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山書法 民族藝術精華 永恆美的象徵-張旭《草書古詩四首》


王樹山書法 民族藝術精華 永恆美的象徵-張旭《草書古詩四首》

《古詩四帖》為張旭傳世的狂草孤本,是今草向狂草演變的實物例證。墨跡本,五色箋,凡四十行,一百八十八字。是張旭狂草代表作,極為珍貴,此作品為唐代文物。縱26.5釐米,橫34釐米。 張旭草書,得筆法,後傳崔邈、顏真卿。旭言:"始吾見公主擔夫爭路,而得筆法之意。後見公孫氏舞劍器,而得神。旭飲酒輒草書,揮筆而大叫,以頭韞水墨中而書之,天下呼為"張顛"。醒後自視,以為神異,不可復得,現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張旭《草書古詩四首》古意蓬勃、篆意迭出、字勢縱橫、激盪揮灑,有著長江、黃河的浩蕩之勢,有著壺口瀑布般的奔湧,有著氣吞萬里如虎的威懾,有著囊括萬殊的包容。該帖有著行神如空、吞吐大荒的浪漫自由精神,有著蕩氣迴腸、藐視天地、笑傲王侯的氣魄,是盛唐最輝煌一面的真實寫照。《古詩四帖》是張旭全部生命的結晶,是天才美和自然美的典型,是民族藝術的精華,永恆美的象徵。

《古詩四帖》錄文為四首詩賦。前兩首是南北朝庾信的《道士步虛詞》之六和之八,後兩首是南朝謝靈運的《王子晉贊》和《巖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贊》。

王樹山書法 民族藝術精華 永恆美的象徵-張旭《草書古詩四首》

王樹山書法原文 一、

東明九芝蓋,北燭五雲車。飄颻入倒景,出沒上煙霞。春泉下玉霤,青鳥向金華。漢帝看桃核,齊侯問棘(原詩為棗)花。應逐上元酒,同來訪蔡家。

釋文

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蘭成。南陽郡新野縣(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時期文學家。其家“七世舉秀才”、“五代有文集” ,父親庾肩吾為南梁中書令,亦以文才聞名。

庾信“幼而俊邁,聰敏絕倫”,自幼隨父出入於蕭綱的宮廷,後來又與徐陵一起任蕭綱的東宮學士,成為宮體文學的代表作家,其文學風格被稱為“徐庾體”。累官右衛將軍,封武康縣侯。侯景之亂時,庾信逃往江陵。後奉命出使西魏,因梁為西魏所滅,遂留居北方,官至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北周代魏後,更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臨清縣子,世稱其為“庾開府”。時陳朝與北周通好,流寓人士,並許歸還故國,唯有庾信與王褒不得回南方。庾信在北方,一方面身居顯貴,被尊為文壇宗師,受皇帝禮遇,與諸王結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國鄉土,為自己身仕敵國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憤。最終在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老死北方,年六十九 。有《庾子山集》傳世,明人張溥輯有《庾開府集》。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詩人,他飽嘗分裂時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卻結出“窮南北之勝” 的文學碩果。他的文學成就,也昭示著南北文風融合的前景。

王樹山書法 民族藝術精華 永恆美的象徵-張旭《草書古詩四首》

“東明九芝蓋,北燭五雲車”。太陽與月亮升起的東方,撐開如靈芝模樣的傘蓋,象燭光熹微的北方極地,行駛五彩繽紛的車輛。九芝,即九芝草,葉如靈芝,隱有紫氣,泛指靈芝草。《漢書·武帝紀》:“ 甘泉宮內中產芝,九莖連葉。”

如按道教觀念,應有不同的解釋。如北燭仙人,應為仙人名。《漢武內傳》:“墉宮玉女王子登,是西王母紫蘭宮玉女,常傳使命,往來扶桑。昔出配北燭仙人,近又召還,使領命祿,真靈官也。”而五雲,即五雲山,為西湖群山中的第三座大山,因有五色雲彩盤旋山頂且經時不散而得名。另有一說,山頂建於五代的真跡寺內有五口井,從井中看天上雲彩倒影,形狀各異而得名。

“飄颻入倒景,出沒上煙霞”。時高時低,忽快忽慢的飛翔,進入倒影中,出沒在煙霧彩霞之上。飄颻,飛翔貌狀。阮籍:“焉得凌霄翼,飄颻登雲湄。”元友直:“繼續遊蜂聚,飄颻戲蝶輕。”歐陽修、范仲淹:“頡頏紫霄垠,飄颻滄浪潯。”又,形容輕盈、灑脫。柳泌:“照徹聖姿嚴,飄颻神步徐。”梁辰魚:“花館貯多嬌,冠當筵風度飄颻,纖歌飛處,柳外乳鶯春曉。”倒景,即倒影。

王樹山書法 民族藝術精華 永恆美的象徵-張旭《草書古詩四首》

“春泉下玉霤,青鳥向金華”。春天的泉水沿著琉璃瓦屋簷順流而下,翠綠的鳥飛向金華這個好地方。霤,屋簷的流水,下流的水。玉霤,同玉溜,指冰柱,清泉或流水。青鳥,青色的禽鳥。張衡:“翔鶤仰而不逮,況青鳥與黃雀。”江淹:“青鳥海上游,鸒斯蒿下飛。” 劉良注:“青鳥,海鳥也。”李白:“益願狎青鳥,拂衣棲江濆。”金華山,即金華市區的北山,與南山相夾的“金衢盆地”為最富饒的土地。層巒迭嶂,林木參天,巖洞奇特,有水石、風霧和洞天奇觀。

按道教解釋,又,神話傳說中為西王母取食傳信的神鳥。青鳥,會說話的鳥,曾告訴在衡山修道八十多年的緱仙姑,她“是南嶽夫人使者,受命來作伴”。又,借指春季。陳子昂:“嘉青鳥之辰,迎火龍之始。”又,青鳥氏,“烏”字之訛,指青烏子,古代堪輿家公,彭祖的弟子,在華陰山潛心修學四百七十一年,經過十二次試驗,喝金液昇天為仙。

王樹山書法 民族藝術精華 永恆美的象徵-張旭《草書古詩四首》

“漢帝看桃核,齊侯問棘花”。漢武帝注視著桃核,齊侯訊問棘花。桃核,蟠桃核。西漢元封元年,西王母降臨漢武帝殿上,賜給漢武帝七枚蟠桃,自吃二枚。漢武帝本想保留這桃核,西王母說:“這桃子是世間所沒有的,三千年才結一次。”棘花,妖豔、誘人的花。庾信將“棘花”改為“棗花”,是為平凡之花,取“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雖小結實成”之意。

“應逐上元酒,同來訪蔡家”。應是趕上正月十五日上元節的時候,一齊來造訪蔡家。蔡家,蔡姓人家。庾信詩將“同來訪蔡家”改為“來向蔡經家”,道教色彩則非常濃厚。蔡經,是神仙,漢桓帝時的姑蘇人。葛洪《王遠傳》寫了仙人王遠和麻姑同降於蔡經家的故事。《神仙傳》載,王遠(字方平,東漢中散大夫)、麻姑得道飛昇後,於三國時遊仙姑巖,過蔡經家,對蔡經說:“汝有仙骨而未知道,以金丹鉺之。”蔡經死後,棺無其人。四年後的七月七日,蔡經邀王遠與麻姑“駕五色雲至家”,“遍飲家人以酒,盡室上升”。上元,即上元夫人。漢武帝元封元年七月七日,西王母降臨武帝宮中,迎來統轄所有仙籍的三天真皇之母上元夫人。她說武帝胎性太粗暴、貪淫、殘酷、險詐,五害常駐五臟之內,縱使好道術、求長生,也只怕徒勞無功”,這就是“上元訓帝”的典故。

王樹山書法 民族藝術精華 永恆美的象徵-張旭《草書古詩四首》

王樹山書法原文 二、

北闕臨丹水,南宮生絳雲。龍泥印玉簡(原詩為策),大火練真文。上元風雨散,中天哥(原詩為歌)吹分。虛(原詩為靈)駕千尋上,空香萬里聞。

釋文

“北闕臨丹水,南宮生絳雲”。宮殿北面的門樓臨近丹水,南面的宮殿為此升起紅色的雲彩。北闕,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是臣子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之處,為宮禁或朝廷的別稱。丹水,又名點心河,源出湖北省長陽縣西堡鎮附近山區,東流經賀家坪、高家堰等地鎮,在長陽縣津陽口注入清江。《水經注》卷二十漾水、丹水:丹水出京兆上洛縣西北冢嶺山,一名高豬嶺也。丹水東南流,與清池水合,水源東北出清池山,西南流,入于丹水。

庾信詩將“丹水”改為“玄水”,玄水,傳說中的北方水名。《莊子·知北遊》:“知北遊於玄水之上,登隱弅之,而適遭無為謂焉。” 陸德明釋文引李頤雲:“玄水,水名。”泛指北方之水。謝靈運的祖父名謝玄,當然不可能在詩中犯諱。唐人害怕犯唐玄宗的諱,一般也是將“玄”字改為“元”字,而非“丹”字。

庾信詩將 “坐絳雲”改作“生絳雲”,也是出於道教理念,西周“八士”之一的南宮适曾坐在絳雲之上。南宮,西漢初年始置縣,因南宮适曾封邑於此,漢高祖劉邦取其複姓命縣名,以示“尊周禮、敬賢人”之意。

王樹山書法 民族藝術精華 永恆美的象徵-張旭《草書古詩四首》

“龍泥印玉簡,大火煉真文”。用龍印泥鈐玉製的簡札,大火鍛鍊真理文章。龍泥印,在封緘的印泥上打上的龍紋印章。玉簡,玉質的手版,指珍籍,如《玉簡金鏤》,帝王封禪、詔誥用的文書,相傳羲皇授予大禹的玉尺。南朝宋劉義恭:“金牒封梁父 ,玉簡禪岱山 。”

庾信詩將“玉簡”改為“玉策”,玉策,即玉冊,為玉質的札,指道家的符籙。將“大火”改為“天火”。天火,為道教六味真火。“真文”也道教化了,如唐代有精美的文字的“鎮陵石“上真文為:“黃中總炁,統攝無窮,鎮星吐輝,流煉神宮。”

“上元風雨散,中天哥吹分”。上天的風停雨散,中天聲音也已分離。庾信詩將通假字“哥”更改為“歌”。

“虛駕千尋上,空香萬里聞”。憑虛駕空在千尋之上,或聞到萬里天空的芬芳。徐霞客:“巖之以憑虛駕空為奇者,陽朔珠明之外,此其最矣。”庾信詩將“虛”改為“靈”,變成神仙的靈駕,顯得更符合道教思想。

王樹山書法 民族藝術精華 永恆美的象徵-張旭《草書古詩四首》

王樹山書法原文 三、

謝靈運王子晉贊

淑質非不麗,難之以萬年.儲宮非不貴,豈若上登天。王子復清曠,區中實譁(衍文)囂喧.既見浮丘公,與爾共紛繙(翻)

釋文

⑴謝靈運 (385-433) :南朝宋詩人。小名客兒,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移籍會稽(郡治在今浙江紹興)。東晉名臣謝玄之孫,晉時襲封康樂公,世稱謝康樂。入宋,任永嘉(今浙江溫州)太守、臨川內史。在永嘉,他“封錮山林”,經營別墅,過著一方豪門的生活,後被殺。詩作多寫山水名勝,以模山範水,刻畫逼真見長。他開創中國文學史上的山水詩流派。有《登池上樓》、《登江中孤嶼》等名篇。明人輯有《謝康樂集》。

⑵王子晉:即王子喬,傳說中的仙人。按:漢人《列仙傳》載: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遊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伊水、洛水、嵩山,均在今河南境內。

王樹山書法 民族藝術精華 永恆美的象徵-張旭《草書古詩四首》

“淑質非不麗,難之以萬年”。好的體質不是不英俊。淑質:美好的資質,指體貌美及美善的品質。善良賢惠、公道正直的氣質並非不美麗,難的是要經受一萬年的考驗。徐堅、韋述等的《初學記》將“難之以萬年”更改為“難以之百年”,百年好合,道教認為只要堅持修煉百年就可以登仙。百年,萬年,皆言多,長壽之意。

“儲宮非不貴,豈若上登天。”儲宮:太子所居的宮室。借指太子。身為太子儲君並非不高貴,豈能超越飛昇天界。《謝靈運集》為“登雲天”。喻指得道成仙。雲天:高天,神仙所處的仙境祥雲繚繞。

“王子復清曠,區中實囂喧”。王子晉本來就想返回清明曠達的仙境。復清曠:《謝靈運集》原文為“愛清靜”。復[復]:返,還,恢復。清曠:清朗開闊,清明曠遠。 區中實囂喧:塵世中充滿著喧囂煩雜。區中:人世間,道家指塵世社會。按:《張旭書古詩四帖》此句中寫有“譁”字。譁,音“華”。此為衍文。衍文,校勘學術語,即誤增的文字。囂喧:吵鬧,紛雜。喻為名利辛苦爭奪。此句疑取義於《史記•貨殖列傳》:“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王樹山書法 民族藝術精華 永恆美的象徵-張旭《草書古詩四首》

“既見浮丘公,與爾共紛繙。”既然見到了浮丘公,就同他過上自由自在的神仙生活。既:《謝靈運集》為“冀”。既,已經。冀,希望。浮丘公:又稱浮丘伯、浮丘道人。相傳在廣東南海縣之浮丘山得道成仙,後隱居於安徽繁昌縣之浮丘山(隱玉山)。紛繙:《謝靈運集》為“繽翻”。繙,同“翻”。繽翻:繽紛,自由翻飛起舞狀。

這是一首寫給西周末年毅然拋棄“王子”生涯而終於得道昇天的“晉”的讚辭。讚辭說:(西周王子晉的)身材氣質不是不瀟脫俊美,但難以達至萬年長生之境;他當上太子不是不尊貴,但怎能同登上雲天的神仙相比呢?王子本來就清明曠達,不喜歡人間的煩雜喧鬧。既然見到德行修養甚高的浮丘公,(便毅然拋開一切俗物)與其一起過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詩中表達的絕塵遠俗的情懷與志趣,是官場上無法展露心志者的精神歸宿,但作者沒能達到目標,反而死於非命。

王樹山書法 民族藝術精華 永恆美的象徵-張旭《草書古詩四首》

王樹山書法原文 四、

巖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贊

衡山採藥人,路迷糧亦絕。過息巖下坐,正見相對說。一老四五少,仙隱不別可(墨跡旁有倒置符號,應為“仙隱不可別”).其書非世教,其人必賢哲。

釋文

巖下一老翁四五少年:此為神話故事。劉敬叔《異苑》載:“湘東姚祖,太元中為郡吏,經衡山,望巖下數少年並執筆作書。祖謂行旅休息,乃枉道過之。未至百步,少年相與飛揚,遺一紙書在其坐處,前數句古時字,自後皆鳥篆。”唐•歐陽詢•《藝文類聚•卷八十一》:“湘中記曰:永和初,有采藥衡山者,道迷糧盡。過息巖下,見一老公四五年少對執書,告之以飢,與其食物,如薯蕷,指教所去,六日至家而不復飢。”

王樹山書法 民族藝術精華 永恆美的象徵-張旭《草書古詩四首》

衡山採藥人,路迷糧亦絕:衡山有位採藥的人,迷了路又沒了吃的。衡山:五嶽之一,南方的鎮山,在湖南省中部。

過息巖下坐,正見相對說:經過巖下坐下來休息時,恰巧見到有數人相對交談。過息:路過休息。正見:恰好見到。正:副詞,恰,正好。對說:交談;對答。

一老四五少,仙隱不可別:有一位老者和四五位少年,無法辨認是仙人還是隱士。“仙隱不可別”書寫時寫成“仙隱不別可”,但“可”字旁邊有“對勾”標誌更正。其書非世教,其人必賢哲:其遺留下來的紙書不是當今社會上教育傳授過的,他們必定是賢哲之人。非世教:不是當今社會上教育傳授的。賢哲:賢明睿智的人。

王樹山書法 民族藝術精華 永恆美的象徵-張旭《草書古詩四首》

謝靈運此詩,贊詠了一個超世脫俗的傳說:

南嶽衡山深處有位採藥人,迷了路又沒了吃的。經過巖下坐下來休息時,恰巧見到有人相對交談。當中有一位老者和四五位少年,分不清他們是仙人還是隱士。(他剛上前打探,這些人忽然就不見了)。遺留下來的紙書,不是當今社會上教育學習的文字,看來他們必定是賢哲之人了。

王樹山書法 民族藝術精華 永恆美的象徵-張旭《草書古詩四首》

張旭的狂草《古詩四帖》是神品,精美絕倫。他書寫的這四首詩,意境幽深,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奇葩。書法藝術美,詩的意境美,融為一體,給人以美的享受。

王樹山書法 民族藝術精華 永恆美的象徵-張旭《草書古詩四首》

張旭(658年至747年),字伯高,一字季明,吳縣人。唐代著名書法家。初任常熟尉,後官至金吾長史,故人稱“張長史”。善詩。

張旭是唐代著名書法家陸柬之的外孫,自幼得其傳,工書法,精通楷書,最善草書。他把當時流行的“今草”書體,發展為筆法放縱、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的“狂草”書體,是書壇“狂草”的奠基人。自言“觀公主擔夫爭道,又聞鼓吹而得筆法意,觀孫大娘舞劍器而得其神”。他那變化萬千、奇狀莫測的草書,達到了“揮毫落紙如雲煙”的境地,被後人稱為“草聖”。

王樹山書法 民族藝術精華 永恆美的象徵-張旭《草書古詩四首》

他是當時長安城裡的“八仙”之一,杜甫曾在《飲中八仙歌》中讚道:“張旭三杯草聖傳”。韓愈曾說:“旭善草收,不治他技。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

書焉發之。”揭示了張旭用充滿激情的書法語言抒寫心頭奔騰澎湃的情感。其傳世作品有《古詩四帖》、《千字文》、《郎官石柱記》等。其書法開啟了中唐的浪漫主義寫意書風,展示了唐代書法全盛時期風采,唐文宗李昂曾下詔,將李白的詩歌、裴曼的劍舞和張旭的草書定為“三絕”。

王樹山書法 內容源自網絡 請書友鑑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