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体验的“自由职业”,疫情过后你还想继续吗?

最近几年时间互联网发展特别迅速,带来最直接的变化之一,就是有越来越多的方式能赚到钱,让每个人的选择增加了很多种。

常规的方式大都是单一选择比如工作、考研、创业或者做一个自由职业者,而现在是一个放射性的道路,可以选择全职,可以选择创业,可以成为斜杠青年,可以成为自由职业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开启多重身份、多面人生!而其中自由职业,成为了人们最向往的职业状态:

每天睡到自然醒,时间随意支配,没有束缚地做喜欢或擅长的事情,在家轻松赚钱,想浪就浪,想玩就玩,听起来就是人生赢家。

疫情期间体验的“自由职业”,疫情过后你还想继续吗?

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成千上万的人体验了一把自由职业。本想这是直接躺赢的“人生赢家”,却不想很多人却反而哭着喊着想去上班,比如下面图片中的的灵魂拷问:

疫情期间体验的“自由职业”,疫情过后你还想继续吗?

下方的留言,可以说很真实了:

疫情期间体验的“自由职业”,疫情过后你还想继续吗?

疫情期间体验的“自由职业”,疫情过后你还想继续吗?

很多人都表示春节闲了十来天,接着公司说在家远程办公,作息都乱套了……再不去公司上班我怕是要废了。

我觉得这其实挺好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的“假期”让很多人认清了现实——自由对多数人来说,并没有想象中值钱;而多数人,并不适合自由职业。

上班时毕竟节制,有人安排任务、有人监督、有人考核,一旦把主动权拿回来,很多人只会用来熬夜刷剧、再睡到地老天荒。上班时你觉得各种负担,可不上班时才发现,逃离职场后的负担更重,分分钟能把日子过废。

所以真相是:

你想要的“自由”,只是好吃懒做地放纵自我;你追求的“自由职业”,只是随心所欲就能挣钱。


疫情期间体验的“自由职业”,疫情过后你还想继续吗?


如果在体验自由职业者的状态后,依然向往或者还没有放弃自由职业的心中“小火苗”,有本书可能对你非常有帮助,叫《知识变现》,我看过这本书后也是受益匪浅,作者是萧秋水和剽悍一只猫,他们都是自媒体的大咖,他们在书中采访了数十位斜杠青年和自由职业者,书中呈现了自由职业者的成长历程,很有借鉴意义。这是我目前看过的关于自由职业这方面的最好书籍之一。

疫情期间体验的“自由职业”,疫情过后你还想继续吗?


总结来说,要成为自由职业者,有几个基本要点是要考虑清楚的:

第一,自律是自由的大前提。谁不知道在家躺着舒服啊?可很多自由职业者,就是因为太舒服了导致工作动力丧失,混吃等死好一阵子,只好又重新找工作乖乖上班。严守工作纪律,才可能在宽松的环境下把一切经营好。

第二,自由职业特别看中输出结果。没人约束你,没人监督你,做出什么样全靠自己控制。因此你必须确保,成果有人买单,还要让客户对你有信赖感。

在公司,如果你说好下周一交付版本,交付前突然发现有bug,如果你是员工,你可能还会和上司讨价还价:“哎呀bug怕是改不完,多给我几天吧。”大不了就扣KPI绩效嘛。但自由职业者,没法这么说啊。

你必须按时、按质量要求交付对应产品。一旦给客户留下“不靠谱”的印象,你自己都会坐立不安,担心以后他还会不会找你。

疫情期间体验的“自由职业”,疫情过后你还想继续吗?

第三,要先有能力,再考虑变现:

自由职业都大都是靠能力或手艺接活,你必须要在某方面达到专业水平,我认识的不少自由职业者都是这一行业中顶尖水平。一个爱好者跟一个职业人士,要求的能力和衡量的标准完全不一样。

如果想靠爱好赚钱,第一件事需要提高某项爱好的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能力,最少能达到职业水平,然后才行。

一个写作爱好者,可能一定要等灵感来了才会写作。但一个专业作家,不要他有没有灵感,是否有状态,每天写作多少字是基本功。

经常在后台收到留言,说想成为自由职业者,然后在家赚钱,是否有具体的方法。但再具体一点,我问你都有哪些专业技能,很少有人能说得出。

所以要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首先要想你有什么优势,有什么能力,可以做出什么事情,这件事是有需求的吗?只有当你的能力可以满足市面上对你的要求,你高于市面需求的能力,你才有变现机会。


疫情期间体验的“自由职业”,疫情过后你还想继续吗?

第四,不断建立个人品牌

个人品牌也叫知名度,这对于自由职业者来说非常重要。当你在工作中有意识的去建立知名度,会在自由职业者时体验上知名度能给你带来多大的收益和影响力。

对于专业知名度大的人,转职成自由职业会非常的容易。而没有知名度的人,想成为自由职业者会比较困难。当你工作几年之后,会慢慢接触行业中的方方面面,能力在本单位做出成绩容易一点,想在一个行业中建立知名度和影响力,会比较困难,需要你有能证明自己能力的突出业绩,一旦在行业建立你的知识度,不管是跳槽、创业,还是做自由职业者,都会比较容易。


在行业建立知名度有如下几种方式:

1、在行业中做几个标杆项目,金额足够大,并且有一定的技术创新,只要项目完成的比较漂亮,以后你就是行业内的专家了。

2、出书:出本技术含量足够高的书,是最好的建立行业知名度的方式,但难度较高,需要你的各种能力和实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行。

3、在网络坚持写公众号或各平台投放文章,不断输出自己的作品和观点,持续的去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这是慢功,要花很长时间,不太容易坚持。

4、定期或不定期做分享或培训,分享个人心得和行业的最新技术,只要你的分享有足够的价值,坚持半年到一年,就能让很多行业人士知道你。现在网络分享,开个微课或微信群分享之类的非常方便,建议多去尝试。


疫情期间体验的“自由职业”,疫情过后你还想继续吗?


第五,有储备积蓄。

支撑“自由”的是什么?——物质基础。

《自由职业者圣经》的作者Sara Horowitz曾表达过一个观点:

一个人需要有财务缓冲来度过工作的低潮期。

你必须能够从每个月的薪水中保留一定比例来支付你的税务、健康与人寿保险、假期和退休储蓄。低估雇主从你的薪水或保险扣除的费用、是“给人带来后果最大的事物。”

所以首先,需要做好最坏打算,比如连续几个月0收入时,你至少有一定积蓄生存下去。


古典老师在专栏提过一个概念:“比‘自由职业者’更酷的,是‘自由职业态’。”

  • “自由职业的自由,不是辞职的自由,而是选择的自由,这个选择背后,是能力的自由。
  • “有了这些能力的人,你成为某种超级个体,在公司里公司外都还挺自由的。
  • “自由职业不是一份职业,而是一种能力状态。
  • “与其叫作自由职业者,不如称之为‘自由职业态’。
  • “自由职业态,意味着你自己能够以自身能力为产品,自己构成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

我目前还是半职业半自由的职业者,主业做着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猎头顾问,副业开启生涯规划的咨询师和职场领域创作者,目前的状态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我自认为完全的自由职业者我还没有做好准备。但是自由职业态我刚好能达到这一点,事务自由,选择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时间有选择的余地。


疫情期间体验的“自由职业”,疫情过后你还想继续吗?


如果以上你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那么可以尝试开启你的自由职业者的身份,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我还是觉得追求自由职业态会更适合,在现有环境中寻找自由度,并利用它做更多有益的事,或许是更稳妥的选择。

没有一份自由能唾手可得,没有一份职业能轻松躺赚。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