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過蝶戀花——太平宰相亦有悽悽離情


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最美不過蝶戀花——太平宰相亦有悽悽離情


一、晏殊其人

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即今天的江西省撫州市。經歷北宋真宗、仁宗兩朝,官拜集賢殿大學士兼樞密使,死後諡號元獻。

本詞為晏殊佳作之一,最著名的句子大家耳熟能詳,更是被王國維借來比喻治學的三種境界之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較之五代時的花間詞,晏殊的詞一改濃麗香豔之風,開始走向清麗疏朗,不過題材還是多限於男女情愛,離別相思,但其格調已經有了很大提升。晏殊有詞集《珠玉詞》留傳後世。他與同屬北宋的歐陽修在小令的開拓上有很大貢獻。

最美不過蝶戀花——太平宰相亦有悽悽離情


二、有爭議的一個字

本詞的最後兩句"欲寄彩箋兼( 無)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其中一個字"兼",有的本子也作"無",汲古閣《宋六十名家詞》中,此一字缺失,到底是"兼"還是"無"歷來亦有爭議。

在眾多說法中,我認為"無"比"兼"字更合情合理一些,我們來一一分析。

古詩詞中,彩箋、尺素都代指書信,例如:古詩《飲馬長城窟行》中有句:"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尺素書,指書信;再比如:"彩箋無數。去卻寒暄,到了渾無定據。" (宋 袁去華 《劍器近·夜來雨》)

最美不過蝶戀花——太平宰相亦有悽悽離情


如果詞中此處用"兼"字,則本句似乎解釋為:"我想寄給你彩箋和尺素,奈何山長水闊,你究竟流落到哪裡了呢?"這樣看來,"彩箋"和"尺素"就是重複的。小令篇幅短小,每一個字都有其不可替代性,每一句都有會有很大的"信息量",大詞人晏殊不大會在一句中重複用兩個"書信"的代稱。因此,我懷疑這個"兼"字。


如果換作"無"字,詞人難道是說"我想寄給你書信,但是苦於沒有尺幅絹帛……"作為一名有著厚䘵的高官,這理由似乎荒唐了些。


最美不過蝶戀花——太平宰相亦有悽悽離情


那麼作"無"字,還有什麼解釋呢?我更贊同這樣的說法:

"彩箋"是指詞人意欲寄出去的書信,而"尺素"則是心上人發來的書信。這樣理解的話,本句的意思大約為:"我想給你寄出書信,但是沒有你的一點消息,山長水闊,你究竟流落到哪裡了呢?"

最美不過蝶戀花——太平宰相亦有悽悽離情


三、本詞直譯

欄杆邊的秋菊在雲霧的籠罩下含著淡淡的憂愁,一叢幽蘭上沾著露水,彷彿在悄悄哭泣。燕子雙雙飛去,獨留我一人空對明月。這一輪明月,哪裡懂得我的相思之苦,她兀自整晚地潑灑光輝,從入夜到清曉,斜斜的月光從屋內穿過。


最美不過蝶戀花——太平宰相亦有悽悽離情


昨夜秋風蕭瑟,凋零了碧樹,吹下了秋葉,我獨自登樓遠望,前方渺渺望斷天涯奈何尋不到你的身影。我有滿腹的相思意想與你訴說,可是卻收不到你的隻言片語,世路茫茫,山長水闊,此時的你流落在何方?我的錦書又能寄往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