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兩位大師在“吃”上的表現,讓很多“吃貨”自愧不如

現在“吃”的直播很紅火,很吸晴,有不少大胃王靠吃掉很多東西吸引了很多粉絲關注。有沒有大胃王能挑戰吃掉六十個包子呢?估計接下這個挑戰還是需要勇氣的。

民國有一個人能做到,他和朋友打賭誰一口氣吃完六十個包子,誰就獲勝。結果當他吃下五十個包子的時候,朋友就嚇壞了,認輸不比了。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個玩笑。

但是他還是堅持吃掉了60個包子,這還不夠,他還吃了一杯咖啡。

結果是什麼?回家臥病數日才恢復。

民國兩位大師在“吃”上的表現,讓很多“吃貨”自愧不如

蘇曼殊

他就是蘇曼殊,一生能詩擅畫,通曉漢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他的詩風在當時影響很大,雖然他是中日混血,但生活在日本時卻不肯說日語,寧可找人翻譯。

有一次他生病了,朋友來看他,為何不去看醫生。他死活都不回答。

說到最後,他說如果你能當我的翻譯,我就和你一起去醫院。

到了醫院,朋友代他用日語向醫生描述情況時,他就不見了。

等找到時才知道朋友描述錯了他的症狀。他朋友不解說,你知道我說錯,為什麼你自己不解釋。

結果他慢悠悠說出一句話,讓友人內傷三天。他說我不說日語。

當表兄希望通過停止資助的方式來逼迫他放棄參加進步組織,結果他反而決定放棄學業,回中國投身相關活動。

回國之前寫了一首《以詩並畫留別湯國頓》表達自己的志向。

海天龍戰血玄黃,披髮長歌覽大荒。

易水蕭蕭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因為他曾經說過,如果有需要,他願意當現代的荊軻。

如果你只看到這一面,你肯定竦然起敬,但是如果你看到他對吃的態度,你又會哭笑不得。

民國兩位大師在“吃”上的表現,讓很多“吃貨”自愧不如

他喜歡吃糖,有一年到了香港,因為自己對錢財沒有概念,所以經常處於貧困之中。他在香港看到很多巧克力糖,可惜囊中羞澀,只能回到寓舍。

回到寓舍的蘇曼殊翻來覆去睡不著,他在思考怎麼才能買到那些巧克力糖。

最後他想到自己嘴裡的金牙,第二天清晨,他就拔下自己嘴裡的金牙,然後想換點錢再買糖。

結果沒有人買他的金牙,最後氣的他把金牙扔到海里。

第二次路過糖店,他終於受不了,脫下外套典當,終於吃到了巧克力糖。

這件事情讓作家章士釗知道了,他就寫了一首詩調侃蘇曼殊。

齒豁曾教金作床,只緣偏嗜膠牙糖;忽然糖盡囊羞澀,又脫金床付質房。

蘇曼殊最後為自己的嗜吃付出了代價,患腸胃病,1918年仙逝,年僅34歲。一代天才居然折損在吃之下,這代價未免也太大了。

民國兩位大師在“吃”上的表現,讓很多“吃貨”自愧不如

實際上類似蘇曼殊的還有一個人,那個人叫黃侃。

黃侃

黃侃被後人列為與章太炎、劉師培同級的“國學大師”,將他和他的老師章太炎列為“乾嘉以來小學的集大成者”。

王闓運是晚清的經學家,文學家。曾經在曾國藩幕下服務,後來在湘綺樓講學授徒,門生弟子數千,影響力巨大。

黃侃作為後生去拜見前輩。王闓運很欣賞黃侃,他覺得這孩子太有有出息,然後感嘆自己的孩子真是太笨了。這有些類似曹操感嘆孫權一樣,“生兒當如孫仲謀,如劉景升,兒子豚犬耳”。

結果黃侃聽完,居然說了一句:你老先生尚且不通,更何況您兒子。

不知道當時王闓運的表情是怎麼樣的。

民國兩位大師在“吃”上的表現,讓很多“吃貨”自愧不如

他和劉師培關係很不錯,當劉師培在楊度的串聯之下成為所謂的“籌安會”成員,“籌安會”就是支持袁世凱稱帝的先行組織。他當場與劉師培決裂。

袁世凱想請他寫《勸進書》,價錢是三千銀元加一枚勳章。禮他全收,但《勸進書》就是堅決不寫。據說那枚勳章被他繫到家中貓的脖子上了。

別看他在大事上原則性很強,但是在吃的方面,他又會變的毫無原則。

有一次他得知他曾經罵過的一個人今天請客,席上有熊掌等八珍,他很想吃,但是又不好意思,因為曾經公開罵過人家。

但是為了吃,黃侃決定放棄面子,他通過好朋友的關係終於要到請帖,當然他表示在席上不罵人而且一言不發。因為他是名人,結果他一出席,大家都覺得奇怪,全過程一言不發,大家更覺得奇怪,以為他性格改了。

他在北大開了《說文解字》這門課,因為比較難懂,所以自然有些同學不及格。這幫不及格的同學就湊了點錢請黃侃吃飯,結果這幫人全部及格了。

民國兩位大師在“吃”上的表現,讓很多“吃貨”自愧不如

時任北大校長蔡元培就責問他你為什麼違反校規,這就是典型的行賄受賄,以權謀私。

結果黃侃輕飄飄來了這麼一句話:這幫學生知道尊師重道,所以我不想為難他們。

不知道當時蔡元培聽完是什麼反應。黃侃做的這件事情以及他對這件事情的回覆,如果發生在今天,黃侃八成要吃不了兜著走。

名人是時代土壤下的名人,任何時代的名人都不可以將其剝離當時的背景來討論行為,那是毫無意義的,因為每一個時代對名人的行為要求都是不一樣的。

黃侃與蘇曼殊在在“吃”上的表現,足以讓很多“吃貨”自愧不如。不同的是黃侃喜歡吃精品食物,蘇曼殊只喜歡暴飲暴食,所以黃侃的壽命比蘇曼殊長,黃侃1886年生,1935年病逝在南京。

民國兩位大師在“吃”上的表現,讓很多“吃貨”自愧不如

結語:

他們被後世推崇和敬仰除了學術造詣之外,還有就是他們在大是大非上的錚錚鐵骨。他們在吃上的把持卻不如普通人,又讓我們覺得這些大師並不是高高在上,是鮮活,有血有肉的,而且很有趣。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古人呂端。宋太宗曾經對呂端有過評價: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

人吃五穀雜糧,怎麼可能完美無瑕,若真有完美無瑕之人,那必大偽也。這句話在一些朋友看來有些偏激了。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