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貨再度放開!為何它曾被人認作是"元凶"?

股指期貨再度放開!為何它曾被人認作是

1

一圖看懂股指期貨被限後的歷次調整

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期間,股指期貨交易曾被採取了一定限制措施。而在去年,中金所曾經三度對期指保證金、手續費等進行鬆綁,這次是2017年以來的第四度鬆綁,上三次分別發生在:

2017年2月17日、2017年9月18日和2018年12月3日

本次在限倉方面也做出了調整,日內過度交易行為的監管標準調整為單個合約500手(此前為50手)。

股指期貨再度放開!為何它曾被人認作是

2

股指期貨應該被限嗎?

2015年8月、9月,中金所連做5次調整,保證金比例從統一的10%增至40%(非套保)和20%(套保);日內開倉限制先從不限調至600手,最後甚至調整為10手;日內交易手續費也從萬分之0.23升至萬分之23,漲了100倍。

自2015年股指期貨被限,業內對股指期貨的討論就不絕於耳,為什麼股指期貨在我國會背上如此不堪的原罪?凡是股價異常波動或下跌,總是會怪罪於股指期貨。焦點多集中在以下幾點:

1、股指期貨的交易是T+0而股票交易是T+1;

2、股指期貨要放空很容易,而放空股票則有許多限制與較高的成本;

3、投資人要交易股票很容易,要交易股指期貨則需要一定的門檻,也就是說有很多的股票投資人是無法參與股指期貨交易的;

4、國內延續著商品期貨的習慣,喜歡用合約總價值來計算成交金額。以此方式計算出的股指期貨成交金額,有時會是現貨市場成交金額的好幾倍。

這下可清楚了,又能T+0,又容易放空,要命的是成交金額還如此龐大。結論出來了,就是股指期貨害得股市下跌,並且加大跌幅。所以,就該停止股指期貨的交易嗎?

如此嚴厲地調整之下,股指期貨這項對沖工具幾乎完全失去了對沖功能,整個股指期貨市場一片沉寂。然而事實證明,把股指期貨的"手腳綁住",A股市場的非理性波動並沒有明顯的改觀,這讓管理層開始重新審視並評估股指期貨的積極意義。

3

股指期貨鬆綁對市場有何影響?

股指期貨鬆綁對於市場來說,最大的利好在於兩個方面:一是相關政策可以支撐券商股的估值,因為股指期貨鬆綁之後,量化對沖的資金規模會上來,換手率會加大,而券商股的穩定有利於大盤的穩定;二是股指期貨鬆綁之後有可能引來大規模活水,這股活水就是銀行層面的理財資金。銀行理財資金需要的是穩定的收益,量化對沖基金若重新活躍,且能夠提供穩定的投資回報,銀行理財資金再次大規模進場的概率會加大。

分析人士認為,現階段的市場,顯然是北上資金在控制著定價權,這肯定不是長久之計。若要想奪回定價權,必須要有內地的成規模資金進場。而大規模資金進場無疑又會給市場帶來較大的動靜,在這種情況下,需要股指期貨發揮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