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就已經採用隔離方法隔離麻風病人,阻止“疫情”的傳播

病毒,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存在。卻無時無刻都在威脅著我們的生命安全,在古代,病毒也是有的,只是古人稱之為瘟疫。

綜合中國古代的歷史,各朝代的治療和防範瘟疫的方法也是很多不同。在中國曆代抗擊瘟疫的鬥爭中,醫生永遠是在抗戰的一線上,為窮人提供免費的服務。歷史上醫家就有“不為將相,偏為良醫”的美德。很多名醫都是有關治療瘟疫的故事,而通過抗防治瘟疫也造就了一代名醫,推動了中國醫藥學的發展。

在東漢時期的張仲景以治療“傷寒”病著名,其中醫經典著作《傷寒論》描述了對多種傳染病的不同治療方法,書中的藥方更是沿用至今,其靈活多變的辯證施法奠定了中醫臨床實踐的基礎。因此,張仲景更是被世人稱為“醫聖”,日本漢方醫的經方派至今還用張仲景的原方治療病毒肝炎等傳染病。

我國古代就已經採用隔離方法隔離麻風病人,阻止“疫情”的傳播

神醫華佗不擅長外科,還有很多關於他治療各種傳染性寄生蟲的記載。華佗發現用青嫩茵陳蒿草治療流行性“三月蒿能治病,五月六月當柴燒”。現代研究從新鮮青蒿中分離出青蒿素,成為一個治療瘧疾的新藥。

古代許多帝王在大瘟疫流行時,曾發出詔書誠坦執政的失誤,承擔責任,以安撫眾官吏和平民百姓,並下令各級政府共同抗疫。官方組織的抗疫活動,在歷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如漢代的文帝,元帝和成帝,東漢的橫帝等都下過有關瘟疫的自責詔書。漢代帝王還曾下令官員減少吃喝玩樂,消減馬匹坐騎,用於救援染瘟疫的災民。宋朝期間,瘟疫發病時政府組織醫生為患者義藥,藥費由政府支出。康熙皇帝曾於1682年下令各地種痘預防天花。康熙根據皇室家族親身經歷並說“國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種痘方,諸子女及爾等子女,皆種痘得無恙。俱命種痘,凡所種痘者皆得善愈”這是一個政府用行政命令推廣防禦的方法例證。從漢代起,就有官方為疫區和患者免費提供醫藥的記載,以後各朝各代都如此效仿,幾乎成為官府朝廷抗疫的慣例。

我國古代就已經採用隔離方法隔離麻風病人,阻止“疫情”的傳播

中國古代醫學家很早就認識到瘟疫的一些傳染性,並發現隔離具有傳染性的病人是必要的措施。我國關於“隔離”疫情的記載,最早見於《漢書.平帝紀》: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可見當時是由政府安排宅房作為隔離醫院,用以治療瘟疫患者。軍隊打仗時感染上瘟疫的士兵也會同健康的人隔離開來。

考古發現,在漢代中國就有“病遷坊”設施,用來隔離麻風病人。唐朝時,還有佛教會設立“病人坊”用於隔離麻風病人,內有僧人為患者治病,相當於現在的慈善機構。武則天時期,改稱為“悲田養病坊”,有政府出面管理。可見古代人很早就開始使用隔離的方法,切斷瘟疫的傳染源,阻止疾病的傳播。

我國古代就已經採用隔離方法隔離麻風病人,阻止“疫情”的傳播

如上所述,中國古代是採用多種多樣的方式來治療疾病及瘟疫。近百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對抗瘟疫的方法也越來越多,其傳染結果的下降也是非常的明顯。這使得人們的生活品質的提高,壽命明顯增高。但是,人類在防範瘟疫以及根治瘟疫的道路上從未停止過,與瘟疫的鬥爭也是十分的激烈,在這些非常時期的我們,雖然不能為國家分擔什麼,唯一的就是做好自己,不給國家添亂,也許這就是我們對國家及社會最好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