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粉碎“鐵十字” ——1945年蘇聯紅軍攻克布達城堡(下)

最慘烈的一幕

當巷戰進行到2月9日時,蘇軍已經從不同方向攻到布達山附近,山上就是王宮城堡。蘇軍以坦克的為先導,配合炮兵壓制,緩慢而堅定地向目標衝去,此時德軍雖然仍在抵抗,但重武器已然消耗殆盡,特別是有經驗的指揮官要麼被俘,要麼斃命,對蘇軍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來說,德軍手裡的輕武器、手雷和燃燒瓶幾乎起不到多大作用,德國士兵布蘭登堡回憶:“俄國人這一次是拼命了,除了早期組織的突擊集群外,還成立噴火器工兵部隊和爆破分隊,而且支援蘇軍地面部隊作戰的不僅僅是坦克和自行火炮,還有部署在二線陣地上的加農炮和火箭炮甚至航空兵。”為了簡化部隊間的通信指揮,蘇軍還使用當地的長途電話網,指揮部之間可以直接用固定電話聯繫。

“紅星”粉碎“鐵十字” ——1945年蘇聯紅軍攻克布達城堡(下)

由於之前有醫務人員被武裝分子射殺,蘇軍在進攻中放寬了交戰規則:哪個窗口開了一槍,蘇軍坦克就會用大炮把這整幢房屋轟為平地;哪條街上發生零星抵抗,整條街就要被徹底清剿一遍。如此一來,德國士兵只有三個下場:被擊斃、投降和逃跑。僅在2月9日一天,蘇軍就在布達山下抓獲600餘名德國降兵,繳獲近40輛坦克裝甲車輛、15門高炮及大量輕武器,另外還佔領兩座武器倉庫。

在這段時間裡,最慘烈的一幕出現在法克什雷蒂公墓,那裡處於布達山與多瑙河岸之間,矗立著許多墓碑。喪心病狂的德軍把墳墓挖開,拿棺材乃至一切能夠找到的建材當成掩蔽體,與衝過來的蘇聯和羅馬尼亞士兵展開“逐穴爭奪”。有意思的是,20世紀80年代在中國上映的羅馬尼亞電影《十六個人》的故事原型就發生在那裡,只是導演把場景挪到了一處郵局去了。戰鬥中,雙方士兵根本沒時間去精確瞄準,一旦有動靜,便向概略方向掃去一梭子子彈,如果有敵人鑽進自己所在的墓穴(形同散兵坑),士兵之間就只能用手槍、匕首或者工兵鏟來“對話”了。

到了2月10日清晨,蘇軍打到德軍在布達山下的最後陣地——布達火車站,170門火炮和迫擊炮對那裡展開長達半小時的火力壓制,成噸的炮彈在德軍陣地內爆炸,接著蘇軍坦克掩護步兵發起總攻,這座古老車站的圍牆被迅速踏破,到了傍晚時分,被嚇破膽的德軍逃入地下室和下水道。由於失去火車站的依託,王宮城堡已經搖搖欲墜了。與此同時,蘇軍對布達佩斯外圍形成兩道封鎖線,布達佩斯的德軍完全沒有希望了。

“紅星”粉碎“鐵十字” ——1945年蘇聯紅軍攻克布達城堡(下)


無望的突圍

2月11日晚20時許,德軍布達佩斯要塞司令維爾登布魯赫把能夠找到的前線指揮官都招集到王宮地下室裡,他否決掉之前希特勒要求的“玉石俱焚”命令,允許手下在蘇軍完全合圍前儘快逃出去。不久,德軍突圍行動的先頭部隊出發了,他們企圖在大霧的掩護下,由會說俄語的士兵領頭悄悄滲入戰場接觸線的蘇軍前沿,然後向西北山區逃竄。一開始,德軍順利地通過澤爾·卡爾曼廣場,擠進周邊的衚衕,可是蘇軍哨兵發現黑暗中有不少影子晃動,於是朝遠處打了幾發榴彈,結果一些德國兵驚恐地叫起來,一下子,靜悄悄的突圍變成強攻,蘇軍首先調來重炮朝德軍突圍縱隊的後段開火,然後用坦克和機槍猛烈堵截衝過封鎖線的敵人……經過一番混戰,以第13裝甲師師長施密特·胡伯少將為首的2 000多名德軍被擊斃。

“紅星”粉碎“鐵十字” ——1945年蘇聯紅軍攻克布達城堡(下)


儘管突圍受挫,但德軍依然瘋狂地往外衝,到12日凌晨,仍有數千名德國人竄入布達佩斯西北部的山林。蘇軍立即展開大規模圍捕,他們設法封鎖了大部分突圍路線,並且出動卡車在布達山周圍巡邏。最終,只有785名德軍逃得生天,而布達佩斯要塞司令維爾登布魯赫也同大多數部下們一樣,沒能逃出包圍圈:他和他的參謀團沿著下水道鑽到蘇聯紅軍戰線後1千米的一棟別墅裡,但隨即在這裡被蘇軍發現包圍,在抵抗了一會後繳械投降。2月13日,蘇聯紅軍完全控制了王宮城堡,持續百餘天之久的布達佩斯包圍戰終於以紅軍的勝利落下帷幕。

在這場大戰中,德軍及其匈牙利僕從軍總共損失9萬人,蘇聯紅軍也為勝利付出高昂的代價,共有7萬人傷亡,損失坦克1 766輛。不過,這場戰役讓蘇軍獲得在繁華大城市實施戰鬥行動的豐富經驗,尤其是在步兵-坦克-炮兵協同方面進步卓著,這也對幾個月後開始的柏林戰役進行了“最後的彩排”。順便說一下,蘇聯政府高度評價紅軍在布達佩斯戰役中的戰績,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於1945年6月9日公佈命令,頒發“攻克布達佩斯”獎章,79個部隊和兵團獲得“布達佩斯”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