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日報頭版頭條刊發通訊《解鎖鄉村治理“紅色密碼”》

解鎖鄉村治理“紅色密碼”

——吉縣以黨建為引領探索鄉村治理新路徑


  冬日的吉州大地,天空湛藍,微風徐來,落光了葉子的果樹用枝條輕輕地予以回應。

  12月23日,在吉縣中垛鄉馬連灘村黨群服務中心,牆上的黨旗格外顯眼。過了農忙季節的村民,三三兩兩地來到這裡,詢問最近一期的《馬連灘百姓時報》出版情況。定期閱讀村黨支部自辦的《馬連灘百姓時報》,關注村“兩委”的決策動向,並通過欄目互動參與村裡的治理,已經成了村民的習慣。

  近年來,吉縣以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從組織、黨員、群眾層面入手,創新載體、建立機制,有效提升了鄉村治理水平。“用百姓報紙講百姓故事、傳遞黨的聲音。”《馬連灘百姓時報》這張小小的活頁報,不僅架起了黨群的“連心橋”,也成了該縣創新鄉村治理的一個縮影。

臨汾日報頭版頭條刊發通訊《解鎖鄉村治理“紅色密碼”》

圖為中垛鄉馬連灘村 “有聲黨牆”

“三五”治村模式

煥發鄉村治理新活力

  “提升鄉村治理水平,關鍵是堅持黨的領導地位不動搖,重點是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治理體系,核心是管好事、管好錢、管好人。‘三五’治村模式,讓群眾自己‘說事、議事、主事’,實現了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機融合,讓美麗鄉村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吉縣中垛鄉黨委書記鄭建文告訴記者。

臨汾日報頭版頭條刊發通訊《解鎖鄉村治理“紅色密碼”》

圖為屯裡鎮太度村村民正在聆聽村史

  近年來,吉縣立足自身實際,創新實施了“三五”治村模式。即:“五會”(黨支部委員會、村民代表會、村務監督委員會、民事糾紛調解會、文明禮儀教化會)團結管村,互相促進,形成有機統一的治理整體,有效提高村級事務治理的整體水平;“五方”(經辦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村務監督委員會、鄉鎮會計委託中心)協作管財,互相負責,形成透明高效的監管機制,杜絕“包包賬”“流水賬”“一支筆”等現象;“五心”(良心、公心、責任心、敬畏心、感恩心)教育管人,互相影響,通過“道德講堂”“移風易俗”“好人好事評選”等活動,教育引導群眾愛黨愛國、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打造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圍,增強鄉村發展的軟實力。

黨員分類管理

激發創先爭優新動能

  “過去,在黨員的管理工作中,我們沒有更多地考慮年齡大小、身體狀況、個人特長等情況,都是一個標準,沒有差異化管理。今年,根據縣委組織部的要求,我們充分了解各位黨員的特長,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將支部的52名黨員,按照產業、流動黨員、政策宣傳等劃分黨小組,並確定了8個崗位,做到精細化管理,激發了黨員在各自崗位上爭創一流業績的活力。”車城鄉蘭家河村黨支部書記呂佔忠說。

  今年,吉縣創新實行對黨員進行分類管理的方法,推進以“亮身份、亮承諾、亮職責、亮實績、亮結果,爭做優秀黨員”為內容的“五亮一爭”常態化建設,每季度按照黨員參加學習、參加活動、作用發揮和遵紀守法4個層面,開展百分制量化測評打分,引導廣大黨員學先進、爭先進、當先進,形成了創先爭優的濃厚氛圍。

  “每個季度,大家都非常關心自己的測評得分,分數低了、排名靠後了,臉上過不去,這讓廣大黨員每時每刻都能銘記自己的初心,時時處處發揮示範帶頭作用。”屯裡鎮太度村黨支部書記李錦全說。太度村在實行黨員分類管理後,設立了“文明教化崗”,讓退休的張家順、周吉祥等老黨員、老幹部,擔任“村德村史館”講解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員、好人好事評判員、文化活動組織員,不斷培育新風民風,湧現出了一大批先進典型人物。

星級文明評選

營造向上向善新風尚

  “奶奶您吃!”小孫子將碗裡的雞蛋撥到奶奶的碗裡。“奶奶碗裡有,你要長個子,快把奶奶碗裡的也吃了……”這是12月20日,發生在車城鄉窯科村“十星級文明戶”高金元家裡的一幕。“每天吃飯,第一碗必須先端給老人;每週必須給老人洗衣服;每半月左右必須給老人晾曬被褥……這是我們家的家訓。”高金元對記者自豪地說。

  近年來,吉縣在全縣範圍內持續開展“十星級文明戶”“一村一故事”等評選活動,積極倡導文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了農村文明程度和農民素質的不斷提高,增強了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和諧有序發展。

  “鄉黨委、政府大力支持‘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一方面給予‘十星級文明戶’一定的物質獎勵,另一方面,在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子女就業、青年入伍、發展黨員、宅基地審批、產業項目扶持、選拔村組幹部等方面予以優先考慮和傾斜。同時,還以‘十星級文明戶’為典型,倡導文明新風,營造‘人人爭當模範,戶戶爭當標杆’的氛圍,促進全鄉民風向好。”車城鄉黨委書記解力軍告訴記者。

推行“一網三超”

培育自強不息新面貌

  “昨天我清理路邊的反光膜拿到了積分,今天兌換了一袋洗衣粉。”12月22日,吉昌鎮大田窩村村民張小娃說。

臨汾日報頭版頭條刊發通訊《解鎖鄉村治理“紅色密碼”》

圖為吉昌鎮大田窩村愛心超市

  走進大田窩村的愛心超市,洗衣粉、臉盆、熱水壺、鋤頭……貨架上,一排排日常生活用品映入記者的眼簾;牆上,愛心扶貧超市管理制度、積分兌換運行管理辦法等制度牌一應俱全。

  “我們村的愛心超市,設立了人居環境獎勵積分和道德提升獎勵積分。所有積分獎項,都由村‘第一書記’、‘兩委’幹部、黨員代表和群眾代表評選。通過積分激勵,村民們主動掃院子、清‘四堆’、幫農活,真正起到了積分改變習慣、勤勞改變生活、自強改變形象的作用。”大田窩村黨支部書記劉建奎說。

臨汾日報頭版頭條刊發通訊《解鎖鄉村治理“紅色密碼”》

圖為吉昌鎮大田窩村愛心超市

  吉縣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進一步築牢脫貧防線、鞏固脫貧成效,該縣推行“一網三超”(中國社會扶貧網+愛心扶貧超市、項目扶貧超市、消費扶貧超市)社會扶貧新模式,在貧困村設立“愛心超市”,組織貧困群眾參加集體勞動和公益事業,獲得積分、兌換產品,不斷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一個黨支部就是一座堡壘。鮮豔的黨旗迎風飄揚,紅色的動力澎湃湧動,吉縣這片既古老而又現代的土地,必將在紅色力量的領航下不斷煥發新的活力。


原文刊發於《臨汾日報》12月31日頭版頭條

記者 郝海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