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6連陰 期指鬆綁真是殺跌“元凶”?

近300只股票跌停 滬指“6連陰” 期指鬆綁真是殺跌“元兇”?

每經記者 楊建

A股市場三大股指4月29日全線下跌,券商股重挫,滬深兩市近300只股票跌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股指期貨進一步鬆綁的消息猶在耳畔,而市場對股指期貨進一步鬆綁並未看作是一個利好。上證綜指從4月22日至4月29日累計下跌6.37%,深證成指累計下跌7.64%,創業板指下跌5.84%。

不少投資者把矛頭指向了股指期貨,認為股指期貨鬆綁造成了市場下跌,股指期貨進一步鬆綁真是股指下跌的罪魁禍首嗎?

高位震盪或是後市主旋律

4月29日,滬深兩市股指開盤後持續震盪回落,三大股指全線下跌。滬指收盤下跌0.77%,收報3062.50點,日K線顯示為“6連陰”。深成指下跌1.62%,收報9622.49點;創業板指大跌2.55%,收報1615.62點。滬深兩市合計成交6458億元,行業板塊中僅民航機場板塊逆市上揚,券商股重挫,兩市近300只股票跌停。

對於後市,東吳證券認為,三大股指短期需要有一個減速回穩的過程,藍籌板塊在估值方面仍有較強的支撐,因此股指整體出現深度殺跌的概率並不大,且滬指在3060點至3070點存在較為明確的支撐,此位置應先有反抽出現。建議投資者在調整中尋求佈局的優化,重點關注一季度業績改善的品種。

基岩資本副總裁範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上證指數在2019年1月4日見底2440點以來,最高上漲至3288點,漲幅近35%。以年度來計算,這個漲幅在歷史上已經屬於非常高的了。這一波上漲行情最主要因素還是估值修復,也就是對2017年四季度以來連續5個季度因為去槓桿等因素導致過度下跌的修復。估值修復行情到目前這個階段,已經是比較充分了。在央行三番幾次表態不搞大水漫灌,同時由於豬肉價格上漲帶來通脹壓力的情況下,流動性可能處於鬆緊平衡狀態,很難進一步支撐行情。

從上市公司盈利層面來看,目前也很難看到整體的明確拐點。基於三個因素綜合考慮,當前位置市場可能很難繼續上漲。高位震盪或許是接下來一段時間的主旋律。但是總體來說,A股市場依然處於熊牛轉換的牛市初期階段,指數也不具備大幅下跌的基礎。未來一段時間指數不一定會有好的表現,但是有些行業可能依然會有機會,也就是說有結構性的行情。

倚天投資葉飛表示,4月29日大盤呈現低開後探底回升走勢,消息面上,4月30日將公佈4月份的製造業PMI數據,市場整體做多動能不足;從盤面看,大跌時外資加倉明顯,貴州茅臺離歷史新高僅一步之遙;從技術面看,滬指在周K線的120單位線有支撐,短期市場由於宏觀基本面變數加大,預計滬指將維持在2980點~3288點大區間震盪為主,節後反彈的概率較大。

期指逐步鬆綁談不上利空

4月19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發文表示對股指期貨交易進一步鬆綁,但市場對此並未當成是一個利好。上證綜指從4月22日截至4月29日累計下跌6.37%,深證成指累計下跌7.64%,創業板指下跌5.84%。因此不少投資者把矛頭指向了股指期貨交易進一步鬆綁,認為是股指期貨導致了市場下跌,股指期貨真的是股指下跌的罪魁禍首嗎?

對於投資機構來說,對沖是其抵消風險的最佳方式,而股指期貨正是這些投資機構對沖股市投資風險的首選,遠期期指合約的大幅波動,或許在某種意義上也代表了投資機構對股指未來的預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IC1905合約從4月22日至4月29日累計下跌8.95%,而IC1909合約在這個期間累計下跌9.28%,另外,IC1912合約在這個期間累計下跌超11%。

自2017年管理層首次鬆綁股指期貨以來,市場一直認為股指期貨的鬆綁對於A股來說都帶有明顯的利好性質。然而在股指期貨第四次鬆綁消息發佈後,滬指出現“6連陰”走勢,這似乎也說明了,股指期貨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了市場情緒。由於股指期貨波動高過正股與指數,是市場情緒的放大器,所以股指期貨鬆綁以後,股指期貨合約成交將更密集,更能精確反映市場情緒。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實際上股指期貨逐步鬆綁談不上利空,股指期貨可以轉化二級市場的拋售壓力到做空期指上,從而減輕現貨市場的拋售壓力。至於近期的市場下跌,實際是趕上市場今年經過大幅上漲後,個股處於相對頂點,存在充分調整的要求,這或是一種巧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