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道德經》《論語》想提升自我,天書一樣?有沒有開悟的指點?

修行者一


論語最起碼你得知道啥意思吧,其次就是論語有一些比較深奧有的比較淺顯易懂。

比如,“父母唯其疾之憂

還有初高中課本上學過的那些其實都很易懂,先通讀一邊,把會的全給吸收了。

然後再考慮看一看論語的註疏,不過研究論語的書很多,近代一般推崇朱熹的《論語集註》對於業餘的愛好者看這個足矣,當然《論語正義》等註疏也是歷史上很出名的,但是作為業餘愛好者我們沒必要去了解那麼深入,最主要的是一個人一個想法。

道德經也是一樣,先配合翻譯,在看註疏。比如《老子今注今譯》,但是我沒有詳細瞭解不清楚哪一位的註疏比較好,也不敢誤人子弟,但晉朝王弼的《老子注》絕對不差,我不敢說最好或最多學者認可,但是王弼的學識已經被如今的學者給予大力肯定。


芙蕖看足球


要想讀的很透徹需要滿足三點:

一,要有深厚的國學文言功底;

二,要有人生的閱歷;

三,要有智力;

所以如果條件不滿足的話切莫心急,急也沒用,可以先不去管文字的含義,只去熟讀甚至背誦,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還是有道理的,即使讀百遍也讀不懂那不要氣餒,因為只有讀熟背熟了才有可能日後隨時開悟。

讀不懂如果是因為國學功底欠缺,那就平時多讀些文言古文來提高自己,等積累到一定時候自然就能看懂。

閱歷也是需要時間來打磨歷練,前兩點都可以通過努力獲得,第三點就看自身的造化了,如果天生愚笨智力跟不上,那是真沒辦法了。


慕華清秋


老農以為無論是道也好論語也罷,請先弄清楚它們的終極目的是什麼[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道,亦可道也!


黑山愚農


學習經典需要經過聞、思、修的過程。

聞:先熟讀經典至少50遍 ,每天讀幾章也好,循序漸進。讀完50遍以後可以慢慢看或聽解讀,同時做筆記。

思:對照自身的生活與工作分享學習後的心得體悟,瞭解與反思自身的不足。

修: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氣,甚至思維模式,從思想觀念、言行、舉止徹底改變,超聖賢的境界邁進。


知足常樂WYJ


白巖松說,他40歲才能讀懂《道德經》。也慶幸自己能夠在讀懂的時間讀這本書。或許是時候未到吧。


阿毛讀書


《論語》我沒有讀過。

《道德經》嘛,我在青少年時期買了三次,基本上都讀不懂。後來有十餘年沒有再看《道德經》,大約是二十四歲到三十五歲。三十五、六歲的時候又再看,有些地方直接就看懂了,都沒有揣摩,直接就懂了。當時微微有點詫異,不是十分詫異,是因為自己很清楚自己一直都在進步。

要自己不停的領悟,自己有境界了,才能夠看的懂。送你三個法寶:誠實、自律、反省。還要加點別的就是謙下和心胸寬廣。

《道德經》的內容,大部分都是自己的思想智慧的境界問題,也有少部分是古文障礙,就是要求文字的專業功底,只是少部分,佔不到10%。還有少部分的版本斷句問題,比如第四章第一句“道,衝而用之,似或不盈”,很多錯誤的古本都是“道衝,而用之似或不盈”。斷句問題佔不到5%.重點的重點還是自己的境界,提升自己才是關鍵之關鍵。有好多的人,用一生幾十年時間專門研究《道德經》,他們的文字功夫可不差,但是也沒有幾人能懂到30%的。只會對著《道德經》的文字進行研究,是沒有用的,重點是要領悟自己。只有反省才最能提高自己的思想智慧的境界。

文字所蘊涵的智慧,不是完全依照文字的本義來的,“名可名,非常名”,已經說的很清楚了。自己的思想智慧上去了,讀《道德經》就是白話文。自己的思想智慧不夠,文字功夫再高都沒有用,看看那些對著《道德經》鑽研一生的教授就知道了,他們的文字功夫還會差嗎?


tiger鍾虎


論語推薦錢穆先生《勸讀論語及論語讀法》和《論語新解》,然後再看其他注書。

《道德經》可看王弼《老子道德經注》,朱謙之先生《老子校釋》。


筠齋


佛是己,道亦是。讀懂自我便為道,慈悲普世即為佛。



走過來I走過去


先讀論語,知道德,再讀道德經,通世事,先以行制性,再以性施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