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拳VS畲家拳,擦出武術文化的火花

少林拳VS畲家拳,擦出武术文化的火花

少林拳VS畲家拳,擦出武术文化的火花
少林拳VS畲家拳,擦出武术文化的火花

“畲族棍術如行雲流水,剛勁有力。少林寺大刀勢如破竹,虎步生風,宛如氣吞山河……”

少林拳VS畲家拳,擦出武术文化的火花
少林拳VS畲家拳,擦出武术文化的火花

7月19日下午,頭頂烈日,泉州南少林一行40多人與寧德市民族中學畲族武術隊、金斗洋村畲族武術隊進行了武術的展演交流,共同為畲族百姓展示一場精彩的武術盛宴。

少林拳VS畲家拳,擦出武术文化的火花

在活動現場,舉行了寧德市民族中學金斗洋武術實踐基地授牌儀式,聘請常定方丈為寧德市民族中學武術隊顧問,金斗洋畲族武術省級非遺傳承人鍾團玉、雷盛榮為學校武術隊特聘教練。

少林拳VS畲家拳,擦出武术文化的火花

畲族武術分為拳術和棍術兩種,其中“畲家拳”以福安市康厝畲族鄉金斗洋村最負盛名。據悉,福安金斗洋畲族武術與南少林五祖拳頗有淵源。相傳300多年前,南少林寺武僧林鐵珠和尚為了躲避戰亂,隱居村中,利用農閒之際,為村民防身健體傳授武藝。其弟子雷國楚被畲民譽為“虎豹師傅”,就是他把南少林武功融入畲族傳統的功夫中,衍化出一種新的擊技,並廣收族人傳授武藝。該拳種出自少林,既有南拳步穩勢烈、發力短猛、防守門戶嚴謹、進攻多用指法和掌法等特點,又有畲族獨特風格和地域特色,成為如今聞名遐邇的“畲族武術”之源。

2015年,以金斗洋畲村為代表的“畲族武術”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此編寫的《畲族拳》,在中國武術文庫中佔有一席之地。

少林拳VS畲家拳,擦出武术文化的火花

金斗洋畬族拳表演形式以畬拳套路、畬棍對練為主,演練中有一指點穴、二指摸珠、二指鎖喉、三指挑襠、四指插肋、五指抓拿手法。畲族傳統節目“打槍擔”,便是吸收了畬拳畲棍中的拔、挑、架、劈等對打動作,融合體育、武術、舞蹈為一體。

少林拳VS畲家拳,擦出武术文化的火花

南拳武術專家表示,畲家拳和南拳都以“練步”入手,其餘各個套路,儘管動作各異,招式多變,畲家拳都含有南拳步穩勢烈、發力短猛、防守嚴謹和進攻多用指、掌法等特點。

“畲拳傳承人長期細心觀察少林武僧武術動作細節,以及通過現場武藝互相切磋,越發覺得部分動作具有共通性,應是同出一脈。”村裡省級畲族武術非遺傳承人鍾團玉說

南少林寺武僧團副團長釋理剛法師則表示,少林武術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此次能與省級“非遺”武術——福安畲族武術進行直接交流,意義重大,對於傳承和弘揚中華武術起積極作用。據悉,雙方將建立寧德市民族中學金斗洋武術實踐基地,推動畲族武術進校園。

少林拳VS畲家拳,擦出武术文化的火花

近年來,金斗洋村致力於弘揚和傳承畲族文化,作為省級非遺目錄的畲族武術“當仁不讓”。自2011年起,在各級各部門的幫助下,該村已累計投入300多萬元發展畲族武術。建設了360多平方米的金斗洋畬族武術訓練基地;創新形式,將體育、武術、舞蹈、音樂等元素融入到“打槍擔”和“武術對練”等節目中,讓傳統文化通過各種表演、競技平臺得以保留和發展。該村先後獲得“全國農村體育先進單位”“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福建省畬族文化生態保護示範點”“福建省美麗鄉村”等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