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遇上水利

水為生命之源,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我們在不斷地利用、改造和保護水環境。我國有著豐富的水利資源,自古以來就是水利大國和水利工程強國,古有大禹治水平天下,李冰修都江堰使西蜀富饒,楊廣開京杭大運河至南北通衢;今有南水北調、三峽大壩等舉世矚目的水利工程,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的水利事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成為了中國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5G遇上水利

都江堰

5G遇上水利

南水北調丹江口水庫

2019年初,水利部黨組提出“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並先後印發了《加快推進智慧水利的指導意見》、《智慧水利總體方案》和《智慧水利網信水平三年行動提升方案(2019-2021年)》,進一步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我國智慧水利建設的總體要求與主要任務,提出了組織實施方案及保障措施、近期行動目標和計劃,指導全國水利規劃和建設。其中,文件多次提到了一個近年十分熱門的詞“5G”。

5G即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聊到5G,很多人都能隨口說出他的特點:高帶寬、低時延和低功耗。基於這些特點,在不久的未來,5G將會廣泛應用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不僅僅是自動駕駛、外科手術等耳熟能詳的領域。那當5G與傳統的水利行業相碰撞,又會有什麼樣的火花產生呢?

5G遇上水利

深圳智慧水務

應用場景之一:河湖管理。自2018年中旬,“河長制”在我國全面落實以來,30多萬名省、市、縣、鄉四級河長與76萬多名村級河長不斷推進河湖系統保護和水生態環境整體改善,保障河湖功能永續利用。然而,如此龐大的人力投入,暴露出的是效率低下的嚴重問題。傳統河道巡視中,每人每天僅能完成20公里左右的巡查任務,可我國流域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就有1500多條。在這種情況下,5G帶來了全新的解決方案:結合無人機、無人船,實現無人化巡檢、高清視頻實時回傳。如今能夠實現的功能包括且不限於:預先設定軌跡,遠程一鍵巡檢;巡檢狀況管控中心實時感知;高清視頻實時回傳指揮大屏;在雲/邊緣實時智能分析視頻,自動發現違法事件等。通過將5G無人機應用於都市型河道、河湖巡檢,能將效率提升30倍,達到每日600公里的巡查長度。而5G無人船除了能進行移動水質檢測、庫區岸邊巡檢,還能提供水質生態監測,如魚的種類和數量等。真正實現了機器替代人工,並超越人工。

5G遇上水利

無人機

5G遇上水利

無人船

應用場景之二:重大水利工程。無論什麼工程,必定是“安全”二字為先,尤其水利這種規模大、技術複雜,工期長且影響面廣的工程,如何保障生命及財產安全,是人們一直以來探討的話題。5G,攜帶著其高帶寬、低時延的特性,實現了工程機械遠程控制和工程VR化管理,從根本上解決了安全隱患。其實,工程機械遠程可靠控制的實現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容易。實際操作過程中,應用E2E(端到端)時延要求圖傳時延<200ms,控制時延<100ms,考慮到機械時延、人體反應時延等,留給網絡E2E環回通信時延的範圍只有30ms,在5G到來之前,這是完全無法實現的。

另外,VR/MR遠程管理的首要前提即是高清視頻的傳遞,如此龐大的數據傳輸,沒有5G高帶寬特性的保障,一切也只能停留在暢想之中。

5G遇上水利

5G遇上水利

工程機械遠程控制

5G遇上水利

5G遇上水利

VR/MR遠程管理

應用場景之三:城市水務。我國2000年城市化率僅為36%,2010年達到了50%,2020年將提高至60%以上,為了適應我國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需要,全國各地逐步推進實施水務一體化管理體制。此時5G又站了出來,提供了防洪排澇VR指揮、閘泵站遠程控制、城市5G多功能杆等方案,成為我國現代化城市建設的一大助力。

5G遇上水利

城市應用

在5G的加持下,一切新技術的產生是如此的理所當然,讓我們共同期待5G使能的智慧水利快速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