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家長,我真的想放棄你家孩子了

班裡有個家長,離婚了,男孩,孩子跟著他,開班建群,孩子的媽媽也加了進來,這個男的而給我發私信,讓我把孩子的媽媽踢出去。我說為什麼?他跟我絮絮叨叨了很多,無非就是這個娘們不行,孩子小的時候就舍下孩子走了,言語之間帶著很大的怒氣,一副人家很對不起他的額樣子,倒是孩子媽媽從來沒和我聯繫過,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狠心還是和男的一樣,心裡還有對對方的怨氣。

孩子資質不差,字寫得也可以,但就是作業很難完成,也沒人檢查。於是聯繫家長,各種理由,我父母年齡大了呀,我得上班呀啥的,孩子他媽從來不管孩子呀,就是誰有工夫天天伺候孩子呀。我話鋒一轉,問他:孩子是你爭取來的嗎?他說“是”,我說“你自己爭取的孩子,你一定覺得你能解決照顧好孩子呀”“離婚這麼長時間,你把孩子帶成這個樣,還有對他媽媽的那麼大的怨氣,你是不是覺得你再也過不好了”,聽完我這麼說,他不說話了。然後我們又聊了一點其他的問題,讓他多上點心,關心孩子成長的事,但是,無論你說什麼,他永遠有話應付,給人的感覺就是我實在無能為力,孩子就給老師操心了,我反正就這樣了。

妥妥地做了老師眼裡的“壞家長”。

這樣的家長,我真的想放棄你家孩子了

以後我就儘量少和家長聯繫,能不聯繫儘量不聯繫,但是有些需要家長簽字回覆的東西,他從不主動回覆,我還是得給他打電話,又一次他竟然在電話裡說"老師,你不知道我的上班呀?”

“我知道你上班呀,你是五點下班,現在是六點半,不是你上班的時間”

“我不得有點自己的時間呀”

每一次交流,都不是那麼愉快,好像老師欠了他什麼,好像我在求著他什麼,好像我讓他關心孩子,都是不應該的。

我選擇默默忍下,因為知道這是什麼樣的人,和這樣的家長起衝突不值得,拿職業生涯來和一個沒素質的家長相抗,特不值得,每一次溝通完,我都慶幸自己沒有瘋,每一次交流完,我都跟自己說“只要他把任務完成了就好,幸虧他沒有站在我的對面,要不我會暴跳如雷的。”甚至有一次,我接完電話,深呼吸,告訴自己“親,你還好,你沒發火,你還可以當老師”,我暗暗的想,教學20 年來,這是第一個讓我覺得我想放棄的孩子。

可是在班裡看到孩子沒完成作業,沒學會知識,還是想幫到他。這樣的家長讓我望而卻步。

其實,不是每一個家長都能全方位支持學校的工作,除非家裡有全職媽媽不上班,老師都能理解,但給到老師起碼的尊重吧。老師聯繫你,除了關心孩子,除了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沒有其他額外的任何原因。

作為班主任,每天和形形色色的家長打交道,家長的態度是極能影響老師對孩子的態度的。

老師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但由於溝通不暢,家長不小心就成了老師眼中的“壞家長”,這不僅會讓老師對孩子存有偏見,更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

北京四中前校長劉長銘:

“凡是家長不與學校配合的,結果都是悲劇。”

從思齊老師20年的從教經歷不難看出,家校配合是教育成功的關鍵,而這一觀點,如今有了研究佐證。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如果老師對家長的印象好,感覺家長願意參與孩子的學習,那麼潛意識裡會對這個孩子傾注更多關注,付出更多心力。

這樣的家長,我真的想放棄你家孩子了


昨晚,又有工作需要他的配合,我原先安排過班裡的家委會主任幫助他,他覺得人家是女的,不喜歡,後來安排了一位男家長,這次不排斥了,可是,照樣拖拉,嘴上答應實際不動。我打了電話,是個女的接的,我心下詫異"我打錯電話了?”,她說她也算是孩子的家長,我旋即明白,“那你告訴孩子爸爸,老師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有個工作需要你配合完成。”那個女人答應的很好,說孩子在老人那邊,明天一早一定完成。

我心裡的石頭落了地,原來,你真的是一個巨嬰,真的需要有個女人管,之前都是三十多還帶著奶瓶呀!

但願此後,我們的溝通能有新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