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三部曲:你的成長,無需慌張

我的冰哥,點擊上方“關注”,每天為你分享寫作、文案和個人成長類乾貨,私信我回複數字“003”,送你一份【成長大禮包】!

個人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當我們崇拜一些人所達到的一些成績時,我們要想的不是如何短時間成為他這樣的人,而是思考他經歷了哪些成長過程?這個過程花了多長時間?自己又能花多長時間才能達到他那樣的程度?當然,你更需要知道的是,如何成長?

今天,我就個人的成長經歷,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個人成長的三部曲”,我將它稱為“LWS三部曲”

個人成長三部曲(一):學習(L)


個人成長三部曲:你的成長,無需慌張


終生學習這個理念,想必大家都理解,今天我重點說一下關於學習的三個方面。

  • 第一、知識體系管理。

我強烈建議每個人都要去建立屬於自己的個人知識體系。

什麼是個人知識體系?它並不是代表某一個知識點,而是,從個人出發,包括你的興趣、工作必需、特長、需求等知識的總稱。知識體系是能夠幫助你全方位發展,以此讓你的閱歷更豐富,讓知識面更廣泛,那麼你才有更多的機會來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

那麼,如何搭建個人知識體系呢?這裡簡單說一下:

1)明確方向。這一點就是明確自己要去做什麼,包括確定目標、價值觀、核心理論等。

2)搭建流程。這一點就是明確知識的獲取方式,包括個人現有知識的整理、收集與自己成長相關的知識信息、自己成長過程中學習到的或通過分享學習到的或是創造出來的有價值的知識,以及自己的感受、感悟等等。

3)使用工具。這一點就是明確搭建知識體系所用到的工具,包括知識獲取的工具、篩選工具、整理工具、儲存工具、分享工具等等。

那麼,個人知識體系基本成型,後續就需要不斷的往體系里加入知識,成為自己強大的知識庫。

  • 第二、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要劃分的詳細且明確,從個人的生活、休閒到工作進行詳細管理。

首先,生活方面。幾點睡覺,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幾點運動等。

其次,休閒方面。什麼時候玩,玩多長時間等。

最後,工作方面。幾點到幾點做什麼,上午、下午、晚上做什麼等。

當然,每個人的時間管理都不會相同,可以參考別人的時間管理,但是一定要規劃出屬於自己的時間管理最佳方案。

  • 第三、學習管理。

如何進行學習管理?我覺得,應該從以下三方面說起。

1)個人心態。你要有學習的心態,才能讓自己去主動學習。我不建議逼迫自己學習,但我強烈建議大家用興趣推進自己學習。

2)學習的時間管理。這一點要和時間管理結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規劃一個合理的學習時間方案。比如上班族,白天沒時間,可以晚上或早起學習。

3)強大的執行力。學習一定不要拖延,不然只會越拖越懶,最後就不願學習了。

關於學習的結論:

學習是終身的,如果我們一天不學習,我們並非是止步不前,而是倒退,因為你不學習,有人在學習。所以,如果你要成長,學習是必須的。


個人成長三部曲(二):寫作(W)

個人成長三部曲:你的成長,無需慌張


我個人寫作也有四年了,這四年,通過寫作,我的成長是相當大的。當然,可能和一些優秀的人相比,我這些成長算不了什麼。但是,我也希望大家明白一個要點:起點。

每個人的起點是不同的,也可能你的天花板就是別人的起點。寫作也是如此,或許你的起點還在“如何寫成一個句子”,而其他人的起點可能已經到“如何快速寫出2000字的文章”。

所以,在寫作這方面,希望每個人都能衡量一下自己目前的起點,而不是盲目的跟隨。

  • 第一、尋找個人興趣點。

寫作,是需要興趣支持的,不然,你的寫作會越來越難。比如說,你對遊戲感興趣,那麼遊戲領域的文章是你更好的寫作方向,如果讓你去寫美妝,那你可能根本不知道從何下手。

當然,興趣點也並不一定就是我們寫作的方向,如果你的個人發展規劃不在這之上的話(接著看)。

  • 第二、個人發展規劃。

在寫作前,我也建議你制定個人的發展規劃,這樣你的寫作才更有方向性。

就像我們進入一個公司,不少公司也會要求我們寫一下自己的發展規劃,包括短期工作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學習目標、總結等等。

那麼,我們寫作也是如此,一個好的個人發展規劃,不僅讓寫作有方向,還能更好地促進個人成長。

關於個人發展規劃,自然要從以下兩點出發:

首先,個人興趣。如第一方面所說,尋找個人的興趣點,寫作更加容易。

其次,工作方向。你的工作方向是什麼?比如你想做英語翻譯,那麼寫一寫關於英語學習的內容更好。

  • 第三、輸出倒閉輸入。

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一句話,但是很多人卻是做不到,為什麼?

我們現在回想一下:當自己在朋友圈看到一篇好文章,內心就會大呼——哇塞,好棒的文章,學習到了。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呢?我們會把那個好棒的文章,忘得一乾二淨。

這讓我想到了之前的一位讀者,我在之前寫了一篇文章,他覺得很棒,還特地找我聊天,說自己學到了什麼什麼。我當時非常欣慰。但是,後來,過了大概一個月的樣子,我又寫了一篇文章,他又找我聊天,這次他問我的問題,讓我很詫異,他的問題竟然是之前他說自己學到了的那篇文章。

所以你看,有時我們的輸入,並沒有真正讓自己吸收。

那麼,如何真正的吸收呢?方法就是,輸出倒逼輸入。

就比如,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就主動輸入了很多知識,比如知識體系管理,比如時間管理等等,這是因為,我想要把這篇文章寫得更好。

關於寫作的結論:

其實寫作就是一種輸出倒逼輸入的好方式,我們寫一篇文章,當然想寫得更好,那就需要自己不斷學習,不斷輸入,而學習又促進著寫作。所以說,學習和寫作是密不可分的。


個人成長三部曲(三):分享(S)

個人成長三部曲:你的成長,無需慌張


什麼是分享?就像我之前做的一次寫作訓練營,就像我們在社群裡去分享自己的技能和心得,這就是分享。

我們的個人成長是離不開分享的,為什麼呢?請讓我從兩個方面來向大家解釋。

  • 第一、個人突出領域。

我們之所以能夠與別人分享,是因為自己學到了某些知識,或者可以說,我們在某個領域有比較突出的地方。

就像我做寫作訓練營,也是因為我在寫作方面有不少經驗,也能夠教到別人怎麼寫作。

另外,我們也可以反過來想,如果自己也想像別人一樣站在舞臺中央或在擁有千人的社群做分享,我們要做什麼?

當然是,讓自己在某個領域有足夠的專業知識,也就是個人的突出領域,這就促使著自己努力學習。

  • 第二、在分享中發現自身問題。

之前有一次這樣的經歷,朋友邀請我在社群分享一篇我寫過的文案內容,需要錄音,然後在錄音的時候,我讀到了很多錯別字,這讓我錄音的體驗非常不好。我當時就在想,如果別人看到我的這篇文章,那麼多錯別字,那該是多麼不好的閱讀體驗啊!

所以,自那以後,我就特別注意錯別字,寫好文章後,我會閱讀一兩遍,來發現有沒有基礎的錯誤。

分享是最好的發現自身問題的方式,就像寫作也是一種分享,當我們寫的時候,我們就會知道哪些方面不足。

關於分享的結論:

著名的“費曼學習法”,就是當你學到一個知識或概念後,就去分享你所學到的這個知識,再從分享中得到反饋以及自己發現問題,然後修改反思,最後經過檢驗,這個知識點你就真正理解了。這就是分享的意義。


結語

在我們的個人成長過程中,“LWS”——學習、寫作、分享,這三個要素是缺一不可的。用寫作倒逼學習,用分享倒逼學習,用學習促進寫作和分享。最後,希望大家在個人成長過程中,都能收穫自己所想。


作者:徐雁冰,四年專職自媒體寫作經驗。

熱愛寫作,專注於文案、寫作以及個人成長,冰哥與你一起成長。

關注並私信我回複數字“003”,送你一份【成長大禮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