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登基居功至偉的十個人,有的結局悲慘,有的頤養天年


玄武門之變,在歷史上名聲並不出眾,唐太宗親手葬送了自己的兄弟,逼迫自己的老爹退位,這才順利當了皇帝。憑心而論,太宗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帝王,他把國家治理得非常好,可玄武門卻是他一生都揮之不去的黑點。從他個人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是沒有辦法,他當時不提前下手,自己就會敗在兄弟相爭中,這場遊戲只有勝者,親情在帝王家從來就不是什麼重要的觀念,歷史上圍繞權力展開的鬥爭,都不斷體現出親情的冷漠。

李世民登基居功至偉的十個人,有的結局悲慘,有的頤養天年

李世民展開行動時前路未知,也是冒著極大的風險。他在朝中無論是資歷還是軍功,都能與太子李建成對抗。可在長安,李世民手上的權力並不大,他的秦王府主要的力量都集中在洛陽,而太子僅算東宮衛率就有數千人。如此鋌而走險,一旦不成,後果可想而知。在這個時候能與他一起趕赴玄武門,這些人都是值得他信任的,李世民當時親自帶著十多個親信趕赴玄武門,結果正是他想要的,但是這十幾個親信的結果呢?

李世民登基居功至偉的十個人,有的結局悲慘,有的頤養天年

首先是李世民最信任的三個人,長孫無忌,尉遲敬德與侯君集。長孫無忌在太宗朝享盡權勢,還被任命為輔政大臣,可惜高宗時,長孫無忌與皇帝爭權,最終他被逼自殺,沒能得到善終。而侯君集原本也是被留給太子,幫助他治理國家,可侯君集也選擇無腦洞擴大自己的權力,最終被殺掉,他的死亡讓太宗也是感到很遺憾。三人裡面唯一得到善終的就是尉遲敬德,他立下大功之後,也曾受到太宗的猜忌,不過他比較聰明,急流勇退,很早就淡出了貞觀的舞臺,他也得以頤養天年。

李世民登基居功至偉的十個人,有的結局悲慘,有的頤養天年

第四人是張公瑾,此人也是降將,由於尉遲恭的關係,李世民就把他收入帳下,他作戰勇猛,在玄武門謀劃中,正是他一個人獨自關閉城門,阻止了李建成突圍進城。這也保障了事情進展順利,可張公瑾在太宗登基之後,很快就病逝了,還不到40歲。在凌煙閣臣子裡面,他死得也算很早了。與他相似的就是第五位獨孤彥雲,他也是名門之後,追隨李世民一起打天下,在李世民登基之後,他被封為郡公,可惜自己很早就在討伐突厥的過程中去世。

李世民登基居功至偉的十個人,有的結局悲慘,有的頤養天年

第六個名叫劉師立,此人早年也是王世充的部下,後來他的才能得到李世民的賞識,被放到秦王府裡面擔任要職。李世民登基之後,他也因功被封為大將軍,後來得到善終,不過劉師立在貞觀朝沒有得到重用。第七人名叫公孫武達,他早年就追隨李淵,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了不少功勞,他居功至偉,他也能得到善終,一直到高宗時才去世,自己活得時間也是比較長的,他在朝中擔任不少要職,也算這幾個人裡面結局最好的一個。

李世民登基居功至偉的十個人,有的結局悲慘,有的頤養天年

第八人名叫杜君綽,他早年參加農民起義,後來歸唐,與李世民一起並肩作戰。杜君綽能力較強,在與高句麗的戰爭中依舊得到皇帝的重用,而且立下了大功,最終也得到善終,活了60多歲。

李世民登基居功至偉的十個人,有的結局悲慘,有的頤養天年

第九與第十分別是鄭仁泰與李孟嘗,前者在後來與鐵勒的戰爭中吃到了敗仗,因此被皇帝降職,後來他在繼續攻打鐵勒的時候去世。而李孟嘗則完全不同,算上後來與突厥的戰功,獲封國公,此後也得到善終。在封建君主統治時期臣子的權力被官職界定的十分明確,如果能夠清醒認識自己的位置結局也許客觀,但如果做出糊塗事也是可想而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