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李文亮,凭什么能成为英雄?

昨天,李文亮事件调查结果出炉。

但公众强烈表示不满意。

平心而论,仅从个体来说,纠偏、撤回、道歉、赔偿、评先、平反,该做的动作一个不少,应该说已经还了李文亮一个公道,给了他应有的肯定和尊重。

为了进一步纾解公众情绪,新华社还同一时间推出了七问答疑,就训诫是否合法,抢救是否全力,是否曾遭报复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并在七问之后,给了一记非常严肃的忠告:

值得注意的是,李文亮是共产党员,不是所谓的“反体制人物”。那些别有用心的势力想煽风点火、蛊惑人心、挑动社会情绪,注定不会得逞。

凡人李文亮,凭什么能成为英雄?

这已经上纲上线,但民众还是不买账。对两名当事民警一个处分一个警告,这就是所谓的一查到底?

普遍感觉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与期望值相去甚远。

于是,更多的追问紧追而至,比如:

是谁向派出所报的警?

如果无人报警又是接受了谁的指令?

是谁向某记者提供了稿件并上了央视新闻?

李文亮是不是新闻报道中的8名训诫者之一?

如果是,为什么新闻在前训诫在后?是先知先觉还是补训?

如果不是,那8名吹哨人又是谁?为什么没有一并撤销训诫令?

这就是民众的第一反应,这些无序的、杂乱的表达,应该可以排除“敌对势力”煽风点火、挑拨情绪的可能。

凡人李文亮,凭什么能成为英雄?

有些问题已经回答了,有些问题无法回答,有些问题也没有回答的必要。

这应该是最高层面的终极结果了,我们姑且相信这是一部连续剧,现在看到的只是《疫情追责》的第一集。

实际上这个结论,李文亮医生已经不在乎了。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在乎的是我们这些偷生者,仍然渴望背后更多的真相,希望真正该被追责的下命令的,写假新闻的人,要开除他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如果没有这个群体的存在,就没有吹哨人个体的悲哀,更不会有后来整个国家的劫难。

但请大家也要足够相信,调查组既然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进行调查,绝不会如我们般想象在如何商量防民之口,而是说明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

凡人李文亮,凭什么能成为英雄?

该总结的校训,该承认的责任,一定会在未来某个时间有个交代。

而如今这个结论,只有也只能就事论事,不可能给你更多的答案。正如南京大学杜俊飞教授说的那样:

真正需要这个结论的,是做这个结论的人。

调查结果后面,网友留言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中南派出所头上就是一口锅。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最委屈的可能要算这两个警察了。让我训诫的也是你,给我处分的还是你。之前没有道歉的权利,现在又没了解释的机会。

下面,我主要谈一个问题,就是同样是吹哨人,为什么李文亮比张继先更加赢得人们的尊重。

凡人李文亮,凭什么能成为英雄?

按理说,张继先吹的更早,程序更规范,嗅觉更专业,也是官方正式表彰的预警人。

偏偏李文亮享受了全民哀悼,成了全民英雄?

他只是作为一名普通医生,做了一名医生该做的,或者在一些人嘴里就是一个规则“破坏者”,一点都不伟大。凭什么就能集天下赞美和眼泪于一身?
有人妒忌,有人不服,有人酸溜溜,有人泪潺潺。

这个问题有一定代表性,也是困扰我许久的问题。

今天早上浏览李医生微博下面的“哭墙”时,我又看到这种疑问。但在我看到第一条回复评论时,我豁然开朗了。

李文亮确实很普通,普通到和我们一样真实,但他身上却又充满了我们缺少的勇敢与智慧。

他的勇敢不是在向同学群里发布截图友情提醒那一刻,比他更勇敢的是张继先,坚持上报不折不挠;比他更勇敢的是艾芬,挺身而出揭露真相。

凡人李文亮,凭什么能成为英雄?

李文亮的勇敢在于,在全院数百上千硕士博士都噤若寒蝉之时,在被医院约谈警告要开除之后,敢于第一个站出来实名接受采访,当他高高举起自己的身份证时,我哭了。

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又该承受多大的压力!

他的智慧在于,能够说出“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一种声音”这样震烁人心的话,并没有因为工作和生活的普通,而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相信,绝不止我一个人被他震撼到了。

他的高尚在于,在已经受了不公平待遇,并在疫情还在扩散的情况下,依然坚决地表示,康复以后上一线,不想当逃兵。

凡人李文亮,凭什么能成为英雄?

国难当前,他想的不是个人委屈,却是拯救地球。

仅凭这三点,就让人肃然起敬。

这也就不难理解,曾光为什么称他“可敬”,钟南山为什么叫他“英雄”,而驻美大使崔天凯更是直接赞他是“好医生”、“好党员”。

他们这样洞察力的人,绝不是受舆论裹挟,更不会被意见左右,而是有着自己清晰的判断。

这也同时解释了,为什么他生前最后一条微博下面,会有这么多人每天还在留言。就在昨天调查结果出来后,有2万人来告诉他这一个好消息。

直到现在,每一分钟都有新的留言产生。

比起虚假的赞歌,人们更爱真实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