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宇的歌從沒有牽強評價,為什麼?

華晨宇的《降臨》為什麼評論總是極端,一個簡單的道理而已。

華晨宇的歌從沒有牽強評價,為什麼?

對於一個音樂作品而言,如果所有人都給予中庸的評價:還可以,一般般,那它真的可能就是一般般。不痛不癢,不會讓人厭倦到聽都不想聽,也不會驚豔到繞樑三日餘音不絕。但是如果一個作品的評價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狀態,那這個作品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華晨宇在這一期《歌手·當打之年》的舞臺上唱的這首《降臨》, 拋開排名不說,只看這極端的評價,就知道它真的不一樣。喜歡的把它形容為聖歌,不喜歡的覺得是悶頭唸經。

似乎華晨宇的作品一直都是這個狀態:喜歡的人愛得視如珍寶,不喜歡的人棄之如敝履。

華晨宇的歌從沒有牽強評價,為什麼?

這突然讓我想到那些傳奇的藝術畫作。在看得懂的人面前,它們是無價的世界名畫;在看不懂的人面前,它們甚至還不如孩子的隨手塗鴉。

一個道理。

其實,對於一首歌,喜歡也好,不喜歡也罷,都沒有錯。畢竟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同,世界觀價值觀都不同。蘿蔔白菜還各有所愛呢,為什麼歌曲就不能喜好不同呢?華晨宇的這首歌,它沒有和我的內心產生共鳴,我也不覺得它的旋律好聽,甚至聽起來很不舒服……這些都沒有錯,但錯就錯在——惡毒的言語相向。

善良一點吧!

不喜歡不是你的錯,但當專業樂評人在分析歌曲、授道解惑、剖開現象看本質,甚至誇讚華晨宇是音樂天才的時候,你的一句“什麼鬼哭狼嚎”就顯得太不專業了。

不管對於世界上的任何知識,我們所有人,都是從零開始的。就像當初一樣不懂音樂的我。只知道這首歌是快歌,那首歌是慢歌。說得好聽一點,這首歌是淺吟低唱,那首歌是高音嘶吼……僅此而已。

華晨宇的歌從沒有牽強評價,為什麼?

所以,我很感謝華晨宇的出現。是他的出現讓我學到了更多的音樂知識,瞭解到一首歌曲的構成包括節奏、旋律、和聲,每首歌都並不相同。讓我知道了什麼叫五聲調式,什麼是音階、音程、復調……這一次又學到了中國傳統樂理音階,真的是聽得越多,學得越多,才開始慢慢體會到:華晨宇的音樂,激昂也好、溫柔也罷,除了能深入人心,還很高級。天才,真的不是說說而已。

華晨宇的歌從沒有牽強評價,為什麼?

迴歸到這首《降臨》。這是華晨宇自己創作的一首歌曲。開頭的那兩句吟唱,瞬間把人拉到中世紀的殿堂,充滿了空靈和聖潔的感覺。進入到副歌后逐漸氣勢恢宏,加之他本身強大的vocal能力,讓人不禁深陷其中。如果不說,你可能覺得它更多的像歐式殿堂裡的風格,但其實,這是一首中國風的歌。雖然沒有我們耳熟能詳的曲風和調式,歌詞中也沒有明顯的中國元素,但就是能在欣賞的過程當中感受到無數中國情結。這就是它的魅力吧!

華晨宇的歌從沒有牽強評價,為什麼?

華晨宇的歌從沒有牽強評價,為什麼?

上一場華晨宇唱的《神樹》和這一場的《降臨》其實是承前啟後的。相信他在選歌的時候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雖然上一場他只拿到了第五名,但這並沒有打亂他的節奏。他一直都是這樣,不會因為大眾的喜好而去改變什麼,而是一直堅定地走著他既定的道路。

如果說《神樹》是在描述末日的悲涼和衝破恐懼、荒蕪的希望,那《降臨》就是衝破後的涅槃重生。一切歸零,世界被重新創造。沒有國界、沒有等級、甚至沒有善惡。在世間撒下一粒種,等待著它生根發芽。

服裝上,一黑一白,黎明前和日出後;情緒上,一抑一揚,泯滅時和待重生;服飾上,一把鎖一把鑰匙,末日後開啟的希望。

華晨宇的現場,從不簡單。從造型到服裝,從唱法到演繹,從眼神到動作,從情緒到表達……所有的一切都是為歌曲服務的。當你從看到舞臺上的他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進入到他的故事裡了。

華晨宇的歌從沒有牽強評價,為什麼?

華晨宇的歌從沒有牽強評價,為什麼?

出道的第七年,華晨宇的確在光速成長著。最初的他還害羞在人們面前歌唱,而幾年後,他卻已經開始駕馭這個舞臺,帶給觀眾極致的視聽享受了。加之近兩年他的歌曲都偏於大愛的方向,所以說,如果說他最初的音樂是吶喊和宣洩,那麼如今,他已經在用這些年收穫的愛去回饋這個世界了。

只希望華晨宇的音樂能帶給我們更多的美好,也期待著他在《歌手》舞臺上的每一次用心歌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