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柳宗元《江雪》谈新作《诀别》

从柳宗元《江雪》谈新作《诀别》


小时候我们有许多小伙伴,大家什么也不用去考虑和担心,整天在一块玩耍,摔泥巴、叠面包,弹玻璃珠等等,这些都让自己特别开心,尤其是当嘴里嚼着一块泡泡糖,穿着父母为自己新买的胶鞋在小伙伴面前炫耀的时候都感觉这简直是世上太过幸福的事,但偶尔也会因为玩具和小伙伴们发生争抢,有时抢不过他们的时候总盼着自己快快长大,这样就可以没人敢随便拿自己的东西,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可以毫无束缚地做许多年幼时不能做的事了。

后来发现,当我们越长大身边那些曾经的伙伴们开始变少,能沟通的人也渐渐变少,圈子更是越来越小,人也时常越来越觉得孤独。记得小学时我们学的一首柳宗元的古诗《江雪》内容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仍依稀记得这首诗旁边那张大概阐述诗意的配图,天地一片白,一人一孤船。但那时候只会背,即使是翻译也只是照老师的描述理解其中的表面意思。

随着年龄渐渐增大,经历的增加,阅历相对也越来越丰富。于是当自己重新再看到这首诗和成人们对它的解读才知道,原来这看起来仅有的二十个字却是所有唐诗宋词作品里书尽人生孤独的最佳作品,没有之一。据说柳宗元在写这首作品之前刚刚经历了“永贞革新”运动的失败,皇帝被迫禅位,所有的改革派大臣均被迫害,而自己也被贬官到永州做司马,因当时这里还是蛮夷之地,柳宗元没有住处只能寄居于一所破庙,加上这样的恶劣环境导致母亲病死,正因为在这样的多重打击和精神压抑之下,他就常常歌咏山水风景借以表达自己性格孤傲但政治上却又欲不得志的心理,于是便有了这首千古佳作《江雪》。苍茫大地上一片寂静,远处层层相叠的高山又是一片白雪皑皑,鸟无踪影,人无身影,到处是一片绝迹,唯独只有一位在大雪中不惧怕寒冷,穿着蓑衣又独坐在船上钓鱼的老翁。

作为倡导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儒学复兴运动又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他写山水诗的最大特点在于经常以第三视角把客观事物故意描写幽僻,借以表达主观上自己的落寞和置一切世间万物于身外的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独有味道。一般来说五绝是诗中玲珑短篇,多以平声韵为主,易显意境悠远,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但这首《江雪》却以仄声韵,韵脚是绝、灭,雪都是入声,而入声最大特点就是发声短促、刚劲有力却又极易产生逼仄的效果。于是也想起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加上此情此景更是突然想到了宋代陆淞在《瑞鹤仙 脸霞红印枕》里的那句“重省,残灯朱幌,淡月纱窗,那时风景”,便有了七绝《诀别》这首作品,全诗押屑韵,仄声韵脚分别为为咽、灭、别。


诀别(平水韵)


—夜,是孤独者最至死不渝的陪伴!

—塞翁


一语离愁一江咽,

仄仄平平仄平仄,

两家灯火与君灭。

仄平平仄仄平仄。

落霞残夜三分天,

仄平平仄平平平,

四目相逢诉诀别。

仄仄平平仄仄仄。


注释:咽,yè,即哽咽,仄声韵。两,数词,表示零零散散的三、两家。诀别即没有结果的、永不相见的分别。第一句为叙述一片凄凉风景,不知所措地静守,第二句如同找到了希望般的一点点星火,第三句明亮的部分更多,希望增加更多,第四句重新拉回现实,其实并不会有谁会回来,这残留的光只是找了一个可倾诉的对象就只有自己。又是以一二三四这连续的数词将全诗既是以逻辑更是以数字顺序联系起来。

翻译:傍晚的时候一个人站在江边看着这眼前凄凉的风景,心里满是故人离别的痛苦,就连这微微波动的水面都好像是能感同身受一般,陪着自己在轻轻哽咽着。一眼望去,前方远处还剩下零零散散的三两户人家的灯火没有熄灭,也就这仅有的残灯微火在陪伴着也照亮着自己心里那一点点还没有破灭的希望。于是又重新环顾四周这一切,即将落下的橘红色晚霞、天边还残存的一点点淡蓝和部分已经漆黑的夜色,这一切如同把整个天地分成了三部分,而不是整个漆黑一片,伸手看不见五指如同看不到任何希望的黑夜。此时又低头看了一下脚下的江水,看着水里倒映出自己轻微晃动着的身影,当自己缓缓移动到看见自己影子的眼睛,这四只眼睛对视的时候却只能借此诉说着其实永远不会再重逢的离别。

最后我突然有个疑问,《江雪》中的老翁难道真的只是为钓鱼吗?我觉得不是,他只是在坚守着自己那份孤独、高傲和不屈的灵魂,而这,也正是柳宗元所一直追求的自己。而此刻站在江边看着眼前这一切风景的自己,我又在这静守什么呢?也许正如诗的最后一句,那个一直让自己所坚守的希望就是我所看到的那个摇摇晃晃如风烛残年一般的影子,即是自己,也是更好的自己。除此之外,能陪伴我们的,正是我给自己的诗作的那句序:夜,才是我们这类孤独者最至死不渝的陪伴!


从柳宗元《江雪》谈新作《诀别》


从柳宗元《江雪》谈新作《诀别》


从柳宗元《江雪》谈新作《诀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