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本詩中的生字。

2.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句;能學懂一組思念親友類古詩,提高閱讀、理解古詩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通過學習能理解古詩內容,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詩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詩人的孤獨、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感受詩句中所表達的詩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並瞭解相關知識,收集相關資料。

2.教師準備好課件。

四、教學時間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1.同學們,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組詩,首先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課件出示古詩及背景。)

2.九月九日是什麼日子?你知道這天有什麼習俗?“憶”是什麼意思?教師簡述“山東”的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題目的意思?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

3.是誰在思念?你對王維有什麼瞭解?師補充簡介詩人。

過渡:王維為什麼要思念家鄉親人?他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古詩。

(從題目入手,讓學生的課外知識與所學內容有機結合,激發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使學生對全詩有個整體感知,以問題過渡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詩句。

1.範讀,齊讀古詩。

2.學生自學,理解詩意:先自由讀理解詩句並劃出不理解的詞句,再小組交流討論。

3.檢查自學情況:首先指名說說已懂得的詩句意思,並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再指名說;最後齊讀古詩。

4.師述:讀詩不是弄懂詩的意思就行了,還要弄懂、體會出詩中的情感。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從這首詩中感受到了什麼?主要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追問)詩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感?又是怎樣表達出自己的情感的呢?

5.學生分組自由討論。

6.交流發言。(重點抓住“獨、異、倍、遍、少一人”等詞語進行體會,相繼讓學生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並感情朗讀。)

7.感情朗讀。

(課堂教學中要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要給學生自由學習的空間,信任學生,學生是可以讀懂詩句意思的。這部分的教學要讓學生知道讀詩不僅是懂得意思,還要讀出蘊含在詩中的情感、意境,並教給學生從詩句中去體會感悟。)

(三)品讀詩句、瞭解詩意

1.這首詩中你認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生1:我認為“獨”字用得好,“獨”字表現詩人一個人離開家鄉、親人的孤獨心情。

生2:我認為“異”字用得好,說出詩人在外地想念家鄉、親人的感情。

……

2.你認為這首詩寫得最好是哪一句?你體會到什麼?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為什麼每遇到節日就加倍地思念親?(自己孤身在外,每逢過節時,看到別人全家歡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單寂寞,因此,比平時更加思念親人。)

3.展開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意。(獨自一人身在他鄉,成為他鄉之客。每遇到美好的節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鄉的親人。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都登上高處,一個個都插上茱萸,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四)作業

1.背誦這首詩。

2.積累有關思鄉的詩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