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衝冠一怒,一錘掄下,擊殺敵軍統帥,砸出百年和平

杜甫有個名句: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可不是信口胡謅,圖個押韻。在戰場上這就是至理名言。

小人物的衝冠一怒,一錘掄下,擊殺敵軍統帥,砸出百年和平

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一隻綿羊帶一群獅子,它會把這些獅子都變成羊;而一隻獅子帶領一群綿羊,那麼這群羊也會變成嗜血的虎狼之師。

好萊塢拍的一部二戰電影中,有個很有意思的鏡頭。戰場上,士兵向一名前來戰壕巡視備戰情況的軍官敬禮,沒想到軍官不但不還禮反而一個巴掌扇了過去,大罵道:混蛋,你是新來的麼?你想讓我被敵人狙擊手射死麼?

小人物的衝冠一怒,一錘掄下,擊殺敵軍統帥,砸出百年和平

這就是真實而殘酷的戰場,雙方都竭盡全力,妄圖利用一切機會幹掉對方的靈魂人物,從而使對方失去主心骨變成一盤散沙,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

曾經有金庸迷對金庸小說中的經典場面進行排序,結果第一名是南宋時期,襄陽城下,大俠楊過飛石擊斃蒙古大汗蒙哥,一石定乾坤,解了襄陽之圍。故事畢竟只是故事,歷史上的蒙哥死於釣魚城,宋朝也沒有楊過這樣的亂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猶如探囊取物的絕世高手。然而歷史的迷人之處在於,雖然可能沒有大人物的力挽狂瀾,卻往往有小人物的靈光一現,宋朝的歷史上,還真就有這麼一件一舉擊斃敵方統帥的事情,而這一壯舉的“始作俑者”,卻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軍士

小人物的衝冠一怒,一錘掄下,擊殺敵軍統帥,砸出百年和平

北宋和遼國的恩恩怨怨

北宋是中國歷史上最富庶的朝代,不過國土面積也是歷代大一統王朝中最小的,周圍環繞著遼國、西夏、吐蕃等強大的勢力。因此宋朝最被人詬病的就是軍隊軟弱人儘可欺,戰鬥力低下。

其實事實真相併非如此,從五代十國中浴火重生走出來的大宋,軍隊的血性和戰鬥力一點都不比歷朝歷代低,宋軍的“弱”是受制於體制和宋朝重文抑武的思想,而不是軍隊本身。在有宋一代,經常可以見到宋朝軍隊的閃光一刻。

小人物的衝冠一怒,一錘掄下,擊殺敵軍統帥,砸出百年和平

自宋太祖趙匡胤開國以來,宋朝就同北面契丹人建立的遼國成了一對歡喜冤家。雙方有事沒事就要互相打情罵俏一番,這次你佔了便宜,下次我就要撈回來,反正誰也不想吃虧。

在北宋開國的前幾十年,也就是宋太祖和弟弟宋太宗在位的時間裡,遼國內部一直不穩,尤其是遼景宗逝世以後,年僅十二歲的長子耶律隆緒即位,國政則由母親蕭太后秉持。歷朝歷代的封建政權,這都是最危險的情況,正如蕭太后所言:母寡子弱,族屬雄壯,遼防未靖(宋軍威脅),我可怎麼辦呢!

這對多年的老對手宋朝來說,則是天賜良機,能否收回燕雲十六州,沉重打擊遼國,成敗在此一舉。於是在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趙光義舉全國之力,發動了聲勢浩大的北伐,這就是著名的雍熙北伐

小人物的衝冠一怒,一錘掄下,擊殺敵軍統帥,砸出百年和平

趙光義心情很好,這是老天爺對他的垂青,只要成功,那就是功蓋漢武帝、唐太宗,妥妥的千古一帝。回國後受萬人敬仰、封禪泰山之巔,多麼美好啊。

可是趙光義忘記了一件事情,他畢竟不是哥哥趙匡胤,他沒有從軍經歷。毛主席對他的評價可謂一針見血,此人不知兵!所以,面對由蕭太后親自壓陣孤注一擲的遼軍,宋軍敗了,敗的並不算慘,但是更不冤。昏招頻出的指揮加上差勁的運氣,讓宋朝喪失了幾百年歷史上最好的一次機會。

這次北伐損兵折將,更倒黴的是,在撤軍過程中,赫赫有名的楊老令公、楊無敵、楊業孤軍迎敵,深陷敵陣,最後負傷被俘,絕食而死。這對宋朝的軍心和士氣是一次沉重的打擊。當時設伏楊業的樞密使耶律斜軫部中,有一個軍官叫做蕭撻凜,請大家記住這個人,因為從這時起,他就開啟了自己輝煌的一生,而今天的故事也與他有關。

小人物的衝冠一怒,一錘掄下,擊殺敵軍統帥,砸出百年和平

遼國的復仇

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僥倖逃過滅頂之災的蕭太后,勵精圖治,國內政權很快就穩定下來,反對勢力也被強有力鎮壓。報仇的時機到了。

公元1004年,也就是宋真宗景德元年,蕭太后與遼聖宗耶律隆緒親率二十萬大軍揮師南下,誓報當年趁火打劫之仇。統軍主帥不是別人,正是我們的老熟人蕭撻凜

小人物的衝冠一怒,一錘掄下,擊殺敵軍統帥,砸出百年和平

要說這蕭撻凜確實英雄了得,遼史中說其幼敦厚,有才略,通天文。他是蕭太后的族兄,出身很是高貴。但是卻沒有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而是一直活躍在戰爭一線,不管是同西夏還是同宋朝的戰鬥,蕭撻凜總是身先士卒,一馬當先。也因此積功升為侍中,加封蘭陵郡王。

此次大舉伐宋,蕭撻凜就是前鋒總指揮,名副其實的軍中之魂。由於沒有長城的阻礙,遼軍很快就到達了遼宋邊境的威虜軍、北平債、保州等據點,不過宋朝早有防備,而且這些據點的領軍將領都是楊六郎楊延昭之類的邊關悍將。一通鏖戰之下遼軍沒佔到半點便宜。只好捨棄這些又臭又硬的小石頭,直奔宋朝的定州大陣。宋朝的主力部隊共15萬大軍就駐紮在這裡,主帥王超也是一員宿將,有著豐富的戰爭經驗,眼看雙方就要在這裡展開一場激戰。

宋真宗趙恆很是重視這次遼國入侵,詳細的向王超傳授了每一步的軍事行動,各種軍糧物資堆積如山,還擺出了趙恆他爹那個“不知兵”的趙光義發明的平戎萬全陣嚴陣以待。有關這個傳說中天下第一陣的資料我們現在很難獲取,但是據流傳下來的一些文獻可知,該陣共需14萬餘人,有五個方陣組成,戰車騎兵和步兵相互協作配合,可說萬無一失。

小人物的衝冠一怒,一錘掄下,擊殺敵軍統帥,砸出百年和平

可是,理論來自於實踐,該陣確實完美,但是卻忽略了至關重要的一點,陣是死的,人是活的。惹不起我就繞過去,我不跟你打,你又奈我何?

契丹騎兵一騎絕塵,遠遠繞過了定州大陣,鑽進宋朝的腹地燒殺搶掠。留下身後的呆若木雞的王超和那個孤零零的天下第一陣。更要命的是,生性小心謹慎的王超沒有接到皇帝的命令居然不敢追擊,就這樣放契丹二十萬大軍南下,直逼開封。

這一下朝野震動,沒有燕雲十六州的先天缺陷顯露無遺,無險可守的開封城在日行千里的契丹鐵騎面前是如此脆弱,難道靖康之難要提前一百多年上演麼?

真宗趙恆嚴格意義上算是一個好皇帝,他接手的北宋王朝,內憂外患,瀕臨亡國,但是數十年間就變了一個樣,國富民強,史稱鹹平之治。但是宋家男人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不懂軍事(太祖除外),見到這場面,趙恆慌了,甚至已經做好了避難金陵的準備。然而宰相寇準堅決反對,據理力爭。連威逼帶利誘,總算是把這個膽怯的皇帝架到了前線,御駕親征。

小人物的衝冠一怒,一錘掄下,擊殺敵軍統帥,砸出百年和平

歷史開的大玩笑

再說前線的軍情,遼國大軍已經殺到了檀州城下,檀州在今河南濮陽,身後就是黃河。檀州失守,宋朝的最後一道天險黃河就會被攻破,馬上就是冬天,就算遼人不會划船,冬天的河水結冰,遼國鐵騎也能夠一擁而下,到那時汴京就真成了一座孤城,宋朝的國祚恐怕也就到此為止了。

所以我們不難理解為何寇準寧死也要把皇上架到檀州去,因為生死存亡在此一舉。

當時的檀州守將是臨危受命的皇帝大舅子,宋初名將李繼隆。跟遼軍主將蕭撻凜一樣,身為皇親國戚,但是驍勇善戰,堪稱一代軍神。到了檀州以後,他就日夜不停的整頓軍備,他在城周圍佈滿拒馬鹿角,限制騎兵的突進,又搞來了一大批秘密武器--床子弩。

小人物的衝冠一怒,一錘掄下,擊殺敵軍統帥,砸出百年和平

這是一種很不人道的武器,世稱“一槍三劍箭”。是種大型床弩,一架弩炮往往聯裝兩張弓或三張弓,利用多弓的合力發射箭矢。所用的箭矢有標槍那麼大,這個弩上弦需要數十人方能拉動,發射的時候需要由專人用大錘子砸向扳機才能發射。據記載,宋朝時候這種弩的射程為一千步,按照當時的計量,就是一千五百米。要知道,就算是一千年後的今天,最先進的狙擊槍射程也不過2000多米,而且有效射程都在2000米以內,可見這種床子弩的可怕。

小人物的衝冠一怒,一錘掄下,擊殺敵軍統帥,砸出百年和平

宋朝的黑科技遼國人是不知道的。初冬的黃河邊,寒氣逼人,蕭撻凜像往常一樣,帶著一班高級將領沿著宋軍的駐防基地巡視,尋找戰機。也許是草原民族的張揚個性,也許是為了示威,遼軍一行人盔甲鮮明,尤其是蕭撻凜,高頭大馬,盔明甲亮,不虧是兩軍陣前最靚的仔。

這時的檀州城頭,一個威虎軍小軍頭張瑛正坐在一張巨大的床子弩上瑟瑟發抖,遠遠的遼軍吸引了他的注意,正中那位將軍鎖子黃金甲,大紅袍,毫無疑問是個大將軍。張瑛頓時氣不打一處來,都是這些混賬東西,害的爺爺我大冷天還要在城頭巡邏,啥也不說了,幹他一弩!

小人物的衝冠一怒,一錘掄下,擊殺敵軍統帥,砸出百年和平

手邊就是砸扳機的大錘子,床子弩上的巨型標槍寒光閃閃,讓人不寒而慄。說幹就幹,瞄準手不在,那就自己隨便對準一下,反正目的是示威,嚇他們一身冷汗也是值得開心的。

張瑛越想越開心,掄起錘子就砸向扳機,巨弩發出一聲怒吼,標槍向著千米開外的遼軍將領堆呼嘯而去,張瑛甚至懶得再看一眼,可是周遭軍士發出了一片狂笑讓他疑惑的向遠處看去,那副大紅袍不見了,一群遼國人慌慌張張的向遠處撤去。我的天,還真中獎了?大家開心的把這個消息上報了主帥李繼隆。不過射中了誰?傷勢如何眾人一概不知,為了防止欺君,甚至都沒有告訴匆匆趕來的皇帝趙恆。

小人物的衝冠一怒,一錘掄下,擊殺敵軍統帥,砸出百年和平

都說時勢造英雄,可是很多時候,根本就是一些稱不上英雄的小人物造就了時勢。沒有人想得到,這一箭正中遼軍主帥蕭撻凜的頭部,碗口大的傷口,別說古代了,就是現代醫學也是回天乏術。歷史在這裡給遼宋兩國開了個天大的玩笑,這種幾率恐怕比買彩票中千萬大獎還要低,然而卻實實在在的發生了。

後面的故事乏善可陳,遼軍至此再無鬥志,極力掩蓋蕭撻凜死亡的事實,開始跟御駕親征的宋真宗趙恆談和,趙恆雖然很奇怪遼國的先倨而後恭,但是和談那是固所願也不敢請耳。雙方一拍即合,最終遼國皇帝認了趙恆當哥,宋朝每年送給遼國二十萬批帛和十萬兩白銀當改口費。史稱檀淵之盟。

小人物的衝冠一怒,一錘掄下,擊殺敵軍統帥,砸出百年和平

這樣優惠的條件,根本就是趙恆想都不敢想的事,他重重賞賜了宋朝談判代表曹利用。直到多年後,宋朝人才清楚這從天而降的和談背後的真相,檀淵之盟締結了遼宋雙方近百年的和平,造福了千千萬萬百姓免受兵亂之苦,奠定了富甲天下的北宋王朝,可是誰由能想到,他的背後居然是一個小人物的衝冠一怒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