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觀摩與展示:以“好課堂”為引領,促新教法落地

小學語文觀摩與展示:以“好課堂”為引領,促新教法落地

美麗的粉陽路小學,豔陽高照,惠風和暢。全市兩百多名小學語文骨幹教師歡聚一堂,觀摩襄陽“好課堂”,探討統編新教材中的“口語交際”、“習作教學”、“習作單元”及“閱讀策略單元”四種課型的教學。歷時一天的活動節奏緊,內容豐富,讓與會教師收穫滿滿,盡興而歸。

活動由襄陽市教育科學研究室主辦,出席的領導有市教研室主任,市小語教研員習老師,谷城縣教育局、教研室相關負責人。

本次活動分為兩大板塊:觀摩湖北省好課堂展示的4節獲得一等獎的課例,再由四位教研員老師評課並做專題講座。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為參會的老師們帶來了一場質量很高的精神盛宴。

教師們觀摩的第一節課是六年級的口語交際課《我最喜歡的人物形象》,授課教師是武昌區水果湖小學的羅雅麗。本節課上,羅老師精心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小學語文觀摩與展示:以“好課堂”為引領,促新教法落地

1、任務驅動,引出交際話題。

2、自由嘗試說,激活交際思維。

3、藉助支架,習得交際策略。

(1)聚焦人物說,梳理支架 (2)藉助支架,同桌實踐說

4、情境演練,提升交際素養 。

5、總結延伸。

縱觀整個教學過程,教師緊扣教學目標,無論是學生的聽、說、演、練,還是教師的啟發、引導、評價,都圍繞這個教學中心,呈現出來的課堂生動、有趣、活潑,學生在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口語表達水平在不斷提升,如:講話時如何分條講述,才能條理清晰,讓聽者明白;如何圍繞一個意思,從多個角度講述。學生的交際能力在不斷增強。

小學語文觀摩與展示:以“好課堂”為引領,促新教法落地

觀課間隙,粉陽路小學精彩的“親子誦讀活動”精彩上演。該校的經典誦讀活動多年來持之以恆地開展,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孩子們伴著書香,在爸爸媽媽愛的陪伴下,親子閱讀蔚然成風。

舞臺上,家長和孩子共同登臺,一起朗誦經典詩詞,一起表演有趣的繪本故事,一起用美妙的語言歌頌偉大的祖國。父母和孩子在表演中共同成長,用書香架起了一座愛與溝通的橋樑。這些精彩的瞬間都深深地定格在觀課老師們的腦海中,正如習玉萍老師所說的:親子共讀是一條很好的推廣閱讀的渠道,我們好好利用她,用好它。

接下來,由襄城區教研員王立洪老師做專題講座《對當前小學口語交際課的調查與思考》。王老師一開口,便讓人敬佩三分。他說,剛剛的這個活動,別人看到的是“親子誦讀”,他看到的是“口語交際”。由此,引入了今天的講座主題。王老師深入調查了一線教師對口語交際課的看法和認識,梳理了這種課型的幾種尷尬地位:1、有教材,有課程,有安排,不重視。2、教師設計的交際情境不夠有效 。3、學生口語交際訓練抓不住要點。4、教學目標與教學效果無法統一。 王老師結合羅老師的這節課,暢談了自己對口語交際課的教學建議以及教學的幾個流程。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王老師就是那個帶著老師們從“看熱鬧”到“看門道”的引路人。

小學語文觀摩與展示:以“好課堂”為引領,促新教法落地

第二節是四年級的習作課,由麻城市第二小學的趙小妹老師執教的《小小動物園》。這節習作課,教師為學生搭建了各種寫作支架,如:用畫思維導圖來列提綱,學生範文引路,微課視頻講解如何抓住人物的動作寫人。

整個教學過程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亮點、看點紛呈。一節課聽完,老師們感覺如沐春風,這股風,不僅是趙老師教學習作敢於大膽設計的創新之風,更讓我們感受到了教學統編教材,既有跌跌撞撞時“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困頓,又有學習、實踐、設計後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小學語文觀摩與展示:以“好課堂”為引領,促新教法落地

只看不思,學習的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看、思、評才是學習的正確打開方式。統編教材中,每一冊教材都專門設計了“習作單元”。對於剛剛拿到新教材的老師們來說,如何教學,是當前要解決的重要問題。襄陽市人民路小學的周鎖欣老師作了題為《單元習作教學的正確打開方式》的講座。周老師從作前適度輔導、作中甄選習作素材、作後重視講評三個方面講述瞭如何教學習作單元。

次日上午,第一節課是由武漢市光谷第九小學簡霞執教的六年級上冊的習作單元的課文《盼》。老師用這篇課文教學本單元重要的習作知識“圍繞中心意思寫”。從簡老師的這節課上,清楚地闡明瞭:習作單元的課文教什麼?怎麼教?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首先找到課文要表達的中心意思“盼”,讓學生找出課文寫了哪幾件事,並辨析:作者寫的幾件事是圍繞“盼”這個中心意思嗎?從而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圍繞中心意思的事情來寫”,讓學生髮現從不同的角度選擇適合表達中心的材料。

“窺一斑而見全豹”。整堂課,教學過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聽課後,真有大快朵頤之感。

小學語文觀摩與展示:以“好課堂”為引領,促新教法落地

接下來,由南漳縣教學研究室的王紅豔老師做《對習作單元教學的探索和思考》的講座。王老師愛讀書,愛寫作,從她本人的寫作經歷,生活經歷談起,引發了我們對習作單元教學的探索和思考。

從上面的PPT不難看出,習作板塊的構成從最開始的“導語”到最後要求學生完成的“習作”,每一步,每一個板塊都在為學生最終習作的達成,鋪路,架橋,實現無縫對接,讓學生“學會表達,愛上表達”。

小學語文觀摩與展示:以“好課堂”為引領,促新教法落地

最後一節是三年級的閱讀策略課《總也倒不了的老屋》,執教者是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的何先成老師。教師在一開課,就引導學生猜測“老屋怎麼會倒不了?”,引出“策略”的概念:讀了課題,你們有這樣或那樣的猜想,就叫猜測或預測。接下來的教學中,教師每出示一段課文內容,就讓學生進行一次猜測,學生在整堂課上經歷了好幾次這樣的猜測。如:猜測哪些動物向老屋求救?老屋會答應嗎?你猜測的依據是什麼?教師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經歷猜測的過程,總結猜測的方法:依據題目、插圖、內容、結合生活經驗,重視學生猜測的過程,並不在意猜測的結果。教學最後,學生由衷地說道:猜測真好玩,真有趣。

小學語文觀摩與展示:以“好課堂”為引領,促新教法落地

試問,這樣生動、有趣的課堂,哪個孩子不喜,誰個孩子不愛?

樊城區教研室劉宏英老師做了題為《讓策略為閱讀插上翅膀》的講座。讓“閱讀策略”這一全新的單元,走近尋常老師的視野,更好地服務教學,服務學生。

活動最後,由習玉萍習老師做總結髮言,習老師說:我們深知,教學統編教材,對教師是個考驗,每位老師任重而道遠。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充電,不斷思考,更新教學理念,大膽實踐,才能開創“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教學盛況。

四節可圈可點的優課展示,四位老師的精彩講座,於每一位教師而言,是一股撲面而來的清新之風,祝願每一位老師借這股東風,營造出富有個人風格特色,深受學生喜愛的好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