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熔斷的“元凶”找到了,原來是它?

美股熔斷的“元兇”找到了,原來是它?

隨著新冠病毒全球蔓延,資本市場受到了嚴重的打擊。美股短短 10天內發生四次熔斷,歐洲和亞洲市場也哀鴻遍野。

市場亂象叢生,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

為什麼除了美元,傳統的避險資產也都出現了明顯的下跌?為什麼美國股指前天剛剛下跌熔斷,第二天又出現上漲熔斷?

甚至連巴菲特也驚呼“活久見”。

事出反常必有妖。

2008年的金融危機,我們找到了次級債作為罪魁禍首。那今年疫情後美股反覆熔斷的罪魁禍首又是誰呢?

元兇是風險平價基金?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唯一可以解釋的就是風險平價基金。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在西方出現了一種基金——Risk Parity Funds(風險平價組合基金),這種基金的規模越來越大。

Risk Parity基金,同時配置高風險和低風險資產,以減少組合的波動率,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

比如,一般來說,股票價格和債券的收益常常有蹺蹺板效應,股票市場好,大家就拋掉債券買股票,債券價格下跌,股票價格上升。這樣,把債券和股票組合起來,就能出現一個波動更小的組合。

Risk Parity 組合裡面通常不僅有股票、原油,還有國債、黃金等避險資產。

魯政委總結了Risk Parity基金的三大特點。

它是按照風險的特徵來進行資產組合的配置,所以它中間一定是包含著槓桿的,尤其是在債券這一方面。

第二個特徵,它是採取程序化交易的。

第三,它配置的是在平常情況下看起來風險不相關的資產,一旦一些資產出現劇烈的波動,有可能平常不相關或者相關性很低,相關性變得非常的高。

這類程序化的槓桿資產,交易主要盯住的是波動率,在遇到3月6號和3月9號兩天累計原油下跌超過30%的時候,興業研究團隊統計數據顯示,當天原油的波動率是上升了35.7%,而標普500的波動率上升了12.5%,10年期美國債的波動率上升了4.4%,黃金的波動上升了5.7%。

風險平價組合基金從削減風險頭寸的角度,除了繼續賣出原油之外,還要賣出波動率上升的第二高的標普500指數,接下來要賣排在第3位的黃金,接著要賣波動率上升排在第4位的美國國債。只有美元波動率是下降的,資產會撤回到現金上來。

在魯政委看來,這就是為什麼會出現股票、原油和黃金、債券等傳統避險資產都同時在跌的原因。他認為Risk Parity也能夠解釋美股今天下跌熔斷明天又上漲熔斷的奇觀。

“Risk Parity才是真正的這一次美國股市劇烈震盪的元兇。”他說。

美股熔斷的“元兇”找到了,原來是它?

達利歐與風險平價基金

說到風險平價基金,就不得不提最近風險平價策略的“祖師爺”達利歐。

作為世界頭號對沖基金的創始人,達利歐的《原則》曾被一些金融人奉為圭臬。2017年3月達利歐宣佈從聯席CEO位置退休,仍然任聯席首席投資官和公司聯席主席。

達利歐最近的日子不太好過,週三傳出橋水基金因面臨來自沙特和其他國家的大規模贖回而爆倉的傳言。

美股熔斷的“元兇”找到了,原來是它?

橋水於3月18日的一份每日觀察報告則顯示,旗下兩種類型的基金,β基金,也稱之為全天候(all weather fund)基金和純α(pure Alpha)基金今年的淨業績大致如下:

10%波動率的all weather 基金下跌約12%;

12%波動率的all weather 基金下跌約14%;

All weather China RMB基金下跌約9%;

12%波動率的pure Alpha基金下跌約14%;

18%波動率的pure Alpha基金下跌約21%;

14%波動率的pure Alpha Major Market基金下跌約7%;

21%波動率的pure Alpha Major Market基金下跌約11%;

10%波動率的最優投資組合下跌了18%。

“新型冠狀病毒是一個發展迅速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在最壞的情況下打擊了我們,因為我們的投資倉位中總體是傾向於做多的。我們長期以來利用金融/經濟系統中的流動性,因為利率相對於其他資產的預期收益而言很低。”達利歐在報告中表示。

“對於一些巨大的未知風險或者我們甚至難以想象的風險,公司只能控制風險並儘可能降低損失。”他寫道。

對於爆倉的傳聞,達利歐表示,有傳言橋水“崩了”、“遇上麻煩了”。我向你們保證這完全是錯誤的,橋水一切安好。橋水的財務狀況非常穩定,既沒有出現在目前情況下與我們預期不符的投資虧損,也沒有出現與我們過去45年來做投資的常態不符的損失。

達利歐在今年1月時曾信心滿滿,他在達沃斯論壇中放出狂言“Cash is trash!”(現金就是垃圾!),號召投資人在2020年的市場上“膽子更大一些,步子更快一些”,衝向全球市場,擁抱多樣化的資產,千萬不能持有現金。

金融危機的根源

魯政委認為,金融危機的根源在於,風險偏好的錯配,而高槓杆則是加速器。這一輪危機,其實也是因為風險偏好的錯配,原本認為風險極低的Risk Parity組合,結果現在發現它跟先前想象的不一樣,負相關的變成了正相關,不相關的變成了相關,風險大大的上升了。

“平常原本看起來很安全的東西,但是在極端的條件下,卻有巨大的風險。你本來是一個討厭風險的人,突然你發現手裡的東西跟你當時想的不一樣,你這個時候就急於脫手,那就誘發了金融危機。”魯政委說。

2008年的次貸危機,也是如此。

次貸的底層資產是還不起錢的房貸者,可是在被資產證券化之後,它的評級都是AAA。AAA債券是近乎於不會違約的,違約率非常低,於是被很多貨幣基金買去了,居民都去買貨幣基金了。

貨幣基金在很多時候都被宣傳為是存款的最佳替代品,但其實兩者並不能劃上等號,因為存款是有存款保險來保護的,但是基金是沒有的。

最後大家發現,原來認為近乎於存款一樣安全的東西,下面裝的是這樣的一堆爛的東西,就要奪路而逃。

魯政委還提及房地產的案例。房地產在幾十年一直漲,很多人都覺得房地產未來還漲,一旦跌的時候,突然發現它是個高槓杆的東西,很多人沒有見過房地產的下跌,以為房地產總是安全的。

“凡是所見即所得的東西不會誘發金融危機,而所見不是即所得的問題,容易誘發金融危機。”魯政委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