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店新項目是高奢版"拼多多"?財報不佳、高管離職,趣店走向何方?

趣店新項目是高奢版

文|楊舒芳

趣店的四季度財報帶來了不少壞消息。

營收和淨利雙雙下滑、拖欠率上升、放貸量縮減、CFO辭職……在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漫長寒冬裡,趣店的困境是一個縮影。但在某種程度上,趣店又是一家“非典型”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比如,對於各種不同方向新業務格外的熱衷嘗試。

最近,趣店又悄悄上了一個新項目,簡單說就是高奢版的“拼多多”,走的是“社交電商+低價補貼”的模式。從消費者端的補貼力度來看,這或許會是一個投入規模不小的項目。

只是理性分析後,我們認為,這很可能是趣店“連續創業者”之路上踩過的又一個坑。

趣店版“拼多多”?

最近,一款名為“萬里目”的跨境奢侈品電商開始大手筆推廣,並打出了“百億補貼”的旗號,似乎有意要加入“貓拼狗”的戰局。

這家平臺主營的產品包括Gucci、LV、Burberry、BV、巴黎世家等奢侈品品牌,加拿大鵝等服飾品牌,Lamer、SK2等護膚彩妝品牌,客單價普遍在數千到數萬元,妥妥的是一家奢侈品電商。

我們通過“萬里目”的微信小程序付款時,顯示的微信支付收款方為“廈門萬里目科技有限公司”。

天眼查數據顯示,“廈門萬里目科技有限公司”註冊於2019年12月31日,全資控股股東為“廈門趣加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由趣店創始人羅敏持股99.9%。

沒錯,趣店又在做新的項目了。並且,這個項目很像是一個高奢版的“拼多多”。

首先,拉新的激勵政策方面。

“萬里目”採取了類拼多多的社交網絡拉新策略,老用戶邀請新會員註冊和下單時,雙方都會得到一定數量與人民幣1:1等值的“萬里幣”金額獎勵,“萬里幣”在下單時可直接抵扣相應的金額。

“萬里目”還做了會員等級的劃分,比如由趣店內部人士邀請的“創始會員”、和由“創始會員”邀請的“黑卡會員”。其中“創始會員”可以向新用戶發送300“萬里幣”的優惠,“黑卡會員”則只能發送100元“萬里幣”;新用戶下單後,“創始會員”邀請人會得到200“萬里幣”的獎勵,“黑卡會員”邀請人得到的獎勵是100“萬里幣”。

趣店新項目是高奢版

同時,“萬里目”當前也在做“百億補貼”的項目。

對於一些客單價在千元左右的產品,如果加上前面我們提到的拉新政策,新用戶的首單價格往往算起來非常具備競爭力。

以姑娘們比較關注的Lamer經典面霜和SK2神仙水等明星單品來看,“萬里目”百億補貼的價格再減去300元的新客激勵,其實是大幅低於拼多多百億補貼價格的。

趣店新項目是高奢版

但在客單價更高的女包等品類,與考拉海購、拼多多百億補貼等平臺相比,多數商品的價格優勢並不太明顯,不少商品的稅後價格甚至高於考拉海購和拼多多。

奢侈品+社交電商?

不得不說,“萬里目”是一個腦洞很大的項目。

我們很懷疑,在立項之前,趣店團隊是否對商業模式的可行性做了充分的推演,才會決定推出這樣一個用“社交電商+低價補貼”的拼多多模式,來運營跨境奢侈品的項目。

趣店新項目是高奢版

來考慮幾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海淘對渠道、供應鏈和倉儲能力都有極高的要求,且極其容易受到政策影響,本質上並不適合沒有資源和基礎的公司進入,也很難做到迅速規模化和盈利。

一個例子是,網易在4年的摸索嘗試之後,丁磊最終還是把口碑和份額其實都可圈可點的考拉海購賣給了阿里。

另一方面,社交電商這條路,現在已經非常擁擠。前面有已經玩到登峰造極的拼多多,後面有來者不善的阿里和京東;包括趣頭條這種同樣擅長於下沉市場的公司,也在嘗試推電商項目“萌推”。

這個市場,現在真的還歡迎新玩家嗎?要知道,上一家想要學拼多多的淘集集,已經徹底涼了。

最關鍵的一個問題是,奢侈品是否適合“拼多多”模式?

拼多多早期模式的精髓,在於讓用戶動用自己的社交貨幣,幫助平臺的用戶規模迅速擴張;同時靠著低價誘惑,實現用戶的轉化和留存。

但對於Gucci和Burberry等品牌的消費客群來說,上述的兩點都很難滿足。

一方面,這些具備持續高消費能力的用戶,通常屬於精英階層,他們往往非常珍視自己的羽毛,不大可能為了賺取這些佣金而大肆動用自己的社交圈;另一方面,如同上一部分所說,對於高客單價的奢侈品而言,“萬里目”很難真正實現長期的明顯價格優勢,除非趣店團隊進行完全不計代價的投入。

趣店新項目是高奢版

所以,最終被“萬里目”的補貼政策吸引來的,只會是淺嘗輒止打一槍就跑的用戶,以及聞風而動的羊毛黨們。

“連續創業者”趣店

“萬里目”並不是趣店嘗試的第一個新方向。在此之前,趣店還做過汽車新零售項目“大白汽車”、在線教育項目“趣學習”、高端家政項目“唯譜家”、社交項目“相同”、公寓項目“春眠”等。

一位行業內的朋友曾經調侃,上市之後,趣店反而成了一個努力的“連續創業者”。

其中,最被趣店重視的,是大白汽車的項目——由羅敏親自帶隊孵化,一度被視為趣店“躍升千億美元市值”的二次爆發點。為此,羅敏還公開呼喚曾經被裁員的地推團隊“老夥伴們”歸隊。

但最終,投入巨大的大白汽車項目以遠低於預期的成績遭遇折戟。2019年Q2財報中,趣店宣佈於2019年5月21日起停止大白汽車的新車銷售業務。事後的媒體覆盤中,有一個較為普遍的觀點:大白汽車失敗的核心原因是缺乏對汽車產業的理解。

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萬里目”的法人和執行董事,正是之前負責大白汽車項目的趣店高級副總裁許龍。

趣店新項目是高奢版

比較有趣的地方在於,除了大白汽車具備較強的金融屬性之外,趣店的大多數新業務拓展,看起來都更像是基於互聯網風口,而不是業務相關性。

這和大多數公司的方式很不一樣。通常而言,業務拓展會有幾個常見的方向,要麼是基礎設施的建設,要麼是產業上下游的打通,要麼是服務範圍的擴張。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我們可以把趣店的這些新業務試水理解為不斷的“去金融化”嘗試。

在互聯網金融整體持續低迷、頭部企業全部承壓下行、政策仍然很不明朗的情況下,這當然是非常積極的自救方式,也是可能打動資本市場的故事。遺憾的是,曾經非常善於講故事的趣店,卻沒有把這些新故事講好。

按照當前的趨勢,互聯網金融平臺們未來的主要方向就是助貸,這意味著利潤空間的大幅壓縮;激烈的競爭之下,金融機構也勢必會對平臺的獲客能力和資產質量提出更高要求。

趣店要尋求新的獲客途徑或者乾脆嘗試“去金融化”,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只是,盲目的“連續創業者”並不值得鼓勵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