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怒江州瞄準靶心高質量衝刺貧困堡壘

雲南怒江州瞄準靶心高質量衝刺貧困堡壘

揹包工作隊上山扶貧忙。

瀘水綠色香料產業園區鋼架林立,機聲轟隆;福貢揹包隊員跋山涉水,與群眾牽手入城;蘭坪瀾滄江兩岸,村民忙著種花椒、金銀花……。春天的怒江大峽谷,暖風拂面,木棉花紅,決戰最後深度貧困堡壘的激越鼓聲響徹在怒山努水間。

云南怒江州瞄准靶心高质量冲刺贫困堡垒

幹部與群眾牽手入城。

在疫情精準防控和決戰深度貧困殲滅戰中,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瞄準還剩的80個貧困村、4.43萬貧困人口這個靶心,出臺《怒江州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工作方案》,州、縣(市)、鄉(鎮)、村書記一抓到底,駐村工作隊、揹包隊、扶貧暖心團下沉村組,同頻發力,開展百日攻堅戰。對未脫貧的重點村逐一分析情況、列出清單臺賬、加大幫扶力度,堅決啃下最難的“硬骨頭”、打下最堅硬的貧困“堡壘”,堅決打贏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向黨中央、省委和廣大人民群眾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夜晚十一點,福貢縣架科底鄉阿打村委會“揹包工作隊”第四組組長波玉花家訪回來,又把隊員召集起來,商量第二天入戶宣傳動員事項。入組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動員34天了,波玉花僅在三八節回家一次。每天步行3萬多步,奔忙在各個山頭農戶家。

“還有14戶沒有籤搬遷協議。已宣傳動員了十多次了,還得再去做。”波玉花說,她和隊員準備從14戶人家的親屬入手,讓親屬出面做通群眾思想工作。“再怎麼難,也要把動員工作做好。困在山頭,老鄉們一輩子也脫貧不了。”

怒江州共組建揹包工作隊29支,1455名工作隊員揹包上山、吃住在組,幫助搬遷群眾3月底前搬出大山、遷入新居。採取建產業基地、抓勞務輸出、辦扶貧車間等措施,實行“面對面、心連心”服務,抓實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工作,實現每戶搬遷家庭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確保搬遷群眾融得進、穩得住、能發展。

云南怒江州瞄准靶心高质量冲刺贫困堡垒

脫貧產業蓬勃發展。

一場小雨,剛種下去的花椒苗抽出了嫩芽。“過了三四年,又有一片增收林了。”福貢縣石月亮鄉利沙底村村友阿才滿心歡喜。“治傷疤、保生態、防返貧”生態建設讓村裡的荒坡地披上綠裝,120畝花椒地給村民帶去了未來致富的希望。

針對脫貧產業少、散短板,怒江州安排產業扶貧資金40億元,組織化推進蔬菜、水果、中藥材、生豬、肉牛等高原特色種養業和旅遊文化產業,實施百萬畝草果、百萬畝核桃提質增效。通過扶貧專列、扶貧大巴“一站式”輸出,推動10萬群眾外出務工,確保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籌措專項資金2.7億元,選聘3萬名生態護林員參與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管護,組建182個生態扶貧專業合作社,推進怒江、瀾滄江兩岸30萬畝生態修復治理,帶動2萬戶6萬人實現收益。

幹群同心,其利斷金。經動態監測,怒江州貧困發生率已降至2.49%。

云南怒江州瞄准靶心高质量冲刺贫困堡垒

納雲德到最邊遠貧困的貧困戶家中調研。謝宇 攝

“中央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召開以後,我們通過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黨支部專題組織生活會等多種途徑,迅速掀起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熱潮,凝聚起廣大幹部群眾決戰決勝的磅礴力量。”怒江州委書記納雲德說,面對最後的貧困堡壘,怒江廣大幹部群眾以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錯、一天也不能耽誤的態勢,瞄準靶心,對標對錶,向深度貧困發起最後總攻,堅決如期高質量打贏深度貧困殲滅戰。

云南怒江州瞄准靶心高质量冲刺贫困堡垒

搬遷群眾喜吃團圓飯。

截至目前,怒江州35 名州級領導到剩餘貧困人口超過500人和貧困發生率超過10%的57個貧困村掛牌督戰48次190天;20名州級領導到19個千人以上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進行掛牌督戰28次105天;四縣(市)負責人到80個剩餘重點貧困村開展掛牌督戰120次442天,共發現問題225個,已銷號9個,其餘問題正在有序推進解決。納入國家易地扶貧搬遷規劃的建檔立卡搬遷人口25158戶95859人,已分房領鑰匙24394戶92147人。

雲南網記者 李壽華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