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諾死後捐出99%的財產的西方富豪,真是在做慈善麼?

一、越自私的富豪,越喜歡做慈善


2006年有一條大新聞,全球知名的“股神”巴菲特承諾,要捐出99%的個人財富,給慈善基金會。

並且巴菲特後來在《財富》雜誌上,發表了名為《 我的慈善承諾》的親筆信,信中說道:對巴菲特來說,最寶貴的不是財富,而是時間。要與家人用1%的財富獲得無價的幸福與快樂,勝過獨自享受99%的財產。


承諾死後捐出99%的財產的西方富豪,真是在做慈善麼?

2015年12月1日,社交網站“臉譜”(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承諾,把他和妻子持有的“臉譜”99%的股份捐贈給慈善機構。


承諾死後捐出99%的財產的西方富豪,真是在做慈善麼?

像他們這樣,承諾將大部分個人財產捐贈給慈善機構、基金會的,還有比爾·蓋茨、梅琳達·蓋茨等數百位美國富豪。

有的人不禁感嘆,西方的富豪就是有愛心,道德就是崇高,掙了錢死後不留給後代,都歸還社會,給窮人做慈善去了。

他們真的這麼慈悲為懷,對窮人抱著如此的同情心麼?

其實真實的情況剛好相反,對於歐美國家的富豪來講,做慈善是名利雙收的事情,越自私的西方富豪,越喜歡做慈善。


承諾死後捐出99%的財產的西方富豪,真是在做慈善麼?

二、遺產稅與基金會


西方有三條規矩,表面上看,是用來調節貧富差距,限制富人把財富代代傳承下去的。

第一條,遺產稅。一個富豪如果想把財產傳承給自己的孩子,那麼徵收的遺產稅高達50%,也就是把財產上交國家一半,才能傳承。

第二條,鼓勵慈善。富豪可以給慈善組織捐錢,然後可以享受最高個人20%的抵扣額度,五年內持續有效。也就是說,捐款可以有20%的稅收返還。

第三條,鼓勵民間自行成立慈善組織。政府對民間慈善組織幾乎不予監管,民間慈善組織的投資收益稅率也極低,低至1%,只是象徵性收稅。


承諾死後捐出99%的財產的西方富豪,真是在做慈善麼?

從上面的三條規矩看,富豪們就知道怎麼做了。

大富豪們紛紛以自己的名義,成立基金會。然後宣佈,把自己的全部財富,都捐給這個基金會,而基金會將會用這個錢來做慈善。

於是可以享受20%的個人稅費減免,也就是說,捐100億,可以返還20億的稅。

富豪持有的股份、資產交給這個基金會之後,那麼投資收益也不用再交個人所得稅了,直接按1%收稅!

要知道,如果是富豪個人股票收益變現,要交高額的個人所得稅,而基金會把股票收益變現,則不用交那麼多稅,簡直是避稅天堂。

並且,基金會的控制權,肯定牢牢掌握在富豪或繼承人手中,所有錢款流向、內部規章制度,都是商業機密,不公開,且無人可以干涉。

發明這個玩法的洛克菲勒家族,已經穩穩地傳到第六代了,西方的階級固化,遠遠比東方嚴重。


承諾死後捐出99%的財產的西方富豪,真是在做慈善麼?

三、政府的監管和富豪的對策

這裡面的貓膩,西方政府很快就發現了。

打著慈善名義的基金會,早已經成為家族財富傳承的工具,用慈善的名義來進行合法避稅,於是呢,政府決定對基金會做出一定的監管和干涉。

但這樣的監管嘛,結果就是:然並卵。


承諾死後捐出99%的財產的西方富豪,真是在做慈善麼?

現在的美國法律規定,慈善基金會每年要撥出其賬面資產的至少5%用於公益事業,同時,還禁止基金會和其有關聯的公司和個人進行交易。

拿蓋茨基金會來舉例,它不可以去微軟或蓋茨子女名下的公司購買電腦或軟件,用於“捐贈”。

看起來堵住了漏洞?其實想繞過這個法律,富人們有一萬種辦法!


承諾死後捐出99%的財產的西方富豪,真是在做慈善麼?

簡單說幾個吧:

比如無法避免的公關費、顧問費,都可以把數額搞的很大,走基金會的賬目,還可以說是用於搞慈善。

讓自己的家族成員在基金會上班,開高工資,這個沒人管得著。

把基金會的錢捐給名校,這也是做慈善吧?那麼富豪的子女肯定可以上名校啊!

還可以內部操作一下,套取基金會的資金,轉移給繼承人。

大家看完富豪的基金會,以及他們的慈善以後,還崇拜他們的道德高尚麼?

其實西方的財富和階層幾十年來,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徹底固化下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