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收入影響孩子智商的真相,是這個!

近幾年,很多聲音都在強調階層固化論,不管處於哪個階層的父母,讓孩子超越我們自身的階層,大概是每個做父母的都夢寐以求的事。

除了靠孩子自身的天賦加努力,咱們當爹媽的還能幫點啥?

最近,C媽看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研究,忍不住跟大家一起分享

想幫助孩子走得更高更遠?從出生起,你可以這樣做。

父母低收入=孩子低智商嗎?

20多年前,來自於堪薩斯大學的兩名兒童心理學家李斯莉(Todd Risley)和哈特(Betty Hart),對來自不同社會和經濟背景的42個家庭中大人和孩子的互動情況進行研究。

從孩子9個月開始一直跟蹤研究到3歲,記錄了這些家庭長達數百個小時的互動情況。

調查顯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智商普遍偏低。

但是,背後真正的原因,可能跟我們想象中不一樣。

低收入家庭孩子大腦開發不如高收入家庭的原因,並不是什麼物質原因、經濟原因,而是最簡單的,

父母與孩子的交流互動方式。

李斯莉和哈特研究了這些對話記錄發現:

  • 父母接受過高等教育,來自於較好家庭背景的孩子,平均每小時接收2153個單詞量;
  • 工薪階層家庭的小孩每小時接收1251個單詞量;
  • 而來自於靠領取社會救濟生活的家庭的孩子,平均每小時只接收616個單詞量。

等到4歲的時候,這樣的差距累計起來一共相差了3000萬個單詞量。

低收入家庭的父母更傾向於說話簡短而敷衍,比如“別說了”、“下床”。

而高收入家庭的父母更傾向於與孩子交談不同的話題,鼓勵他們運用自己的記憶力和想象力。

家庭收入影響孩子智商的真相,是這個!

所以,那些出生在經濟狀況良好的家庭的小孩,一出生就在一個語言豐富、正面的環境中薰陶著。

研究人員發現:父母與孩子的交談量對孩子有極大的影響,經常與父母交談的孩子在3歲時的智商測試分數更高。

到了9歲和10歲時,他們在學校的表現也更好。

  • 在家中受到更多關注和教育的寶寶會有更高的智商;
  • 獲得更多鼓勵的寶寶會有更佳的語言能力;
  • 獲得更多關愛的寶寶會有更強的記憶力。

貧賤夫妻百事哀,低收入家庭生活的窘困與不順,使他們沒有足夠的精力和心情與孩子交流,即便交流語言也比較消極甚至粗鄙

這樣孩子的大腦,每一天的發育都比語言豐富家庭的孩子大腦發育落後一些。

家庭收入影響孩子智商的真相,是這個!

電視機的語言環境可以代替父母嗎?

按理說,現代社會,讓寶寶接觸更多語言似乎並不難實現。

比如說讓他們看電視、聽有聲讀物、上網或者用智能手機。

但遺憾的是,無論內容多麼具有教育意義,都不會起到父母與孩子交談同樣的作用。

語言之所以會發展出來,就是為了與別人連接、互動,而電視節目是單向的,不產生互動。

沒有互動的語言對寶寶大腦的發展作用很有限。

在另一個研究中,就說明了這點。

家庭收入影響孩子智商的真相,是這個!

研究人員對9個月大、來自於英語家庭的嬰兒進行測試。

  • 他們讓其中一部分嬰兒與說地道中文的導師進行互動,這些導師和他們做遊戲和給他們唸書。
  • 而另一部分嬰兒則通過錄像觀看同樣的中文導師。
  • 還有一部分嬰兒只通過錄音收聽。

經過12個月後,研究人員觀察他們對辨別中文相似語音的能力。

結果,通過互動聽中文的嬰兒能夠像當地人一樣區分中文的相似讀音。

而另一部分嬰兒,不管是通過視頻還是音頻聽中文的都似乎沒有學習到這種能力。

應該怎麼和寶寶講話?

1

做一個話嘮媽媽

有愛的撫養一定是有“嘮叨的”。

只要有機會,就要與嬰兒多說話,母親溫柔的細語,父親低沉的音質,都是讓孩子一生受益的財富。

現在我每天都跟5個月的DD說很多話。

跟他介紹目所能及的物品的名字:

  • 這是姐姐的牙刷。
  • 這是你的尿不溼。

給他描述我們正在做的事:

  • 媽媽在刷牙,上刷刷下刷刷,咕嚕咕嚕漱漱口。
  • 看媽媽晾衣服,逆時針搖一搖操縱桿,晾衣杆降下來啦,順時針搖一搖,晾衣杆升上去啦。

奶奶常說,她又聽不懂,講那麼多話做什麼?嬰兒們生下來可能差異不大,

看似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說。

然而,我們只能看到表面,卻沒看到他們正在迅速發育的大腦。沒看到大腦中那700-1000個神經元每秒鐘都在建立連接。

這個連接,也許讓適合他們學習理工科,也許讓適合他們攻讀藝術專業,或者,什麼也不適合。

而這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早期的父母教育。

家庭收入影響孩子智商的真相,是這個!

2

捕捉需求,同步回應

做父母的一定要保持對嬰兒願望和需要的“敏感性”

敏感的捕捉寶寶在關注什麼,並給予熱烈的語言回應。

比如寶寶週歲左右蹣跚學步的時候,他會對地上的很多東西都非常感興趣,他可能經常會撿來一根草、一個破瓶蓋、甚至一個垃圾零食袋。

你可能會說:“太髒了,快扔掉!”

看到沒有?

簡短的詞語,不耐煩的語氣

可是你卻忽略了寶寶真正的需求,他只是對陌生的東西好奇,想要你告訴他那是什麼?

試著換個方式,你可以說,“寶寶給媽媽撿了一個小瓶蓋,這是幹什麼用的?蓋在小瓶子上就不會漏水啦。”

即便是更小的寶寶,當你發現他一直盯著窗外搖晃的樹葉咯咯笑的時候,你也可以告訴他,“寶寶,這是綠色的大樹,風在吹,樹葉在動呢。”

家庭收入影響孩子智商的真相,是這個!

3

有效溝通,豐富互動

語言的交流除了詞彙的的豐富,互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用“鼓勵孩子回應”的方式與他們溝通,這樣才有利於他大腦發展,因為他要思考,思考的時候神經元連接就建立起來了。

以前帶CC去動物園的時候,剛好聽到非常典型的兩段對話,大家隨意感受一下。

反面教材對話:

  • “爸爸,快看小猴子出來了!”
  • “恩。”
  • “小猴子在吃管理員扔的香蕉!“
  • “是啊。”
  • “小猴子為什麼會剝香蕉呢?”
  • “哪有那麼多為什麼,他就是會!“
  • “大象也愛吃香蕉它為什麼不會自己剝?”
  • 我哪知道?”

類似這樣以不愉快而告終的對話一定不在少數,可能是父親當時心情不好,也可能他生性如此,但是缺少一定的文化修養更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家庭收入影響孩子智商的真相,是這個!

正面教材對話:

  • 爸爸,小猩猩出來了!
  • 對,它蕩著鞦韆閃亮登場了!
  • 它還會剝花生,像我們人類一樣!
  • 是啊,黑猩猩是除了我們人類之外智力水平最高的動物,剝花生對他們來說小菜一碟!
  • “為什麼我們比猩猩還聰明瞭一點點呢?聰明瞭哪一點點呢?”
  • 這個問題爸爸現在答不上來,我們回家去翻資料好嗎?爸爸幫你查為什麼人類的進化超越了大猩猩,你來想想人類在哪些地方比猩猩聰明?好嗎?”
  • 我知道,我們會說話,我們還會用手機,我們還會製造火箭.....

多麼睿智的一段對話啊,包含了交流、告知和啟發,而我們有理由也有信心對他們回家後的活動充滿了新的期待。

4

親子共讀

也許你沒有那麼詩情畫意,也許原本你就不善言辭,別擔心,你還有一個給孩子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最有力的工具——給孩子讀書

你可能會覺得孩子聽不懂,但真的沒關係,他的大腦一直在記錄

C媽之前寫過繪本推薦《喂書長大的孩子,那些讀100遍也不夠的繪本推薦》裡有很多適合0-3歲寶寶的繪本,裡面沒有簡單粗暴的購買書單,只有一本本我們甄選後親自念給孩子的好書,大家可以參考。

C媽說

如果說陪伴才是最好的愛,那這篇文章就是這句話最好的科學依據。

就算家境平庸又有什麼關係?

只要你內心富有,你的孩子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只要你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孩子就可能成為那個超越階層的人。


本文轉自:CC爸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