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收到一封信,裡面僅有三十字,為何立刻服毒自盡?

風一樣的小菇涼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十月,秦始皇免去呂不韋相國職位,並下令遠離咸陽前往河南封地,標誌著呂不韋被剝離秦政治體系。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潛規則,隨著秦莊襄王和嬴政的權利交替,為臣的進行人事變動也很正常。



偏偏嬴政在過渡階段出了岔子,呂不韋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在呂不韋被免職貶回封地的第二年,嬴政給呂不韋寫了封信,具體內容如下: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簡單翻譯:你對大秦有什麼功勞?享受封地和食邑十萬戶?你又和秦王什麼關係?敢稱為仲父?嬴政連續兩個反問句,句句誅心!直接重擊呂不韋心頭,心神不寧的呂不韋直接服毒自殺。呂不韋為啥自殺?我們從這封信中的兩個關鍵詞尋找答案:功勞和關係。


仔細看信件末尾,嬴政已經給呂不韋安排後路,帶著家人去蜀地居住。

說好的安排是真貼心?還是假偽善?呂不韋被貶謫後的表現證明,他並沒有脫離權勢,徹底和秦國的政要屏蔽朋友圈。《史記·呂不韋列傳》:“歲餘,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被下放了,各個諸侯國的的使者,還去慰問呂不韋。呂不韋的人緣還是挺好的,恰恰這個舉動讓嬴政不滿,君王不是在咸陽麼?你一個罪臣搞什麼小團伙?又是連續兩個反問句,當然這是我替嬴政提出的。而嬴政當時的真實想法是:“秦王恐其為變。”你要準備要造反麼?常人的想法還是太天真,可能呂不韋也沒當回事,不然不會大張旗鼓,唯恐天下不知道似的張羅接待賓客。緊接著,洋洋灑灑的三十個大字朝著呂不韋罩去,突然想起《西遊記》也有類似的橋段,如來佛不就靠著一句真言鎮壓了孫悟空?


何為謀反?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呂不韋是締造者,嬴政是受害者者。

公元前265年(昭王四十二年),安國君被選為太子,安國君有二十多個子嗣。其中,最不起眼、最不受寵異人被委派到趙國當人質,而呂不韋恰巧在邯鄲做生意。歷史上最著名的邂逅就在趙國誕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奇貨可居。”我在這裡就不重複這個老掉牙的故事了,總之異人靠著呂不韋的投資當上秦國君主,呂不韋也靠著異人當上秦國丞相。《史記·呂不韋列傳》:“莊襄王元年,以呂不韋為丞相,封為 文信侯,食河南雒陽十萬戶。”看似童叟無欺合理公平的買賣隱藏著巨大危機,這個危機就是嬴政的母親趙姬,呂不韋的小妾,秦莊襄王的老婆,以後得趙太后,又以後呂不韋的情人……關係有點亂,用一個時下流行的話概括:輪流接盤。趙姬開始跟著呂不韋,又跟了秦莊襄王,秦王死後,兩人又勾搭在一起……


複雜的男女關係背後,是呂不韋誘發秦國政治架構的崩塌,有人真的謀反!

公元前247年,年僅十二歲的嬴政繼位,秦國的大權落在趙太后和呂不韋手裡。開始呂不韋乘著嬴政小,可以無限制的和趙姬各種快活,眼看著嬴政慢慢長大,他擔心事情敗露,偏偏趙太后海欲難填。呂商人精明的腦袋立刻有了辦法,《史記·呂不韋列傳》:“乃私求大陰人嫪毐以為舍人, 時縱倡樂。”獻上打樁機嫪毐供趙太后享受。結果嫪毐仗著趙太后的寵愛,滲透到秦國政治核心結黨營私,貪汙腐敗。總之能玩得有多大就多大,甚至偷偷給嬴政生下兩個弟弟。

秦國此時的權力一分為四:一,猥瑣的呂不韋。二,淫蕩的趙太后。三,大根嫪毐。四,蟄伏的秦始皇。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有人向嬴政告發趙太后的醜事,嫪毐在走投無路的時候準備造反。結果被早有準備的嬴政全部消滅,將母親趙姬逐出咸陽。


呂不韋可以假裝置身事外,可嬴政不是那麼好騙的。

嬴政是出於自我保護和維護政權統一,才對嫪毐和趙太后下手。偷偷爽爽就算了,盡然還想偷掉君主的王位?隨著嫪毐和趙姬集團全部覆滅,秦國的掌權人物只剩下嬴政和呂不韋。當時也有人告呂不韋黑狀:“於是秦王下吏治,具得情實,事連相國呂不韋。”這是本紀中第二次提到呂不韋謀反。只不過呂不韋提前玩了一手高明的禍水東引,關鍵時刻又站到嬴政的隊列裡面。他若隱若現的政治立場和堪比半個國君的政治資本,嬴政也會權衡利弊。何況呂不韋並沒有做出直接傷害他個人利益的事情,唯一可以坐實的是嫪毐謀逆。但呂不韋縱容嫪毐和趙太后偷情、弄權是不爭事實,沒有呂不韋,也就沒有嬴政的政治危機。


權臣?還是忠臣?臣心裡面清楚,君怎麼想的才重要。

嬴政繼位至親政,主要圍繞兩個關鍵人物。第一個呂不韋,第二個趙姬,跳樑小醜嫪毐就不提了。首先,呂不韋在嬴政秦政的過程中有積極作用,也有負面作用。我們都說一個人的成長最大的收穫是閱歷的增多,嬴政小時候不理解呂不韋覆雨翻雲的本事,長大了可就明白了,一臣兩君主,地位如斯,權勢傾城。他能不害怕麼?最狗血的是當初嫪毐事件爆發的源頭不就是一句話:在背後稱呼自己是嬴政的爹地!對於爹不爹的嬴政也無所謂,畢竟親爹劉給他的就是這爛攤子,可現在呂“仲父”還侯著了。我們在重複一下信件內容是,你有什麼功勞?你有什麼身份?呂不韋是真有?還是沒有?只有趙姬說這個可以有!趙姬淫是蕩了點,可她才是整個事件中的明白人,起到最大副作用的親媽媽。那麼出於身份和忌憚,最重要的還是能力,呂不韋比嫪毐更具水準的政治格局,在嬴政心裡這是個死結。卿不低調,唯以死謝罪!

呂不韋死了,人死茶涼,涼哇哇的涼!他可能想保護家族,保護家人不受清算,況且嬴政給了承諾!我想說親,你想的簡單了,在呂不韋受到信件前還發生了一件事:“及齊人茅焦說秦王,秦王乃迎太后於雍,歸復咸陽。”嬴政把趙太后請回咸陽,一個是返回,一個是攆走。秦國的大臣真可以,一堆人還在囉囉嗦嗦帝王家事。這次事件中我不知道嬴政知道了什麼秘密?還是呂不韋又當起操盤手?只知道嬴政不需要“仲父”,什麼爹不爹的,他是胸懷天下的千古一帝!


我不是易中天


不少人推測呂不韋實為嬴政生父,所以為著兒子的事業前途,呂不韋收到嬴政的譴責信後,沒有多加分辯就自殺了。

嬴政發給呂不韋的那三十個字翻成大白話就是:“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對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而號稱仲父。你與家屬都一概遷到蜀地去居住!”


說呂不韋對秦國沒有功勞,那真是太冤枉呂不韋了。

想當年嬴政之父異人在趙國為質,那真是爹不疼娘管不著,吃穿都發愁。若不是呂不韋那“奇貨可居”的設想和實施,哪有嬴政的出身?雖說呂不韋據此從商人一躍而成權貴,自己確實做了筆劃算的大買賣,但也正是這番運作,讓秦國得了個強大的君主,嬴政絕不會認為自己很差勁吧,所以,呂不韋對於嬴政,對於秦國,是功不可沒的。

呂不韋的傳奇,是由他驚人的洞察力和遠見造就的。他深刻認識到了彼時炙手可熱的華陽夫人及其弟陽泉君的後顧之憂,藉此將異人推給他們,又用異人成為嗣君的可能來說服趙國禮遇這個本無人待見的庶王孫。


不得不說,呂不韋是個奇人,深謀遠慮,執行力也強。這樣一個人,為何會因為嬴政的一封信而自盡呢?

從當時的情勢來看,呂不韋的勢力和聲望都很高,即便因嫪毐之事被遣回封地,拜訪他的人仍然很多,這引起了嬴政的不滿。

慣於審時度勢的呂不韋知道,他的富貴與權勢跟做生意一樣,跟市場需求相關,此時的嬴政,已經不需要他了,他也無從再找到當年的那些“奇貨”了,他的存在,已經不是一種需求,而是一種阻礙。嬴政甚至不願再稱他“仲父”,從私人感情上也要隔絕他了。


此時的呂不韋,像生意人一樣,沒了客戶,又沒有新產品開發,已瀕臨破產,惟有一死以存體面。至於嬴政是不是他的血脈,已經不是他活下去的理由了。


錢多多讀文史


在家“養老”的呂不韋收到秦始皇的來信,臉色大變,思前慮後,選擇服毒自盡。信中只有三十個字,意思也很簡單明瞭,沒什麼晦澀難懂的地方。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與其家屬徙蜀!”這一看就是絕交信啊,語氣很堅決。

開口就是你對秦朝有什麼功勞,卻佔著河南十萬戶的封地?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讓我叫你一聲仲父!帶著你家人搬去蜀地吧!短短几十字,既抹去了呂不韋的功勞,還不讓人家攀親戚。

這呂不韋可能沒有那麼出名,好些人不認識他。他可不是真像秦始皇說的那樣無用,他對秦朝還真有大作用。

可以說,秦朝能夠一統六國,呂不韋有很大一部分作用,他本是一屆商人,後來做到權傾朝野的宰相,能力可想而知。

秦莊襄王運氣不佳,好不容易繼承王位,沒幾年就去世了。當時呂不韋推波助瀾,讓嬴政繼承王位,可惜他年紀還小。這樣一來,大權不就都落到呂不韋手中了嗎?


其實這其中還牽扯出一段醜聞,甚至到現在還有人懷疑秦始皇血統不正,說他是呂不韋的私生子。這事被人們添油加醋,已經說不清了,不過筆者推測秦始皇還真應該是秦莊襄王所生。

秦莊襄王死後,當年嬴政還小,呂不韋整天過的跟個皇上似的,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呂不韋和趙姬舊情復燃。

這趙姬曾經就是呂不韋獻給秦莊襄王的,據說趙姬去的時候就已經懷孕了。眾說紛紜,還好《史記》破案了,書中清楚地寫道,秦始皇是秦莊湘鄉楚王的兒子。民間也更傾向於這一說法,不過真假與否,已經難以考證了。

不管怎樣,和皇太后不清不楚的罪名,呂不韋是逃不掉了。這讓秦始皇情何以堪,他那時候小不懂事,可他漸漸長大了,這樣的事情敗露,呂不韋的日子可就沒那麼好過了。

呂不韋也開始擔心了,他就想了一計,也就是這一辦法,直接推動了他的死亡。本意是自己脫身,讓門客嫪毐去敷衍趙姬。可沒想到這個門客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反手就把呂不韋賣了,他也想當皇上。


可惜嫪毐運氣不佳,趕上了秦始皇大有作為的時候,事情敗露後,他就偷出了太后和皇帝的印璽,偽造命令攻擊蘄年宮,準備造反。

秦始皇也是很有才幹的一個人:“凡有戰功的均拜爵厚賞,宦官參戰的也拜爵一級。”

這樣一來,大家當然支持秦始皇,嫪毐及其死黨被一網打盡,他和太后所生的兩個兒子也被殺掉。可憐嫪毐還曾經幻想過他的兒子繼承王位呢。

該事件後,呂不韋也被罷相,其實秦始皇也是網開一面了,讓他回家養老。可是呂不韋這一生太愛權利了,他還想摻和政事,養著大批食客。

此外,很多人是他一手提拔上去的,這些人還妄想著他能翻身。這樣一來,徹底的激怒了秦始皇,也就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秦始皇這封信意思很明顯,就是要他死,呂不韋即便不自殺,秦始皇也不會留他了。

其實呂不韋聰明一世糊塗一時,被迫“養老”,他就應該韜光養晦,安享晚年。本來他這一生賺的錢財,幾輩子都花不完,舒舒服服養老多好。自己功高震主,皇帝又怎麼能留他?

自殺的消息傳入秦始皇耳中,呂不韋死後秦始皇下令沒收他的全部財產。努力一生,苦心經營的財富化為泡影,最後兩手空空離世。倒真是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史之策


嬴政即位的第九個年頭,長信侯嫪毐跟太后私通的事情被人舉報,言及兩人亂搞生子兩人,並且嫪毐野心勃勃與太后謀劃,讓私生子取代嬴政當秦王。

此時親政的秦始皇對此展開徹查,發現了嫪毐走的是呂不韋的路子,才得以進入宮中。於是在夷嫪毐三族,殺太后兩子,並將其遷到壅地後,便想要幹掉呂不韋。但念及呂不韋輔佐先王功高,加之呂不韋門下賓客辯士多方遊說,礙於輿論及其勢力,嬴政最終選擇罷免了呂不韋的相位,將其打發到洛陽封地就國。

呂不韋被罷相後,各諸侯的使者們來邀請呂不韋跳槽的絡繹不絕,嬴政忌憚呂不韋這麼大的影響力,怕其造反或者直接跑到敵國,於是寫信給呂不韋說: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嬴政的話,充滿了威脅。雖然書中沒有直言要呂不韋死,但蠻橫地要求他全家遷移到偏遠的蜀地,讓其感受到了深深的逼迫,於是呂不韋飲鴆而死。

作為權傾一時的秦國丞相,在去相位之後無論在秦國還是諸侯之間都擁有極大影響力的呂不韋,為何就因為一封簡短的書信,就自殺了呢?

這不得不從呂不韋的思想傾向說起。

呂不韋處於戰國末年,這一時期的社會意識總體上渴望七國一統。無論是儒家、墨家,或者後來居上的法家,他們此時的政治傾向,都認為“天下一統”是結束戰亂的唯一途徑。呂不韋作為一個活躍在法家大本營秦國的政客,自然也抱有這種心理。

“天下一統”的核心基礎是君主集權,在秦國君主集權的思想深入人心。作為天下第一強國的丞相,呂不韋的心裡,自始至終也都認為設置君主是一種理所當然的事情。

他曾在《呂氏春秋》中明確表達了自己“忠君”的思想,即不但要有國君,而且應該提倡臣下忠於國君。

呂不韋雖然“忠君”,但商賈出身的他,自幼就養成了一種現實主義眼光觀察事物的自覺性,使得他在考慮任何事情的時候都不會產生極端思想。

他在“忠君”方面也是這樣,雖然認為君主對國家至關重要,但卻並非事事“唯君”。所以他又認為設天子並不是奉承天子,天下也並非天子一人所有,甚至為了國家利益考慮,必要時候可以廢掉不合格的君主而擁立有本事、有德行、有能力的人上位。

這種觀點,是主張絕對君權的嬴政所萬萬不能接受的,兩人思想上的分歧,必然會導致兩人關係的勢同水火。

除此之外,呂不韋還擁有極強的權力慾望,權力對絕大多數人而言,都具有難以割捨的誘惑力。

為了長期佔有秦國頂級權力,呂不韋對嬴政恩威並施,首先舉薦嫪毐進宮,讓自己從跟太后的不正當關係中金蟬脫殼,其目的就是為了減輕嬴政對他成見。

另外,呂不韋集三千門客著《呂氏春秋》,用來訓導秦王,讓他學會做一個“無為之君”。這種軟硬兼施的措施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保護現有權力,使其不受侵犯。

這就是呂不韋的心理,忠於君主,但卻又為了權位試圖將君主改造成一個不管事的“無為之君”。這兩種矛盾的心理,最終使得呂不韋在秦始皇親政後進退失據。

嬴政親政後,另外設了兩個丞相來分散呂不韋的權力。如果說,呂不韋是一個野心家,想要取秦王而代之,那麼這個時候無疑是發動叛亂最好的時機。因為羽翼未豐,而呂不韋丞相之權雖被削弱,但還擁有多年來積蓄的雄厚勢力。

但在忠君思想的影響下,呂不韋並沒有走上造反之路。後來呂不韋到洛陽封地,也只是利用諸侯對他的重視來造勢,試圖重新回到秦國權力中心,骨子裡也沒有背叛秦國的想法。

但嬴政短短30個字的書信,字字如刀,把呂不韋十多年的功勞完全否決,逼著他最後選擇了自殺。


劇透歷史


公元前235年,呂不韋收到還是秦王的嬴政的一封信,信裡只有短短30餘字: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翻譯過來就是:你何德何能?封你河南地十萬戶侯,你還真敢伸手?你跟秦國何親何故,竟然敢號稱寡人的仲父?打明兒起,你就捲鋪蓋去蜀地吧!

於是,文信侯呂不韋全家老小,就踏上了發配蜀國之路。

呂不韋剛剛走出封地,就越想越不對勁——自己從一個商人走上秦國相國之位,又從相國之位被貶出京城,現如今又被髮配到蜀地;下一步,秦王還會怎麼對待自己呢?會不會把自己殺掉呢?

更何況,呂不韋與秦王的母親趙太后有不清不白的關係。呂不韋為趙太后所舉薦的“大陰人”嫪毐還給秦王生了兩個弟弟;若是僅僅生了兩個弟弟也就罷了,兩年前,嫪毐竟然發動蘄年宮之變,差點兒讓秦王提前“駕崩”。

呂不韋的命運,也就是從蘄年宮之變以後,發生了大轉折。

呂不韋犯下的這幾條罪狀,若真的按秦律定罪,哪一條都夠他死好幾回。想到這裡,呂不韋有些絕望,索性一杯鴆酒下肚,了卻殘生。

可是,嬴政將呂不韋發配蜀地,真的打算在半道上搞死他嗎?

答案是:不一定。

嫪毐被處死之後,嬴政下令嚴查此案。毫無疑問,舉薦嫪毐的呂不韋,也被牽連其中,《史記》記載:

“於是,秦王下吏治,具得情實,事連相國呂不韋。”

譯文:嫪毐死後,嬴政下令嚴查此案,得到了詳實的結果,而且此案與相國呂不韋有極大的關係。

當時秦王就怒了。

人說,天子一怒,伏屍百萬。嬴政當時雖不是天子,可是他的怒火也不可小覷——嬴政下令將趙太后(嬴政親媽)發配到雍地軟禁起來;與趙姬有染的呂不韋,當然也沒能逃過此劫,嬴政欲將其誅殺。

這個時候,呂不韋“三千門客”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聽說秦王要誅殺呂相,秦國諸多大臣及呂氏門客紛紛前往說情,大家一致認為:呂相侍奉先王功高,罪不至死,還請大王網開一面。

思來想去之後,嬴政饒了呂不韋一命。


一直到第二年十月,呂不韋才被免去相國的職位(此前仍舊擔任秦相國);免相之後,秦王將河南地賜給呂不韋,不想在咸陽見到他。

秦王嬴政將呂不韋“趕”到河南地,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嬴政年紀漸長,王權與相權之間的衝突漸顯;另一方面,呂不韋之前種種行為,雖然有諸多大臣和門客說情,嬴政真的不介意?

可見,嬴政雖然對呂不韋非常不滿,種種表現來看,顯然沒有要殺死他的意思;呂不韋沒有在河南地服毒自盡,說明他心裡清楚,秦王並不想殺他。

真正促使呂不韋產生“秦王欲殺我”的想法,是另一件事,《史記》記載:

“秦王十年十月…而出文信侯就國河南。歲餘,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秦王恐其為變。”

大意是:呂不韋遷往河南地之後,並沒有像嬴政想象中那樣,安分守己靜默等死;他僅僅在新的封地待了不到一年,過去的三千門客,紛紛到河南地“請教”呂不韋。如此,讓嬴政非常驚恐。

試想,嬴政將呂相遷到河南地,就是為了削弱相權。

令嬴政沒想到的是,呂不韋“搬家”之後,相權非但沒有減少,似乎還慢慢變大了!長此以往,會不會是第二個“嫪毐”?會不會有第二場“蘄年宮之變”?

嬴政不敢往下想。

呂不韋私自結社聚會,嬴政當然能以“聚眾謀反”的罪名將其處決。可是,嬴政沒有這麼做,而是選擇繼續饒他一命,這就有了開頭的那封信——即,將呂不韋往更遠的蜀地遷徙。

說到底,嬴政已經不是當年的小孩子了,他要實現宏圖大志,呂不韋就必須走。

可惜,呂不韋意會錯了秦王的意思。如果他老老實實遷往蜀地,說不定,他還真的死不了。雖然日子不如在中原那般鐘鳴鼎食,卻也足以豐衣足食。

《史記》記載:

“秦王十二年秋 ,復繆毒舍人遷蜀者。 ”

譯文:秦王十二年秋天(呂不韋死後兩年),那些因嫪毐謀反而遷往蜀地的門客,又被遷回原籍。

呂不韋如果不自殺,會不會如“嫪毐舍人”那樣,在蜀地逍遙三五年,又回到中原呢?


記者李滿


這是秦王贏政給呂不韋寫的一封信,大致意思是說:“你呂不韋何德何能,竟然坐享秦國賜予的封邑?你又與秦皇室有何血緣關係,盡敢以我的仲父自居!從即日起,你和你的家人全部遷往蜀地!”短短一封信,字裡行間透露者秦王贏的憤怒之情。
(贏政劇照)


這封信可以一分為二看待,前半部分是斥責,後半部分是命令,前半部分並不是呂布自盡的原因,而讓他絕望的遷入蜀地的命令。

在回答題目問題之前,我們先梳理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瞭解一下秦王贏政為什麼會給呂不韋寫這封信,中間究竟發生了那些故事。

呂不韋原是衛國人,靠著在趙國都城邯鄲做生意而發了家,後來在風月無邊的地方邂逅了歌伎趙姬。由於趙姬是一位絕色佳人,所以呂不韋一擲千金,將其納為愛妾。

不久,呂不韋結識了在秦國做人質的秦王子異人,因為呂不韋周遊列國,不僅對時局非常瞭解,而且熟知秦國皇室之間利益糾葛,所以他看到了異人身上蘊含的價值。經一番詳談,兩個人一拍即合,呂不韋負責幫異人運作秦王太子之位,異人許諾將來必報厚恩。後來呂不韋攜重金親自奔走於秦國,成功將異人過繼給當時秦王太子安國君的正夫人華陽夫人。如此一來,就算大功告成。
(趙姬劇照)


一日,呂不韋宴請異人到家中做客,席間異人被陪酒的趙姬迷的魂不守舍,趙嬈本就是輕浮女人,也不時眉來眼去迎合異人。趁呂不韋離席的片刻之功,二人就亂了手腳,不想呂不韋返回時撞見了不堪入目的一幕。呂不韋雖不痛快,但出於利益乾脆就做了順水人情,把趙姬送給了異人。

一年後,趙姬生下兒子贏政,夫妻二人小日子過得其樂融融。三年後,秦趙交惡,異人性命不保,呂不韋花重金買通城門守衛與異人逃回秦國。趙姬母子流落趙國。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後,安國君即位。三天後秦孝文王(安國君)去世,子楚(異人)即位,是為秦莊襄王,呂不韋任丞相,贏政及母親趙姬被趙國送回。三年後,莊襄王病故,13歲的贏政繼承秦國王位,呂不韋任相國,贏政尊其為仲父。
(呂不韋劇照)


九年後,秦王贏政在雍城舉行親政加冕儀式,嫪毐集團趁機發動叛亂,贏政發兵鎮壓,嫪毐兵敗逃亡。秦王下令宣賞,嫪毐被活做。經數月審訊,秦王贏政弄清楚了嫪毐集團犯罪的動機及詳細情況,於是始作俑者呂不韋浮出水面。

原來,贏政即位後,母親趙姬就與呂不韋舊情復燃。隨著贏政的日益長大,呂不韋擔心媾和之事爆露,於是將自己的門客猛男嫪毐獻給了“淫不止”的趙太后。嫪毐是個奇人,對趙太后有致命的誘惑,趙太后如獲至寶,身心愉悅之餘,不斷給嫪毐封地獎賞,並縱容嫪毐伺養門客。很快嫪毐就形成了一個千餘人的政治集團。有了政治資本的嫪毐,野心也極速膨脹,甚至開始謀劃讓自己與趙太后生的兒子繼承秦國王位。

呂不韋發現形勢失控,於是向秦王舉報了嫪毐的不軌之心,秦王派人暗中調查,嫪毐惶恐不安,於是挺而走險,發動叛亂。如果嫪毐當場被殺,呂不韋將金蟬脫殼、化險為夷,但是嫪毐被抓,他這個幕後的間接推手就脫不了干係。嫪毐被抓的五個月後,秦王贏政宣佈結案,嫪毐被處於車裂,母親趙姬被囚禁雍城,呂不韋在眾人的求情之下暫時倖免。

一年後,秦王贏政將呂不韋趕回河南封地。呂不韋在封地風光了一年多,贏政又給他下了一封書信,痛斥之餘要求其舉家遷往蜀地。呂不韋思來想去,喝毒酒自殺。

那麼,呂不韋為什麼看到了贏政短短三十個字的書信就自殺了呢?原因有兩點:

一、秦王贏政已經起了殺心,呂不韋知道自己沒有了活路

嫪毐事件之後,秦王贏政之所以赦免了呂不韋,就是因為他的功勞太大。因為呂哥韋不僅將贏政的父親推上秦國王位,而且積極的為贏政統一六國而奔波,所以儘管嫪毐整件影響非常惡劣,甚至淪為了六笑柄,但是還是放過了呂不韋,可見他在贏政的心目中的分量。可是呂不韋回到封地之後,每天賓客盈門,六國使者絡繹不絕,而且都想借呂不韋的名望邀請其去本國為相,這樣一來就讓秦王贏政起了忌憚。所以,贏政恐怕呂不韋生出禍亂,於是怒斥一番,先讓其遷入蜀地與世隔絕,然後再採取近一步行動。

其實呂不韋已經看出,贏政讓他遷往蜀地只不過是權宜之計,絕對不是讓他去蜀地體驗生活,接下來還會步步緊逼,置自己於死地。所以,呂不韋覺得與其賠上家人都死在蜀地,還不如提前了斷,也許家人還能免了誅連。因此,呂不韋正是看清了自己命運的歸宿,而選擇了明智的做法。

二、呂不韋考慮到了自己的面子和名聲

呂不韋一輩子了經歷了不少風浪,也可以說是開創了波瀾壯闊的一生。為了能和戰國四公子(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孟嘗君)並駕齊驅,呂不韋也廣攬門客,為秦國提供人才儲備。後來呂不韋為了炒作自己,還讓門客編寫了賞千金易一字的《呂氏春秋》,所以,呂不韋的聲望在某些方面遙遙領先於戰國四公子。如此一來,秦王的遷徙令,就是對呂不韋的一種身份上的貶低和侮辱,因此呂不韋要用自殺來維護自己的尊嚴。

呂不韋是個精明的人,任何事情他都瞭如於心,但沒想到被嫪毐給坑了。這就是應了那句“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的話,這也就是所謂的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吧!但是從見到秦王贏政的信而自殺這件事情上看,呂不韋雖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悲愴,但不愧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

感謝朋友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歷史上關於呂不韋和秦始皇的關係一直存有爭議,由於年代的久遠和歷史記載的撲朔迷離,他們的關係我們今天已經很難考證了。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呂不韋之死和秦始皇的三十個字書信有關。

秦始皇的書信內容是這樣的,“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遷徙於蜀!”白話文翻譯過來,大體意思就是,你呂不韋何德何能,在我秦國享受如此高的待遇。


那麼,呂不韋看了秦始皇的這封信為何自殺了呢?

首先,當時呂不韋年紀已經不小了,秦始皇這封看似簡單的書信,其實是對一向要強的呂不韋的一種致命打擊。秦始皇一句話,否認了呂不韋一生的功績,這無疑是從精神上對呂不韋的殘殺。



第二,這封信直接否認了秦始皇跟呂不韋的關係。其實呂不韋去了蜀地後,還是有許多人去巴結他,相信他能夠東山再起。但秦始皇這封信,直接把那種東山再起的可能降為了零。

再則,蜀地在當時就是不毛之地,秦始皇把呂不韋貶到蜀地,無疑於是對他的終身監禁。總之種種原因,最後秦始皇一封書信讓陷入絕望的呂不韋迅速選擇了自殺。


呂不韋一生基本上都很順利,沒想到晚年受到嫪毐事件牽連,被秦始皇迅速疏遠,這本身對他打擊就很大。再加上秦始皇那封看似簡單實則暗藏殺機的書信,一代名相呂不韋於是在去蜀地的路上飲鴆自殺。


貓爺歷史觀


呂不韋(前292~前235年),戰國末期著名的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拜秦國丞相,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古衛國濮陽)。

呂不韋還有一個很牛的身份,據傳他是秦始皇的親生父親。然而就是這個身份並沒有給他帶來好運。

在他57歲時,被親生兒子、秦國第一任皇帝秦始皇活活逼死了。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竟然是秦始皇寫給他30個字的一封信: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看著這封信,呂不韋嚎啕大哭,“都說竇娥冤,我呂不韋比竇娥還冤”。

呂不韋淚眼朦朧看到信的第一句:“君何功於秦?”心中暗罵:“小冤家,我是你爹你知道嗎?沒有我哪有你今天的皇帝身份?你說我有何功?

呂不韋罵的好,講真秦始皇就是個忘恩負義之人。當初他老爸子楚不受秦孝文王(秦始皇的爺爺)待見,不是呂不韋子楚就會客死他鄉了。

子楚是秦始皇的老爸,當初他被當做人質抵押在了趙國,呂不韋此時是個商人,他發現子楚是個“潛力股”。他要對子楚投資。於是對子楚說:我想讓你榮華富貴,子楚看了他一眼,說,“你還是自己先榮華富貴吧!”



呂不韋接口道:“只要你榮華富貴了,我也就榮華富貴了”。

子楚說,“我一個落魄之人如何才能榮華富貴呢?”呂不韋於是把自己的計劃和盤托出。

原來呂不韋要走“夫人”路線”。

子楚的老爸很寵愛華陽夫人,而華陽夫人無子,呂不韋打算用語言和金錢打動華陽夫人認子楚為兒子,這樣一來,只要子楚老爸一死,子楚就會順利繼位為王。

經過呂不韋的一番運作,又是送禮又是攻心,華陽夫人果然上鉤了。

事情果然如呂不韋所料,老爸一死,子楚在呂不韋幫助下回到秦國繼位為王,他就是歷史上的秦莊襄王。

這一年莊襄王32歲,呂不韋43歲。莊襄王有了榮華富貴,他沒有忘記自己的承諾,加封呂不韋為丞相。



如果沒有後來的事,這是一個投資成功的商業典範。雙方達到了共贏。

親們想想看,呂不韋是不是有功於秦?關鍵呂不韋所作的一切秦始皇並不知情,因為在他3歲時父親莊襄王就死了,這個秘密被老爸帶到了陰間地府了。

秦始皇不知道的秘密太多了,就連莊襄王到死都不知道為呂不韋辛辛苦苦養了三年的兒子。說實話,莊襄王頭上早就一片森林了(綠帽),其實這不能全怪呂不韋,這到底是怎樣一回事呢?

說起這事還要回到秦始皇老爸(子楚)當人質的時候,有一天,子楚相中了呂不韋的一個小妾——趙姬。

趙姬長得太美了,臉似芙蓉,身似綿柳,走起路來婷婷嫋嫋,透著一股風騷,胸脯高聳,細腰粉臀,道不盡的嫵媚。如下圖:




子楚在趙國當人質孤枕冷被太寂寞了,於是開口向呂不韋要趙姬當自己的老婆,呂不韋當時很生氣,覺得子楚提的要求有點過分了,趙姬已經懷上了自己的孩子,估計有三個月身孕了。

呂不韋有心拒絕,但轉念一想,“我為了讓他當上華陽夫人的兒子花了不少銀子,眼看要成功了,假如為一個女人傷了和氣有些得不償失”。

想到此,呂不韋忍痛割愛把趙姬送給了子楚,隨後趙姬和子楚一起回了秦國。趙姬懷孕12個月生下了嬴政(秦始皇)。

從上面可以看出,秦始皇的生父無疑是呂不韋。

秦始皇的父親莊襄王豔福太淺,和趙姬纏綿了不過三年就死了,雖然嬴政繼承了王位,但他剛滿3歲肯定不能管理國家。於是由趙姬和呂不韋攝政,其實就是親爹親孃為親生兒子打理江山。




從這點來說,呂不韋對秦家居功至偉,秦始皇沒臉寫下“君何親於秦”這句話。

無論從國家和家庭角度來看,可以說“沒有呂不韋就沒有秦始皇”。秦始皇在羽翼未豐時感恩圖報,稱呂不韋為仲父。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始皇到了16歲時,一切發生了變化。他要親政,他要從仲父手中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利。

這是歷史上永遠無解的難道,新皇要樹立權威,勢必要打擊攝政老臣,換言之,老臣的倒下才是新皇的站起。歷史上的張居正、多爾袞等人莫不如此。

秦始皇要大開殺戒,他要殺人立威。他要清算舊賬。其實呂不韋早就想到了這一天,他覺得秦始皇逐漸長大,再和趙姬來往就有點不合適了。



但呂不韋此時想急流勇退為時已晚,秦始皇也聽到了一些關於他身世的風言風語,秦始皇心想:“假如我的真實身份公佈於眾,皇位將不保,畢竟自己是莊襄王的繼承者。”傳統宗法繼承製不容秦始皇認親爹。

秦始皇不能把這個定時炸彈留在身邊。首先他廢黜了呂不韋的丞相之位,把他趕回了河南封地。(為了權勢秦始皇夠狠的)

過了一年後,秦始皇害怕呂不韋謀反,於是寫了這封信派人送給了他,就30個字,翻譯過來就是:“(呂不韋)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對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而號稱仲父。你與家屬都一概遷到蜀地去居住!”(有多遠滾多遠)



呂不韋看到信傷心大哭,這真是此一時彼一時,這不是過河拆橋嗎?你羽翼豐滿了,你可以自己掌天下了,老朽沒有用處了,嗚嗚嗚嗚……

“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天下都是你秦始皇的。哪裡有我呂不韋容身之地?

“從國都遷到河南,從河南趕往四川不毛之地,這是往死整我啊!”呂不韋邊哭邊訴說委屈。

我兒早晚會殺死我的,與其在驚恐中活著,為了守住這個秘密,我不如一死了之,於是呂不韋喝下了毒酒,死前大呼“我冤啊!”。一切塵歸塵,土歸土,呂不韋到死都為兒子考慮,可憐天下父母心,不知秦始皇做何感想?


秉燭讀春秋


呂不韋是一個奇人,他曾在秦王孫異人在趙國為質時傾力相助,並幫助異人登上王位,即秦莊襄王,而他本人也成為了秦國丞相。



公元前247年,也就是秦莊襄王登上王位三年後,秦莊襄王病逝,秦王嬴政登上王位,此時的呂不韋大權獨攬,這也讓給他與嬴政產生了矛盾。

呂不韋曾與嬴政生母趙太后有情人關係,後來他想結束這種混亂關係,於是為趙太后找來了嫪毐,而趙太后得到了嫪毐之後,直呼如魚得水,兩人縱情聲色,趙太后還為嫪毐生下了兩個孩子。

此後的嫪毐越發跋扈,不僅插手朝政大權,私下裡還稱自己是嬴政的“假父”,甚至還發動兵變,意圖殺死嬴政,然後扶持自己和趙太后的兒子登上王位。

嫪毐的兵變很快就被嬴政和呂不韋鎮壓了,雖然嬴政掌控了局面,但這件事讓嬴政十分惶恐,他沒想到竟然有人敢做出這種大逆不道之事,在震怒之下他下令誅滅嫪毐三族,就連呂不韋也受到了牽連。


公元前237年,秦王下令罷免呂不韋,當時他還想要除掉呂不韋以絕後患,但是他考慮到呂不韋曾輔佐莊襄王登位,暫時饒了呂不韋一命。

於是,秦王下吏治,具得情實,事連相國呂不韋。

失去了權力的呂不韋就像是一頭待宰的羔羊,很多人在秦王面前詬病呂不韋,說他雖然不是丞相,但在秦國還有十萬食邑,門客絡繹不絕,要想造反易如反掌。

在這樣的情況下,呂不韋收到了嬴政寫給他的一封信,裡面僅有三十個字,但呂不韋看到了立刻就服毒自盡了。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嬴政在信裡斥責呂不韋對秦國沒有功勞,但是卻享受著秦國帶來的好處,甚至還敢當自己的“仲父”,於是下令將其全家流放四川。

不得不說,此時的嬴政對“父親”這個詞語有些敏感,嫪毐背地裡想當自己的“假父”,而呂不韋也認為他是自己的“仲父”,而這兩人都和嬴政的母親趙太后有親密關係。


嬴政是尊貴的秦王,這些臣子竟然敢當自己的“父親”,這讓秦王覺得有損自己的尊嚴。尤其是他們兩人一個造反了,另一個有造反的實力,他豈能容忍這些心懷不軌的臣子。

因此嬴政先是下令罷免呂不韋,之後還不放心,於是又給呂不韋寫信,將其全家流放四川。

信中短短的三十個字嚇得呂不韋膽戰心驚,他已經明白嬴政肯定不會放過他,之所以沒有殺他,只是因為嬴政還沒有找到殺他的理由。

呂不韋思前想後,覺得自己根本沒有活路,在他看來,自己現在主動自殺,或許還能讓嬴政感念自己的功勞,不至於株連自己的家人,因此他決定服毒自盡。



自此,再也沒有人敢當嬴政的“父親”,嬴政開始了自己的王霸之業,而呂不韋也成為了歷史的塵埃。


東方大史


呂不韋乃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商人,後來轉商從政,但是由於嫪毐的叛亂讓呂不韋也受此牽連,繼嫪毐事件不久之後,秦始皇便書信一封給了呂不韋,信上所說讓呂不韋全家都搬去蜀地,可是呂不韋看到這封書信之後,便服毒而亡,這是為何呢?


呂不韋之死

首先我們不得不肯定呂不韋的能力,他的投資眼光讓他從一個商人成為了一個國家宰相,但也正是利慾薰心讓呂不韋不得不拋棄趙姬,而為了擺脫趙姬,呂不韋又得藉助嫪毐的幫助。事發之後秦始皇書信一封給了呂不韋,《史記·呂不韋列傳》中記載的 ,信上是這麼說的:“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與其家屬徙蜀!”大概得意思就是,你呂不韋對我們大秦有何功勞?秦國給你河南十萬戶的租稅,而你呂不韋又何秦朝毫無血緣關係,如何稱為仲父?你與家人一起去蜀地吧!


呂不韋看到這封書信立馬就服毒而亡,其實這件事情說來話長,秦始皇自幼便對自己母親的事情是有所瞭解的,可是他基於國家的發展和政治的考慮,並沒有對呂不韋有過什麼過分的處理,但是避免自己的母親和呂不韋再有瓜葛,他便讓呂不韋離開咸陽前去洛陽,依然享受十萬戶租稅,保證了呂不韋可以安穩的度過晚年,這樣呂不韋也就不用死。

可是呂不韋並不安穩,他來到洛陽以後更是高調的大肆揮霍,門庭若市,還想著發展自己的勢力,本來如果呂不韋安分守己的安度晚年,秦始皇定然不會加以計較,可是呂不韋如此這般的傳到了秦始皇的耳裡,敏感的秦始皇自然是不會放過他,於是秦始皇便修書信一封給呂不韋,看到這封信呂不韋也就服毒自殺。



司徒看法

在我看來的呂不韋還是自己咎由自取的,本來私底下所做的一些事情也是非常的不光彩的,實在是妄為一國丞相,當秦始皇放他一馬,可是他仍然不知道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