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路少林拳宗師楊秀山

十路少林拳宗師楊秀山

安在峰

十路少林拳宗師楊秀山

楊秀山,字錦泰,十路少林拳宗師,八極拳名家。楊秀山1869出生在沂州府嶧縣(今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泥溝鎮夾坊村一個農民家庭裡,卒於1947年,享年79歲。

楊秀山自幼好武,9歲那年在地主家做童工時,地主家聘請萊蕪籍拳師羅庚欣教自己兒子和兩個侄子練破連拳,他工餘時利用休息時間在一邊觀看旁聽,並將招勢套路默記在心裡,回家後認真地回憶、揣摩、試練,第二天再觀看旁聽進行對照、不斷改取,初步進入了功夫的門坎。3年後的一天,地主的兒子、侄子拉楊秀山做陪練,沒想到他們使出的招數都被楊秀山巧妙化解。自己學了多年拳還打不過一個小童工,他們不禁惱羞成怒,3個人一起把楊秀山圍在中間輪番進攻,不料卻被他運用破連拳的招勢一一擊倒。這一幕被羅庚欣老師看到,他看在眼裡,喜在心上,忙把楊秀山拉到身邊問道:“你會破連拳?跟誰學的?”“不瞞師傅,其實這些都是跟您學來的。”他如實回答老師的問話。老師連說:“孺子可教也。”此後,老師就把破連拳三趟對打、一趟擒拿對練、一趟陸式架、六趟破連拳等破連拳之秘傾囊傳授給楊秀山。

楊秀山得到羅師傅的破連拳真傳後如獲至寶,練得更加起勁了。他天天起早貪黑,認真鑽研,刻苦鍛鍊,不斷揣摩拳理之奧,摸索招勢之秘,尋找方法之巧,功夫進步更快。練武很費鞋子,在那個年月窮人買不起鞋,楊秀山就赤腳練習,漸漸地十里八鄉的人把這個愛武如命的小夥子稱為“赤腳大仙”。

1887年的秋天,楊秀山與父親一起去集市賣玉米,回家途中見一僧人衣衫襤褸、面帶病容,躺在路邊。常聽師父教導、為人俠義的楊秀山把他用馬車帶到家中,為他洗澡更衣、請醫治病。僧人一連住了3個多月,楊秀山始終沒有厭煩之色。僧人頗為感動,將自己是少林寺三十七世“體”字輩武僧的身份告訴了楊家父子。僧人法號體峰,17歲出家少林寺,拜妙興大師為師。妙興見體峰武術基礎遠超群僧,遂將福居祖師研創的十路少林正宗拳法、刀槍劍棍及點穴、擒拿、七十二藝全部傳授給他。體峰為報楊家救命之恩,又見秀山人品優秀、武術功底深厚,便將楊秀山收為弟子,將十路少林拳、醉拳、猴拳、十趟彈腿、春秋大刀、五虎槍、月牙鏟、飛叉、大小梢子棍、梅花槍、楊家槍、羅家槍、七十二藝練法等諸多技藝全部傳授給他。楊秀山在大師的嚴格指導下,如飢似渴地學習苦練,3年後不僅練成了鐵砂掌、金剛腿、鐵布衫三大絕技,而且將少林拳械套路練得“動則似疾風,靜則若山嶽,拳似流星眼似電,身如楊柳腳似鑽”,打起拳來“動如濤,靜如嶽,起如猿,落如鵲,立如雞,站如松,轉如輪,折如弓,輕如葉,重如鐵,緩如鷹,快如風”,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1890年的一天,練武過後,體峰大師看著楊秀山,拍著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告誡:“你已學會我全部本領,為師明日便去雲遊。現在你也長大,有時間可到全國各地尋師訪友,提高視野和武功修為。萬萬不可恃強凌弱、惹是生非,切記以忠、孝、德、信、義、誠處世待人。”楊秀山一生把師父的告誡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多年後授徒均以此為門規。

1920年,八極拳名家韓化臣來棗莊中興公司任護煤礦大隊隊長,業餘時間教其隊員及四鄉的青壯年練老架八極拳。韓化臣,字惠卿(1886—1937),河北滄州東南羅疃村人,中央國術館教練,黃浦軍校教官,職業武師,身強體壯有千斤膂力。韓化臣青年時拜張拱辰(景星)為師,習八極、劈掛,得真傳,並隨張師入族成為入室弟子,同時也得師伯黃四海、師兄李書文的褒獎和提拔。在中國武術史上,舊立中央國術館早已聞名海內外,而館內首批武術教官韓化臣和馬英圖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們同師學藝,追隨師兄李書文離家授業,是近代傳播、弘揚八極拳的代表人物。

韓化臣在棗莊與少林拳名家楊秀山相見,兩人彼此仰慕對方武功,一見如故,惺惺相惜。楊秀山年長韓惠卿十幾歲,卻能虛心求教,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用二趟、三趟少林拳換其八極拳架母一趟、八極拳單拆、八極拳對接、鐵山靠等諸多八極技藝,掌握了八極拳之秘,技擊水平更上一層樓。

1922年,楊秀山在江蘇省東海縣開場授徒。當地一曹姓武師習梅花拳、猴拳、螳螂拳多年,授徒眾多,認為楊師在此開場爭了他的飯碗,一日帶十餘名弟子欲與楊秀山決鬥,想將楊師趕出東海。楊秀山看其來意不善,急忙上茶好言相勸,但曹姓拳師執意不肯,非要比個高低。無奈之下,楊師立整衣衫,兩人同時抱拳,喊了聲“請”。只見曹姓拳師一記螳螂爪猛奪楊目而來,同時一記撩陰腿踢其襠部。楊秀山見其出手招招惡毒、直奔要害,輕輕偏頭躲過獨龍探珠的攻擊,又用左臂巧妙地掛開攻來的撩陰腿,並用八極拳的“上步使掌奔胸膛”一掌擊其胸上,令其當場身形不穩、口吐鮮血栽倒在地。圍觀人群當時大譁,歎服楊秀山掌力驚人,連稱鐵掌。楊因此名聲大噪,武林中便有了楊山秀“雙掌鎮東海”的歷史掌故。

1933年,楊秀山在國民政府軍李佔標部任武術教官,隨軍來臨沂駐防。3個月後部隊換防時,當時國民政府縣長、民族抗日英雄範築先先生(人稱“範大牙”)執意聘請楊秀山留下傳藝,楊秀山盛情難卻便留在沂州。楊秀山在沂州府授徒期間,傳授十路少林拳、八極拳、六趟破連拳、靠臂捶、擒拿對練、三趟破連拳對打、六趟少林拳對打,器械有春秋大刀、三節棍、兩節棍、月牙鏟、十趟少林單刀、大小梢子棍、楊門槍、羅門槍、飛叉、雙鉤、方錘、瓦面鐧等,硬功有鐵砂掌、金剛腿、鐵布衫等,從學者眾多。

楊秀山一生以授拳為業,教拳於魯南、蘇北一帶,正如其主碑碑文所載,他“……武功深厚,藝業超群,弟子遍天下……”使十路少林拳等得以廣泛傳播,為武術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十路少林拳的傳承人口頗眾,習練者遍及全國各地,尤其是山東的棗莊、臺兒莊、臨沂、蒼山、郯城、羅莊,江蘇的贛榆、邳州、新沂、銅山、豐縣,練習十路少林拳的人數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