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會撒謊,但證據不會

我最近做了一件比較挑戰個人極限的事兒——追看了23集《法證先鋒IV》,雖然我不願意承認,並曾在多種場合多次講出“我早就棄劇了”這樣的瞎話,但優酷留下的“歷史播放”記錄不會撒謊。這麼做的動機是什麼呢?其實,感情的事很難講的,看了TVB這麼多年,不是說放手就能放手。

人會撒謊,但證據不會

刑偵劇一直是TVB職業劇的招牌,視野非常開闊,你聽過的沒聽過的各警察部門都有相應劇集,而且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把協助警方破案的其他職能部門也拍得明明白白,很多人就是通過《鑑證實錄》和《法證先鋒》認識法醫和法證這兩個職業的。劇中香港化驗屬的原型是隸屬於政府化驗所的法證事務部,就是負責勘查現場、科學蒐證及檢測的部門,分兩科:刑事科學及品質管理科和藥物、毒理及文件科。前者有7個組別(生化A、B組,化學組,DNA資料庫組,親子鑑證組,物理組,現場勘查及品質管理組),確如劇中所見,提供24小時罪案現場勘查服務,並且作為歷史最悠久的香港政府部門之一,化驗所130年前就聘用了第一位藥劑及化驗師,現今的團隊有480位專業人員。

講到專業就不得不佩服港劇在職業刻畫上的功夫,《法證先鋒》前三部隨便一張實驗室相關劇照幾乎就是法證人員日常工作照(問:下圖哪張是劇照?)。

人會撒謊,但證據不會

那麼第四部就不同了,隨便一張劇照都是鋼鐵俠的實驗室工作照。高科技固然好,法證的手段日新月異,場景和道具自然要隨之提升,科普作為港劇的一大功能也有必要幫助受眾瞭解最前沿的法證知識。但大概因為怕太多精妙的儀器操作擾亂了觀眾視線,在高Sir(第四部主角,高級化驗師)的帶領下,法證人員們拿起了大家熟悉的iPad,你來我往,展開了專業術語英譯漢大比拼

人會撒謊,但證據不會

同時iPad也方便隨時上網找兇器圖片進行傷痕比對。確認兇器是法醫和法證的重要工作之一,《法證先鋒III》中發生在醫學院的一宗殺人案裡,法醫鍾學心雖然也是拿著iPad回顧犯罪現場圖片,但發現照片中的不妥之處後,立即返回現場確認,法證也隨即採集到新的重要線索從而找到了兇器。


人會撒謊,但證據不會

然而時至第四部,iPad已經能根據

網店商品圖片確認兇器,那警察走訪和現場取證就顯得有點兒“笨拙”了。於是,重案組高級督察郭Sir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傳話中。舉個例子:“水泥藏骸骨案”裡,一位嫌疑人在審訊時指認母親殺死親生兒子並藏屍,郭Sir一聽不得了了,顧不上查問了,連忙趕到醫院告訴已經失憶並生病的母親“聽說了嗎?就是你殺了自己的孩子哦”。然後,母親選擇了跳樓,幸虧得救,不然真不知道郭Sir的上級要怎麼寫報告。

人會撒謊,但證據不會

“骸骨案”屬於《法證先鋒》系列的“傳統”案件,每部都有。對於骸骨的鑑定還原,考驗法證,更考驗法醫技術。前三部的骸骨案,有一位叫Dr. Leung的人物貫穿始終,他並非演員而是真正的專業人士,首位華人齒科法醫。但他和法醫主角古澤琛、鍾學心不在一起工作,跟法證也不是很熟的樣子,因為他是私人執業醫生。

人會撒謊,但證據不會

《法證先鋒》系列的設定一直以來都是法證法醫重案一家親

,如此方便法醫和法證參與推理過程,同時展開感情線,兩者的比例大概是推理七、談情三。其實重案組、法醫和法證想湊齊一桌開會,並不是很容易,大家壓根兒就不是一個單位的!港劇裡為刑事案件服務的法醫不同於內地的是,他們並非隸屬於司法機構,而是衛生署法醫科,齒科法醫甚至都不在法醫科之列,自然就不會在一起共事。不像重案六組和技術劉、何燕華低頭不見抬頭見,隨時一起邊吃盒飯邊討論案情。

這與香港的司法鑑定制度有關。自1841年開始,香港沿用英國的驗屍官(Coroner)制度(起源於十二世紀的英格蘭),法律規定所有死亡的情況資料須報告驗屍官,並由其裁定是否需要警方介入死因調查及是否需要法醫進行解剖。大眾的誤區在於所有的驗屍官都是法醫,在歐美國家只有個別規定非常嚴格的地區才是這樣,很多驗屍官由法律從業人員擔任,並沒有醫生執照。但驗屍官卻肩負勘查現場(有時需要管理現場人員包括警察,驗屍官到達死亡現場時,擁有最高權限,高於任何人)、詢問目擊者和出庭作證的職責,是第一個對犯罪現場全貌做出客觀描述的人。約翰·貝特森在《驗屍官》一書中,採訪了退休的驗屍官肯·霍姆斯並記錄下他從業三十六年來經歷的離奇案件,細緻的描寫了驗屍官的日常工作。一般的小說或影視作品裡對驗屍官的刻畫突出了讀者和觀眾喜聞樂見的偵探和醫生的一面,港劇當然也如此,而其他的身份——撫慰者、支持者、教育者、指導者、教師和官員——卻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了。

人會撒謊,但證據不會

四十年,上千具屍體,八百多起案件

收錄二十多起匪夷所思的死亡案件

展現法醫刑事案件調查細節,揭秘驗屍官的工作日常

約翰·貝特森《驗屍官》,即將出版


《法證先鋒》系列裡的法醫在醫生之外身份體現得更加豐滿,類似於法醫專業的驗屍官,所以前三部的法醫跟法證聊幾句專業知識也並不違和,開會時進行推理也不生硬,合情合理。《法證IV》裡,難得的聚在一起開會的時間都用來看iPad了,除了念檢驗結果,也沒進行什麼推理,那麼仗著私交好,利用工作後的happy hour和輪流請吃飯的機會聊聊案情,進行一下推理應該很合適吧?沒想到,有兩次案件之後三組人馬的“上帝視角”評判讓人寧肯繼續看他們進行“英譯漢大會”;更沒想到,破案時候看上去彼此一點兒都不熟的主角們,感情戲開展得如此宏大,尋親、三角戀、在世界中心呼喚愛每集都要輪著來一波,每個鏡頭都在警告我:現在不是勢必要你看,但你不看這集大概就只剩下5分鐘了。堅持看完每一秒,總覺得萬一談戀愛時候就突然說起案件了呢?結果,大家真的把生活和工作分得好開啊。


人會撒謊,但證據不會

現在,我感到手裡的ipad也昇華了,每當我心中充滿疑惑不知所措,我就會不自覺地拿起iPad,因為它比看劇打遊戲上網課又多了一個功能——尋找真相。人會說謊,但iPad不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