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巧,內蒙古醫療隊支援湖北荊門被“杜甫詩歌”預言到了

太巧了,內蒙古醫療隊支援湖北荊門被唐朝“杜甫詩歌”預言到了

阻擊新冠肺炎,全國人民支援湖北、支援武漢,內蒙古醫療隊對口支援湖北省荊門市,同時支援武漢。

歷史巧合的是:內蒙古醫療隊支援湖北荊門市,在唐代大詩人杜甫的1200多年前的詩歌裡似乎得到“體現”:

《詠懷古蹟(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

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

獨留青冢向黃昏。”

太巧,內蒙古醫療隊支援湖北荊門被“杜甫詩歌”預言到了


杜甫這首詩裡的“荊門”包括今天的荊門市和湖北其他地方,詩歌中的“青冢”就是呼和浩特市的“昭君墓”。“一去紫臺連朔漠”也描述了王昭君從長安到內蒙古戈壁大漠的情景。

今年,內蒙古支援湖北醫療隊就是從“王昭君第二故鄉”內蒙古來到了“王昭君第一故鄉”——湖北,與湖北人民一起阻擊病毒。

太巧,內蒙古醫療隊支援湖北荊門被“杜甫詩歌”預言到了


太巧,內蒙古醫療隊支援湖北荊門被“杜甫詩歌”預言到了


杜甫(唐代)的這首《詠懷古蹟(其三)》也出現在中學教材中。《光明日報》2020年3月8日 10版刊登莉的文章《課本里的巾幗英雄》的文章,就談到了“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中的(杜甫《詠懷古蹟(其三)》,稱讚王昭君“她遠嫁塞外,促進民族團結”,為“巾幗英雄”。文章說:“千百年來,‘巾幗英雄’的定義在變,翻開語文課本,在這些個性鮮明的巾幗故事裡,我們讀懂了中國歷史上蕩氣迴腸的女性篇章”。

今天,支援湖北的醫療隊是當代的“巾幗英雄”。

太巧,內蒙古醫療隊支援湖北荊門被“杜甫詩歌”預言到了


太巧,內蒙古醫療隊支援湖北荊門被“杜甫詩歌”預言到了


杜甫(杜少陵,712年-770年),就是湖北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唐代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後人稱他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的詩歌的內容上大多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題材廣泛,寄意深遠,尤其描述民間疾苦,多抒發他悲天憫人的仁民愛物、憂國憂民情懷,故有“詩史”之稱,“杜逢祿山之難,流雍隴蜀,畢陳於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號為“詩史”。

杜甫“詩史”的一首詩歌裡,有荊門市、有王昭君、有昭君墓,彷彿也有新時代的最美逆行者——支援湖北的醫療隊。

歷史上的昭君墓叫“青冢”也出自杜甫詩的註解:“北地草皆白,惟獨昭君墓上草青如茵故名青冢”。昭君墓又稱“青冢”,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玉泉區,是史籍記載和民間傳說中漢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始建於西漢時期,距今已有2000餘年的悠久歷史。夯土建築而成,墓體狀如覆鬥,高達33米,底面積約13000平方米,是中國最大的漢墓之一。除“青冢”外,內蒙古大青山南麓還有十幾個昭君墓。歷史學家剪伯贊《內蒙訪古》說得好:“在大青山腳下,只有一個古蹟是永遠不會廢棄的,那就是被稱為青冢的昭君墓。因為在內蒙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經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象徵,一個民族團結的象徵,昭君墓也不是一個墳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歷史紀念塔”。

後人考證,昭君墓最早記載文學中,見於盛唐時的李白、杜甫等人的詩中,如李白的“留青冢使人嗟”,杜甫的“獨留青冢向黃昏”等,白居易有《青冢》詩。

《光明日報》《課本里的巾幗英雄》還稱:西漢時期,宮女王昭君棄漢宮繁華毅然踏上出塞征途,助漢匈平息百年干戈,並用一生的努力維護了兩個民族六十多年的和平局面。這個不甘於命運安排的女英雄,被元代詩人趙介評價為“猶勝嫖姚千萬兵”,至今仍作為民族團結的象徵活在中華兒女的共同記憶裡。

王昭君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既有“沉魚落雁”之貌,更具悽楚艾怨之情,是被歷代詩人、畫家、作曲家、小說家、劇作家們著筆最多的一位古代女性。王昭君的第一故鄉在湖北宜市興山縣西香溪河畔的寶坪村,“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杜甫詩中所指的就是這裡,昭君故里有昭君宅、楠木井、梳妝檯等名勝古蹟、供人憑弔。

王昭君是“和親的使者”,漢元帝時被選入宮,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屬國南匈奴首領呼韓邪入長安朝覲天子,以盡藩臣之禮,並自請為婿,漢元帝將宮女王昭君賜給了他。為民族間的親善友好作出了貢獻。入匈奴後,被稱為寧胡閼氏(皇后)。後呼韓邪死,成帝又命她“從胡俗”,改嫁復株累單于(呼韓邪大鬧氏長子)。

荊門市位於湖北省中部,夏商荊門屬荊州之域,西周分屬權國、鄀國,春秋戰國歸屬楚,漢置當陽縣,唐立荊門縣,宋建荊門軍,元代設“荊門府”,明覆荊門縣,清為荊門直隸州,民國降州為縣,新中國成立後續為荊門縣,後經過多次區域調整,荊門縣併入荊門市,升為湖北省直轄市。荊門地處漢江中下游,境內水系發達,河流湖泊眾多,溪泉庫渠縱橫,四大水系十分發達。

內蒙古到荊門市有一條直達的高速公路,即“二廣高速”,二廣高速公路(G55)是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2013-2030)中一條南北縱線,北起中蒙邊境的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南至廣東省廣州市。沿途經過襄陽、荊門、荊州,終點至廣州市,全長共2685公里,是縱貫中國南北的大動脈。

未來,內蒙古醫療隊可以乘坐呼南高鐵到荊門。“呼南高鐵”總投資為133個億,呼和浩特——大同——朔州——忻州——太原——晉中-長治——晉城——濟源——洛陽——襄陽——宜昌——荊門——常德——漢壽——益陽——婁底——邵陽——永州——桂林——柳州——南寧,目前正在建設中。

內蒙古支援湖北醫療隊戰鬥在荊門市、武漢市,巧合在1200多年的唐詩裡,又有王昭君的先行者,體現了中華文化多元一體、博大進深。

杜甫在《詠懷古蹟(其三)》的完整的8句為:

“群山萬壑赴荊門,

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

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

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

分明怨恨曲中論。”

我們讚美王昭君,更讚美“最美逆行者”,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