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故事


脫貧攻堅故事 | 開三計搬遷記

“易地搬遷這麼好,我要讓親戚朋友們看看我的新家。”看到寬敞明亮、設施齊全的房間,開三計拿出手機拍照。

開三計所在的雲南省怒江州福貢縣子裡甲鄉子裡甲村是深度貧困村,全村的人均耕地面積僅僅1.1畝,並且基本是坡度在25度以上的旱地,是典型的“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五個一批”精準扶貧工程的重要舉措,著力解決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

別看開三計現在對搬遷政策讚不絕口,但在半年前,他可是截然相反的態度。說到開三計前後180度的大轉彎,怒江州紀委州監委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王國麗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2019年8月,王國麗開始對子裡甲村村民進行易地搬遷的宣傳動員工作,開三計就是她要動員的搬遷對象之一。開三計一家有四口人,他、妻子、五歲的女兒、三歲的兒子。他們的住房屬於C級危房,四面牆由空心磚壘成,房頂上簡單鋪著一層石棉瓦。住房條件簡陋,又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按說應該很好做工作,開三計卻是鄉里掛了號的“釘子戶”。

“不要來我家,我不搬。”一見到有人上門來動員搬遷,開三計立即就冷言相對,要麼跑遠,要麼關上門不讓人進屋。

“別說動員了,我們連他家的門都進不了。”面對這樣的情況,扶貧工作隊決定先從幫助開三計解決實際困難入手,專門為他在縣林草局爭取了生態護林員的名額,每個月有900元的收入。這樣,開三計的態度慢慢緩和了一些,加上鄰居和親戚的勸說,王國麗和同事們總算是能進到開三計家裡了。

雖然進了門,但開三計總是沉默不語,一談到易地搬遷,他的態度馬上強硬起來。“縣城的房子再好我也不去,你們這些人太煩了。”有一次,王國麗剛開口說話,開三計突然摔門而去。就這樣,幾個月的時間,王國麗前前後後跑了三十多次,動員工作依然沒有突破性進展。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開三計如此牴觸搬遷呢?原來,他聽說搬遷後承包的土地、林地都會被收回,連戶口都要被遷走。

2月24日,王國麗一行再次來到子裡甲村。

“你是在擔心土地和山林被收回才不肯搬遷的嗎?”面對“油鹽不進”的開三計家,王國麗開門見山。

“嗯,確實有人對我說參加易地搬遷會收回土地和林地,是真的嗎?”開三計開始對之前聽到的謠言將信將疑。

“這個絕對不會。你不是有土地承包證和林權證嗎?這些就是最好的證明,裡面註明了承包期和使用期,不會隨意收回。”王國麗肯定地說。

“我們長期在農村生活,一年到頭去不了幾趟縣城,不習慣城裡的生活。”開三計對適應縣城的生活明顯沒有信心。

“縣城的住房免費拎包入住,贈送傢俱電器不說,還有管委會為大家做好生活保障方面的服務,有什麼問題都可以找他們。下樓就可以買到生活必需品,比村裡方便。而且,那裡住的人都是村裡和附近鄉鎮搬過去的鄉親們。公交車很快也會開通,只要兩塊錢就可以從搬遷點坐到村裡,方便來回通行。”看到開三計開始鬆口,王國麗趁熱打鐵地補充道。

“我沒有出去打過工,什麼都不會,到那裡吃什麼喝什麼?”開三計還是很猶豫。

“這些問題早有安排。村裡享受的補貼不變,搬遷點還提供公益性崗位,你如果願意,可以先從保潔員做起。”王國麗對開三計解釋說,就業方面還可以選擇到扶貧車間上班,從事竹編和做棒球的簡單技術活,就業創業服務站會專門組織大家上崗培訓。同時,搬遷點同步配套了學校、醫院,上學看病都特別方便。

“還有學校?有幼兒園嗎?”提到學校,開三計看著兩個孩子,立刻興奮起來。

“幼兒園、小學、中學都有,你女兒和兒子今年就可以在那裡上幼兒園,這對孩子的教育可是大好事。”

隨著開三計的顧慮一個個被打消,他也漸漸對縣城的生活有了憧憬。和妻子商量後,他終於鼓起勇氣說出:“我願意搬遷。”

第二天,開三計一家和王國麗相約到福貢縣城看房。房子位於縣城江西片區,兩口子抽到了B2棟二單元304室。對於他們即將搬進來的新房子,開三計一家非常滿意,還特意請王國麗幫他們在新家門口照了全家福。

“這張全家福裡承載了他們未來的幸福新生活。”看到開三計一家其樂融融,王國麗十分欣慰。(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馮國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