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皎煤礦三食堂青椒肉片這些菜的味道,您還記得嗎?

老礦區往事|白皎煤礦三食堂青椒肉片這些菜的味道,您還記得嗎?

礦區換容顏,新城有鉅變

如果您喜歡,轉發朋友圈

老礦區往事|白皎煤礦三食堂青椒肉片這些菜的味道,您還記得嗎?

(白皎煤礦這些老樓,您還知道是哪兒嗎?)

巡場這個地方,是個典型的四川小盆地。

巡場鎮位於盆地稍偏南,盆地中心應該在礦務局車隊位置。

盆地向東,經過巡場汽車站,至雙三水泥廠,到巖門坎;向西,經過珙縣中壩中學,到芙蓉煤礦;向南,經過拉法基水泥廠,到鬼打灣;向北,從金沙灣火車站穿出盆地。


芙蓉礦務局的幾個礦在盆地的邊緣,白皎煤礦、珙泉煤礦在南,杉木樹煤礦在北西,紅衛煤礦在北東,芙蓉煤礦在西。幾個煤礦如同守護神一般守護著巡場地方經濟的發展。這些煤礦現在的逐漸萎縮,慢慢退出煤炭市場,對整個珙縣的經濟有比較大的影響。


昨天一個網友留言說:“在未來的幾年裡,珙縣的GDP將會是宜賓地區縣區中排名倒數第一”,可見煤礦對珙縣的經濟的確佔有相當的比例。

老礦區往事|白皎煤礦三食堂青椒肉片這些菜的味道,您還記得嗎?

(白皎煤礦這些老樓,您還知道是哪兒嗎?)

生於斯,長於斯,從小對珙縣巡場的川南美食深入骨髓。

味覺是有記憶的,尤其越小,記憶越深刻。


在兒時第一次無意識的攝入飲食的時候,就把家鄉的味道,深植於大腦的深處。

無論今後,走到哪兒,都無法割捨這種味道。離開越久,思念越濃,可能這就是所謂的鄉愁。

當遠離故土,魂牽夢縈的往往是外地人不瞭解的自己家鄉特色。這象春天裡放飛的風箏,故鄉的味道就是牽引風箏的線,讓你欲罷不能。再遠的路,哪怕是大洋彼岸,最終都會變成一張機票,一張船票,一張車票,猶如向日葵向著太陽,向著故鄉飛奔而來。


白皎煤礦的三食堂的味道,是我童年記憶裡眾多記憶味道之一,呵呵,誰叫我喜歡吃呢?

三食堂在現在一餐廳那裡。食堂改造時,把三食堂撤了,才修的一餐廳。三食堂是一座象車間的大瓦房。正中有一個向裡開的大木門。進門後,右邊是賣飯菜的幾個大窗口,正對面是一個賣小炒的小窗口。其他的窗口看進去,好像是是食堂撿菜的後廚,因為沒有做熟的菜,我不關心後廚。

食堂大廳裡比較暗,即使是白天,不開燈是不太看得清楚的。所以幾盞水瑩燈一直都半明半暗的亮著。

老礦區往事|白皎煤礦三食堂青椒肉片這些菜的味道,您還記得嗎?

(白皎煤礦這些老樓,您還知道是哪兒嗎?)

食堂大廳裡擺滿用水泥條砌成的桌子,桌面油膩膩。

凳子是水泥板,圍著桌子一圈,形成完整的矩形,工人們吃飯要跨過凳子。

食堂外面的公路對面,是個開水房,安了幾個水龍頭。工人們吃完飯就在這裡洗碗、接開水。


排隊買飯打菜是常有的事。

工人們喜歡幾個人湊在一起,打不同的菜,合在一起吃,這樣能夠吃到足夠的品種,而且還沒有多花錢,與其他的工友還多了感情上的交流。


煤礦工人不可能沒有酒。三食堂自然賣得有酒。

我對一種黃酒印象非常深刻。

這種黃酒應該不貴,因為當時不當班的工人都喜歡買上一碗。

黃酒度數不高,味道也比較偏淡,不算好喝,但酒的顏色很好看,裝在粗碗裡,黃澄澄的,很有賣相。不喝黃酒的,可以喝高度的白酒,也可以喝啤酒。

啤酒不是瓶裝的,食堂賣的是散裝啤酒。工人們買啤酒時,一般用洗臉盆或者保溫水壺,感覺得啤酒好象真不是酒,只能解渴,不會醉人。

老礦區往事|白皎煤礦三食堂青椒肉片這些菜的味道,您還記得嗎?

(白皎煤礦這些老樓,您還知道是哪兒嗎?)

白皎煤礦那會兒有好幾個食堂,每個食堂都有自己做得最好,最拿得出手,最有特色的菜。


三食堂的青椒肉片是我最喜歡的。

青椒肉片的肉切得並不是很好,大大小小的,有一些肉片還不是淨肉,肉片邊緣還帶著點肥津津。

青椒有的切得象絲絲,有的象塊塊,有的象齊字格,形形狀狀的。

雖然賣相不怎麼樣,但是總覺得味道非常好。

用洋瓷碗打三兩米飯,然後買份青椒肉片蓋在上面,米飯被青椒肉片的湯湯泡得油亮亮的,青椒、肉片誘人的躺在米飯上,你會真正體會到什麼叫“秀色可餐”,原來這個成語講的這個意思。


三食堂還有一樣菜賣得比較好,那就是蒸肘子。

這個菜的份量並不大,盛肘子的碗和家裡吃飯的碗差不多大,一塊巴掌大的五花肉放在碗裡,肉皮在油裡稜過鍋,金黃金黃的。

肉未完全切斷,刀切到肉皮處就止住了。

肘子一小碗一小碗的放在大蒸籠裡,象排兵佈陣的士兵一樣。大蒸籠是用竹子做的,有好多層,用的時間長了,大蒸籠外面油沁沁的。

一大摞蒸籠放在大鐵鍋裡,摻上水,擱在熊熊燃燒的煤炭大灶上。不多久蒸籠就熱氣騰騰。蒸好的肘子,湯色清亮,瘦肉紅亮,肥肉蒸後縮水不少,買上一碗,口裡都包著口水。

老礦區往事|白皎煤礦三食堂青椒肉片這些菜的味道,您還記得嗎?

(白皎煤礦這些老樓,您還知道是哪兒嗎?)

三食堂的麵條也很巴適。

三食堂賣面一般是晚上,賣面時不需要工人提供自己的碗,可能是不方便煮麵師傅的操作。

食堂的師傅把碗擺在大灶臺上,碗挨著碗,好幾十個,形成了規模,看起來挺壯觀的。用碗的大小區分二兩或者三兩,全部把佐料調好,只有紅湯。

非常大的一個鐵鍋裡燒滿了水,水沸騰後,把麵條放進水中,師傅用很長、很粗的筷子在鍋裡把麵條攪散。等麵條煮熟之後,再用那雙長且粗的筷子把麵條拈進碗裡。

臊子是用肥肉做的,瘦肉很少,一些肥肉上有皮子連著。每個碗裡再拈進去幾根空心菜。一碗麵就OK了,製做非常簡單,但就是感覺好吃,也許這就是嵌入骨髓的味道吧!


三食堂外面的空壩子裡,經常會有跑江湖的民間藝人在那兒賣藝。

這些藝人們用一個破的洋瓷碗做道具,再用一根很細的杆杆頂著,把洋瓷碗在杆杆頭上象陀螺一樣轉個不停,這是拉顧客的開場戲。

藝人們很會找時間,基本是在飯點的時候,在食堂進進出出的工人比較多,也可以多點收入。藝人們表演很賣力,工人們好多端著飯碗在圍在周邊看他們表演。邊演出,有人會拿著碗向周圍的看客收錢。

老礦區往事|白皎煤礦三食堂青椒肉片這些菜的味道,您還記得嗎?

(白皎煤礦這些老樓,您還知道是哪兒嗎?)

經常還想起,721大學樓前的土路上,工人們提著暖水瓶,端著飯碗走向宿舍,不過那已經都是很遠的回憶了。


這一切隨白皎煤礦的關閉,已經走遠了,並且還會越來越遠,最終消失在歷史茫茫的塵埃中。


永遠的芙蓉礦務局,永遠的白皎煤礦。


老礦區往事|白皎煤礦三食堂青椒肉片這些菜的味道,您還記得嗎?

(生活理應簡單,吃飯喝酒聊天)


後 記:

1、文中的照片,部分來自於朋友及朋友圈提供,一併表示感謝;

2、如果您喜歡,歡迎觀注“秋天的童話Autumn”公眾號,所有寫的東東在今日頭條公眾號的歷史消息中都有。

3、老礦區新城巡場的老故事歡迎大家參與,故事可以發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