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拒賠更可怕的是排斥保險,當財富崩塌的時候,一份保障難能可貴

當財富崩塌的時候,一份保障難能可貴

涉足保險行業多年,很多人來諮詢保險相關問題,有些人令我印象深刻,他們對於保險行業的誤解,確實有必要讓以我寫一篇文章來扭轉人們對於保險的認知,以下是一個真實的例子,由一位前來諮詢的朋友口述。

老陳,今年50歲,辛苦了大半輩子,剛在縣城買了一套不大不小的房子,準備給孩子留作將來的婚房,全款150萬剛付完,喬遷之喜沒過多久,老陳就被查出來患有肺癌,幸運的是病情並不算太嚴重,但是面對高昂的醫療費用,一家深深陷入了絕望之中。


比拒賠更可怕的是排斥保險,當財富崩塌的時候,一份保障難能可貴

癌症並不可怕,可怕是沒錢醫治

老陳因為為孩子購買婚房,已然花去了大部分積蓄,手中存款已然所剩無幾,而孩子也剛出社會,勉勉強強能夠養活自己。面對動輒幾十萬的醫藥費,一家人犯了難……

辛苦了大半輩子,湊夠了孩子的婚房,卻湊不夠自己的醫藥費。本以為可以卸下重擔,好好頤養天年,無奈天不遂人願,一場惡疾打破了家庭原有的平靜與幸福。

擺在老陳面前的只有兩條路:1、放棄自己的治療,接受死亡;2、把新買的房子出售,換取醫藥費。作為旁觀者,這兩個選擇於我們而言都是十分難以接受的,更不用說當事者。


比拒賠更可怕的是排斥保險,當財富崩塌的時候,一份保障難能可貴

第一個選擇,意味著生命即將逝去,以後的人間煙花老陳將無福消受,本該安心養老的年紀卻“被迫放棄自己”,我想就算老陳能夠看得開,他的家人的也斷然不會同意。

第二個選擇,意味著剛購買多久的房子即將轉手,轉手差價虧損的價格以“萬”為單位,辛苦錢一來一回就虧掉了如此之多,任誰都不可能好過。但相對於第一個選擇,選擇後者,從道德層面來說,似乎已成定局。


比拒賠更可怕的是排斥保險,當財富崩塌的時候,一份保障難能可貴


在一家人犯愁之際,老陳痛訴:“當初就應該堅持自己,不聽信別人的話,買一份保險,保障當下的風險,也還自己一個美好的未來。”

交談中,瞭解到老陳之前有過購買一份重疾險的念頭,但是由於身邊人對於保險的誤解,關於“保險是騙人的”、“保險公司合法的片子”等話題層出不窮,老陳心裡也發怵,最後購買保險的事漸漸被耽擱了。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

確實,將保險放到現在,仍有很多人認為保險就是騙子,就我們能夠接觸到的各類資訊,也是以“保險拒賠案例”居多。


比拒賠更可怕的是排斥保險,當財富崩塌的時候,一份保障難能可貴


其實,我們所看到的,這是別人想讓我們看到,那麼為什麼縱觀各類資訊,拒賠的報道總是多於成功理賠的呢?

邏輯很簡單,作為讀者來說,一篇資訊之所以能夠吸引人,無非是抓住讀者的各項心理,如“獵奇”、“同情心”等,而牽扯到與生老病死相關的大眾化話題,保險似乎很容易融入生活。人類固有的同情心下,對於一類事物的看法很容易受到外來資訊的影響,也傾向於閱讀此類文章。

諸多因素之下,各類媒體找準了讀者的“胃口”,“費勁心思”的所謂真實報道,將保險公司的某一“拒賠”事件無限放大,再放大,進而輻射到各類保險行業的“糗事”,將“抹黑”進行到底,而對於他們刻意擴大事實之下,會給保險公司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他們應該毫不在意,理所當然的想著:“保險公司家大業大,會沒事的。”,反正在流量就是金錢的年代,寫的東西能夠博眼球,賺流量,也就夠了。


比拒賠更可怕的是排斥保險,當財富崩塌的時候,一份保障難能可貴


這也是基於各類媒體的這種想法,近些年來,各種抹黑保險公司的報道層出不窮,如:“某某保險公司收了保費就變臉,數十萬保險金拒不賠償”、“某某保險公司拖欠保險金,從年前拖到年底”、“保險公司欺人太甚,說好的百萬醫療呢?

我曾說過,不明真相、掐頭去尾去評價一個事實,無異於在耍流氓。

縱觀此類報道,文筆犀利,僅僅抓住“保險公司拒賠”就大做文章,似乎不顧及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到底是投保人的過失還是保險公司的過失導致了“拒賠”的產生,不分青紅皂白地將“保險”痛批一頓,似乎保險就是騙子,就不應該存在。


比拒賠更可怕的是排斥保險,當財富崩塌的時候,一份保障難能可貴

更令人費解的是,每每此類文章之下,熱評都是針對保險公司的,我想問這些人的是,你們對於保險的認知,是自身經歷?還是道聽途說?

正如我前面所說的,你們看到的,只是別人想讓你們看到的,這並不是所謂的真相。

撥開迷霧,洞悉保險真諦

並不否認當前保險業存在的問題,一直以來為人們所詬病的是保險的理賠,很多人吐槽“投保前什麼都賠,投保後什麼都不賠。”確實,消費者購買保險的本意在於未來發生風險之時,保險能夠提供一份保障,而當風險真正發生時卻被拒賠,是很多人難以接受的,巨大的心理落差足以摧毀一個人的認知。

但拋去被包裝過的“拒賠”事實,保險公司真的如此過分,騙人投保,繼而不賠?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保險本質上是一份合同,合同以條款為準則,如果發生的的事故在合同條款範圍內,保險公司是肯定要賠的;但如果發生的是在免責範圍內,保險公司拒賠也是情有可原。

有些人說,保險種類這麼多,各種各樣的條件堆起來山一樣高,而且也看不懂。誠然,對於非專業的一般消費者來說,理解保險條款確實有些吃力,雖然說線下投保有著專業的代理人進行解釋,但是一方面商人逐利,業務員想把商品賣給你,所以會盡可能將險種的優點告知於你,而缺點,很有可能草草帶過;另一方面,誰知道此時坐在你面前的所謂專業代理人“專不專業呢”?

況且,互聯網的盛行之下,網上購買保險逐漸成為一種主流趨勢,要明白的是網上投保並沒有專業的代理人進行條款解讀,雖然有客服,但是作用十分有限。為了在網上投保時“不踩坑”,自身學習一定的保險知識,對保險條款有著初步的認知,是十分必要的。


比拒賠更可怕的是排斥保險,當財富崩塌的時候,一份保障難能可貴

某重疾險免責條款


比拒賠更可怕的是排斥保險,當財富崩塌的時候,一份保障難能可貴

某意外險免責條款


讓意外和疾病在規劃中消失

就意外來說,時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先來”。確實,意外無處不在,舉個例子來說,騎車上路,儘管我們規規矩矩地遵守著交通規則,但難免會有“馬路殺手”無視規則,在公路上肆無忌憚,儘管我們中規中矩有沒有想過,但意外可不管你如何。試想這樣一個問題:“萬一哪天意外找上門來,我們能夠毫無畏懼嗎?”


比拒賠更可怕的是排斥保險,當財富崩塌的時候,一份保障難能可貴

意外頻發的當下,意外保障很重要

就疾病來說,當今社會,看病難、看病貴是老百姓心中的痛點,隨便隨便住一次院,可能幾個月工資就沒了,如果是更大一點的疾病,其產生的經濟壓力足以壓垮一個家庭。

儘管疾病和意外再來勢洶洶,但我們完全可以在規劃中儘可能地使他們消失,即是保障自己,也是保障家庭。

為了對沖意外風險,可以選擇一份意外險,低保費撬動高保額,當意外來臨時,我們真正可以做到有備無患;為了應對小毛小病帶來的困擾,我們可以選擇一份醫療險,讓小病也能坦然接受治療,不在為錢發愁;罹患重症後,重疾險幾十萬保險金,能夠讓我們能夠有活下去的勇氣、足夠的底氣對抗病魔。

但是很多朋友害怕被騙,認為保險並不“保險”,其實恐懼來源於內心的“無知”,人性本是如此,對於一個自己不瞭解的東西,我們想當然的會猶豫,會徘徊。所以,當我們瞭解一定的保險知識,在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去選擇保險產品,我們會有一個更加清晰的主觀判斷,而不再是因為不懂而隨意聽信別人的推薦,想當然的購買了一些別人認為適合自己的產品。


比拒賠更可怕的是排斥保險,當財富崩塌的時候,一份保障難能可貴

當財富即將崩塌的時候,你是否會後悔沒有一份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