心肺所居,包括卫气营血各个传变阶段。上焦气机畅达,则郁伏之热可透达于外而解;若气机窒塞,则逼热入营,出现逆传心包。所以,解决好气分郁热至为关键。栀子豉汤,辛开苦降,宣泄胸膈郁热之主方。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已露热淫心营之端倪;胸中窒,乃气机窒塞不通。此时若不辛以开郁,宣畅气机,必逼热入营,出现神昏谵语或狂躁。所以升降散加栀子豉汤,增其宣泄郁热之力。


⒉重用连翘者,受张锡纯之启发。张氏称连翘“升浮宣散,流通气血,治十二经血凝气聚”;“治外感风热,用至一两必能出汗,且发汗之力甚柔和,又甚绵长。”张氏曾治一少年风温初得,俾单用连翘一两煎汤服,彻夜微汗,翌晨病若失。”取其清热解毒,入心经且散热结,升浮宣散,透热外达。
3.少加薄荷者,取其辛凉宣散,辛以解郁,疏风热而外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