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通讯《解锁乡村治理“红色密码”》

解锁乡村治理“红色密码”

——吉县以党建为引领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


  冬日的吉州大地,天空湛蓝,微风徐来,落光了叶子的果树用枝条轻轻地予以回应。

  12月23日,在吉县中垛乡马连滩村党群服务中心,墙上的党旗格外显眼。过了农忙季节的村民,三三两两地来到这里,询问最近一期的《马连滩百姓时报》出版情况。定期阅读村党支部自办的《马连滩百姓时报》,关注村“两委”的决策动向,并通过栏目互动参与村里的治理,已经成了村民的习惯。

  近年来,吉县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从组织、党员、群众层面入手,创新载体、建立机制,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用百姓报纸讲百姓故事、传递党的声音。”《马连滩百姓时报》这张小小的活页报,不仅架起了党群的“连心桥”,也成了该县创新乡村治理的一个缩影。

临汾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通讯《解锁乡村治理“红色密码”》

图为中垛乡马连滩村 “有声党墙”

“三五”治村模式

焕发乡村治理新活力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重点是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核心是管好事、管好钱、管好人。‘三五’治村模式,让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实现了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融合,让美丽乡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吉县中垛乡党委书记郑建文告诉记者。

临汾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通讯《解锁乡村治理“红色密码”》

图为屯里镇太度村村民正在聆听村史

  近年来,吉县立足自身实际,创新实施了“三五”治村模式。即:“五会”(党支部委员会、村民代表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事纠纷调解会、文明礼仪教化会)团结管村,互相促进,形成有机统一的治理整体,有效提高村级事务治理的整体水平;“五方”(经办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乡镇会计委托中心)协作管财,互相负责,形成透明高效的监管机制,杜绝“包包账”“流水账”“一支笔”等现象;“五心”(良心、公心、责任心、敬畏心、感恩心)教育管人,互相影响,通过“道德讲堂”“移风易俗”“好人好事评选”等活动,教育引导群众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打造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增强乡村发展的软实力。

党员分类管理

激发创先争优新动能

  “过去,在党员的管理工作中,我们没有更多地考虑年龄大小、身体状况、个人特长等情况,都是一个标准,没有差异化管理。今年,根据县委组织部的要求,我们充分了解各位党员的特长,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将支部的52名党员,按照产业、流动党员、政策宣传等划分党小组,并确定了8个岗位,做到精细化管理,激发了党员在各自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的活力。”车城乡兰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吕占忠说。

  今年,吉县创新实行对党员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推进以“亮身份、亮承诺、亮职责、亮实绩、亮结果,争做优秀党员”为内容的“五亮一争”常态化建设,每季度按照党员参加学习、参加活动、作用发挥和遵纪守法4个层面,开展百分制量化测评打分,引导广大党员学先进、争先进、当先进,形成了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每个季度,大家都非常关心自己的测评得分,分数低了、排名靠后了,脸上过不去,这让广大党员每时每刻都能铭记自己的初心,时时处处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屯里镇太度村党支部书记李锦全说。太度村在实行党员分类管理后,设立了“文明教化岗”,让退休的张家顺、周吉祥等老党员、老干部,担任“村德村史馆”讲解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员、好人好事评判员、文化活动组织员,不断培育新风民风,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

星级文明评选

营造向上向善新风尚

  “奶奶您吃!”小孙子将碗里的鸡蛋拨到奶奶的碗里。“奶奶碗里有,你要长个子,快把奶奶碗里的也吃了……”这是12月20日,发生在车城乡窑科村“十星级文明户”高金元家里的一幕。“每天吃饭,第一碗必须先端给老人;每周必须给老人洗衣服;每半月左右必须给老人晾晒被褥……这是我们家的家训。”高金元对记者自豪地说。

  近年来,吉县在全县范围内持续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一村一故事”等评选活动,积极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增强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乡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一方面给予‘十星级文明户’一定的物质奖励,另一方面,在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子女就业、青年入伍、发展党员、宅基地审批、产业项目扶持、选拔村组干部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和倾斜。同时,还以‘十星级文明户’为典型,倡导文明新风,营造‘人人争当模范,户户争当标杆’的氛围,促进全乡民风向好。”车城乡党委书记解力军告诉记者。

推行“一网三超”

培育自强不息新面貌

  “昨天我清理路边的反光膜拿到了积分,今天兑换了一袋洗衣粉。”12月22日,吉昌镇大田窝村村民张小娃说。

临汾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通讯《解锁乡村治理“红色密码”》

图为吉昌镇大田窝村爱心超市

  走进大田窝村的爱心超市,洗衣粉、脸盆、热水壶、锄头……货架上,一排排日常生活用品映入记者的眼帘;墙上,爱心扶贫超市管理制度、积分兑换运行管理办法等制度牌一应俱全。

  “我们村的爱心超市,设立了人居环境奖励积分和道德提升奖励积分。所有积分奖项,都由村‘第一书记’、‘两委’干部、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评选。通过积分激励,村民们主动扫院子、清‘四堆’、帮农活,真正起到了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自强改变形象的作用。”大田窝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奎说。

临汾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通讯《解锁乡村治理“红色密码”》

图为吉昌镇大田窝村爱心超市

  吉县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进一步筑牢脱贫防线、巩固脱贫成效,该县推行“一网三超”(中国社会扶贫网+爱心扶贫超市、项目扶贫超市、消费扶贫超市)社会扶贫新模式,在贫困村设立“爱心超市”,组织贫困群众参加集体劳动和公益事业,获得积分、兑换产品,不断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堡垒。鲜艳的党旗迎风飘扬,红色的动力澎湃涌动,吉县这片既古老而又现代的土地,必将在红色力量的领航下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原文刊发于《临汾日报》12月31日头版头条

记者 郝海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