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德光和石敬瑭的曠世“父子情”


耶律德光和石敬瑭的曠世“父子情”


石敬瑭是歷史上著名的“兒皇帝”,遺臭萬年,婦孺皆知。但是,歷史事實往往和人們的第一印象以及以訛傳訛大相徑庭,石敬瑭怎麼就做了“兒皇帝”?他和小他十幾歲的耶律德光的“父子情”真相是什麼?他們的“父子情”怎麼就成了千古絕唱?

首先多少冤枉石敬瑭了,他不是漢族人,罵他漢奸錯了,他是沙陀族人。其次,耶律德光確實比石敬瑭輩分高一輩,當義父是可以的!其三,幽雲十六州送給契丹,石敬瑭是慷他人之概,借花獻佛,幽雲不在石敬瑭控制的地域,而是幽州節度使趙延壽父子的地盤。

這還得從石敬瑭、李從珂的反目說起。石敬瑭、李從珂都是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心腹和左膀右臂,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李從珂是李嗣源心愛的養子,他們兩個都驍勇善戰富有韜略,所以一直都在暗中較勁,誰也不服誰。

話說,李嗣源病死,三子李從厚繼位,李從珂發動叛亂,奪得政權。在李從珂奪取政權的過程中,石敬瑭是幫了忙的:他徹底解除了李從厚的武裝,讓他毫無反抗之力。

李從珂定鼎之後,石敬瑭入朝稱臣。可是,李從珂還是沒有放鬆對石敬瑭的戒備,石敬瑭大為緊張,“害起了大病”,把自己整的瘦骨嶙峋羸弱不堪,李從珂見到後,頓時對他不但放鬆了警惕,還說:石郎不但和我是骨肉至親,還是發小,一起打拼那麼多年,現在我做了天子,不信任他,我信任誰?於是派石敬瑭鎮守河東,做了一方諸侯。

一時的感情激動並不能消除一個政治家的理性判斷,李從珂對石敬瑭猜忌依舊,而石敬瑭也一直在謀劃著自全之計。他以防備契丹為名,大肆向朝廷要兵要糧,乃至於天下精兵和糧草源源不斷的彙集河東。

李從珂和石敬瑭終於水火不容,石敬瑭扯起造反大旗,如李從珂的大臣甲所料,石敬瑭獨木難成林,他把和契丹結盟定為第一國策。契丹國王耶律德光和後唐明宗李嗣源曾經約為兄弟,而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所以石敬瑭向耶律德光稱臣,並且用“父禮”來對待他。

做兒子,人們還能原諒他。石敬瑭還許諾,事成之後,把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就像後來李鴻章的割讓臺灣,讓人無法忍受,成為人們詛咒石敬瑭的最根本原因。就連劉知遠都對石敬瑭說:稱臣就行了,沒有必要叫他老爸吧,用錢就把契丹的兵買來了,還要許給他們土地?恐怕會成為後世之患!後悔莫及!石敬瑭說:有些東西,你目前還看不到!

關於這個問題,後面有涉及,請大家耐心點。耶律德光看到石敬瑭稱臣稱兒割地的來信,大喜過望,對他母親說:兒子不久前就夢見石郎送信來,今天果然應驗了,真是天意!於是他回信石敬瑭,許諾到秋天就傾全國之兵去支援石敬瑭。此之謂:“父子情”之魂牽夢繞。

耶律德光果然親自帶領五萬鐵騎來幫助石敬瑭,號稱三十萬大軍。立足未穩就對石敬瑭說:我打算就在今天大破敵軍,你看如何?石敬瑭說:後唐軍不可輕忽,您車馬勞頓,還是明天再說吧?石敬瑭話未說完,契丹已經和唐軍開戰,果然大獲全勝!

當天晚上,石敬瑭覲見耶律德光。耶律德光對石敬瑭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他握住石敬瑭的手久久不願放開。石敬瑭問:您大老遠的趕來,兵馬都很疲敝,卻馬上開戰而大獲全勝,到底是什麼緣故?耶律德光說:我大軍南下,以為各個險要都會有把守,誰知道派人一看,什麼鳥也沒有!所以我才能長驅直入,這時我就知道此行必然成功;再者,我方遠來,利於速戰,曠日持久,勝負未知,我們也消耗不起啊!這就是我取勝的原因,不能夠用“以逸待勞”這樣的兵家教科書來生搬硬套。石敬瑭大為歎服,二人秉燭夜談,不知東方之既白。

此之謂:“父子情”之相見恨晚。

等石敬瑭初步站穩腳跟,耶律德光對他說:我三千里赴難,一定要為你做成些什麼,我看你器宇軒昂見識不凡,很夠格做中國大地的一國之主,我打算立你為天子,你看如何?石敬瑭辭讓數四,再三遜謝,等到將士們都反覆勸進,他這才答應登基稱帝。同時,幽雲十六州劃歸契丹,每年再輸帛三十萬。

當時主要是後唐的趙德鈞率領主力軍隊和契丹對抗,這個趙德鈞也想學石敬瑭,他暗地裡送給契丹很多的財物,並對耶律德光說:只要您也立我為帝,我現在就率領大軍南下,滅掉後唐,然後我們永遠締結盟好。趙德鈞知道耶律德光和石敬瑭“父子情深”,他同時許諾:允許石敬瑭永遠做河東的一方諸侯。

當時的戰爭局勢並不很明朗,契丹前有強敵,又怕被人斷了歸路,左右還有實力雄厚的敵軍牽制,所以,耶律德光打算接受趙延壽的計劃。

石敬瑭聽說以後,大為惶恐,他派桑維翰去見耶律德光。

桑維翰跪在地上,從早到晚的哭著懇求耶律德光。耶律德光顧念和石敬瑭的父子之情,又被桑維翰所感動,於是拋棄了冰冷冷的政治權謀,“一邊倒”倒向了石敬瑭,他對趙德鈞的使者說:我已經答應了石郎,海枯石爛,我才能變心!此之謂:“父子情”之“父子情深”。

在這裡,我插一句話。假如,石敬瑭送給耶律德光的禮物不夠“豐盛”,耶律德光沒有足夠的心動和感動,僅僅就像劉知遠所說的送些錢財,就像趙德鈞所做的一樣:不割地不稱“兒皇帝”,耶律德光會不會為他賣命?耶律德光不為他賣命,他石敬瑭怎麼開創帝王大業?從趙德鈞身上,我們印證了石敬瑭的深謀遠慮雄才大略,他不但遠遠超過了他的老對手李從珂,也超過了潛在的對手趙延壽,即便是後漢的建立者劉知遠也望塵莫及,後來,他的繼位者石重貴的覆亡更是說明了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時刻,只有他是正確的。

石敬瑭也不是天然的賣國賊,也不是毫無原則的敗家子,我相信送給契丹那麼多“禮物”,他也會感到恥辱和心疼,可是又能怎麼辦呢?

題外話。

耶律德光對石敬瑭說:桑維翰對你忠心耿耿,應該讓他做宰相,輔佐你。石敬瑭從來就很倚重桑維翰,當然樂於聽命。

石敬瑭和耶律德光率軍南下,必須留一人鎮守河東。於是,石敬瑭諮詢耶律德光:您看留誰合適呢?耶律德光讓石敬瑭所有的兒子都列隊站好,一個一個的目測,當看到石重貴時,說:這個大眼睛的小子,我看行!石重貴,後來成了石敬瑭的繼任者,他是石敬瑭的侄子,父親早死,石敬瑭養以為子。於是石敬瑭就用了石重貴鎮守河東。

大局已定,終於到了父子分別的時刻。石敬瑭將要從上黨出發南下,掃除敵軍殘餘,耶律德光舉起酒杯對石敬瑭說:我祝你旗開得勝馬到成功!我不遠萬里,圓了我們父子之情,現在大局底定,我要是再跟著你南下,中原人必定驚駭擾亂;你自己帶兵去,他們會安心些。我讓契丹五千鐵騎送你到河梁,這五千鐵騎如果願意追隨你,你都帶走也行;我就留在這個地方,等候你的捷報,如果有什麼緊急情況,我就馬上南下相助。等你平定了洛陽,我也就該回我老家去了!說完,緊緊握住石敬瑭的手,淚如雨下,石敬瑭也心潮澎湃淚水連連。

耶律德光送了一程又一程,怎麼都不捨得分別,他解下自己的白色貂皮大衣給石敬瑭穿上,又贈給石敬瑭千里馬二十匹,戰馬一千二百匹,語重心長的說:但願我們的後世子孫永遠不相忘!又殷殷叮囑石敬瑭說:劉知遠、趙瑩、桑維翰都是創業功臣,不到萬不得已,不要捨棄他們!

耶律德光對石敬瑭可謂仁至義盡,什麼心都為他操到了,此之謂:“父子情”之父親大恩。

由於和契丹的修好,終於,後晉的百姓迎來了難得的幾年休養生息,天下也得到了太平和喘息。石敬瑭把幽雲十六州割給了契丹,而實際上,契丹從來沒有真正擁有過這些地方,一個遠沒有開化的遊牧民族,他們怎麼可能治理好文明發達的中國腹地?即使後來,耶律德光自己來到中原,也不得不狼狽北竄乃至於客死他鄉,他感嘆道:我沒有想到中原人這麼難以治理!

石敬瑭倒是一直對耶律德光畢恭畢敬。他令馮道帶著禮物儀仗去契丹,向耶律德光和耶律德光的母親上尊號,把個耶律德光高興的不知怎麼好;石敬瑭每次和耶律德光信函往來,都稱臣,稱耶律德光為“父皇帝”;耶律德光屢次禁止石敬瑭稱臣,只像家人一樣,稱“兒皇帝”即可,可是石敬瑭還是規規矩矩的稱臣(後來,石重貴就是因為不稱臣才招致亡國滅頂之災,由此可見石敬瑭的老練);每次契丹使者駕到,石敬瑭都跪拜接受命令;石敬瑭深通人情世故,不但巴結耶律德光,耶律德光的母親,契丹大臣,王公貴族,他都有禮物相送。所以,石敬瑭主政的後晉和契丹始終沒有一點隔閡,維繫了天下無事的局面。

必須指出的是,這都是表面文章,面子功夫,實際情況是:石敬瑭送給契丹的錢財數目非常小,不過就幾個縣的財政收入而已,常常用人民貧困自然災害為藉口,很少按照約定數額按期送給契丹財物。石敬瑭如果生在當今之中國,是不是也能成為一個“傑出”的官僚?一,表面文章做的天衣無縫;二,要裡子不要面子,務實不務虛;三,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此之謂:“父子情”之糊弄老爸。

耶律德光和石敬瑭的父子關係也不總是深情款款,也有電閃雷鳴的時候。早先,義武節度使王處直的兒子王威怕受到父親的株連,避禍契丹。石敬瑭稱帝之後,義武節度使職務有缺,耶律德光說:就讓王威繼承他父親的土地,做義武節度使吧,就像我們契丹的法度。石敬瑭不同意:我們中國的法度是由副科而正科由正科而副處……以此類推,憑資歷提拔,一下子就做節度使,很不合適!你把王威交給我吧,我一級一級的提拔他,一定重用!耶律德光勃然大怒:你他媽的!從節度使一下子做到天子,也是一級一級的升上去的嗎?

石敬瑭的重臣安重榮,心懷異志。“今近世天子,兵強馬壯則為之耳!”這句著名的話就是出自他的口。他殺契丹使者,嘲笑石敬瑭懦弱無能,發誓要和契丹一決雌雄,目的無非把朗朗乾坤弄得渾濁不堪,然後他好渾水摸魚竊取帝位。因為它是石敬瑭的重臣,石敬瑭恐怕契丹藉此侵犯邊境,所以,他派楊彥詢去契丹向耶律德光解釋。

首先,我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拋棄中央帝國的封建思想,還沒有消除狹隘民族主義的陰魂。我們說國家包括中原腹地和東北內蒙古新疆西藏,這沒有什麼問題,東北內蒙古新疆西藏都像河南河北一樣是我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詛咒借荊州給劉備的魯肅?我們為什麼不痛恨劉備對西川的巧取豪奪?單單對岳飛的抗金大加褒獎,對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引為奇恥大辱?東北內蒙古新疆西藏不是外國,所有這一切都是我們的內戰,而不是抗擊外敵入侵,無論是耶律德光還是成吉思汗,無論是匈奴單于還是滿清努爾哈赤,他們都是中國人,都是中華民族一份子。非常遺憾的是,我們的思想和做法都在表明:東北內蒙古新疆西藏是外國,和中國是相對獨立的不相隸屬的國家,我們在事實上是承認這些地方獨立的。你說這要得要不得?

其次,石敬瑭對契丹的種種“奴顏婢膝”的行為,實在是沒有任何辦法的結果,事實反覆證明,在那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下,他是對的,也只有他是對的。再說,石敬瑭巴結契丹,損失也並沒有一般史書說的那麼大,歷史的真實顯示了,契丹對石敬瑭的幫助遠遠超過了他的付出。

再次,石敬瑭向耶律德光稱臣稱兒,確實為中原百姓締造了幾年的和平時光,讓飽受戰亂之苦的人民得以短暫的休養生息。評價石敬瑭的一生,這個應該是主流。

最後,人們嘲笑石敬瑭是“兒皇帝”,只說他做比自己小十幾歲的耶律德光兒子是純粹赤裸裸的政治交換,也不符合歷史事實。作為弱者,石敬瑭對耶律德光的畢恭畢敬到底有多少真心,我們看不出來;但是,作為強者,耶律德光對石敬瑭關懷備至,操碎了心,我們能看到一個政治家身上的真性情和大意氣。

人都是感情動物,人和人的交往你能否認互相利用互相交換的本質?但是就是就是在互相利用和互相交換的過程中,產生了感情,這種感情逐漸升華,甚至最後超越了利用和交換,超越了金錢權利年齡美醜,超越了時空。

石敬瑭和耶律德光無疑是有感情的,如果僅僅是交換,僅僅是作秀,兩個大男人沒有必要秉燭夜談,沒有必要拉住手不捨得放開,沒有必要淚眼相對,沒有必要十里相送……有人說,那麼短的時間,他們能產生什麼深厚感情?“白首如新,傾蓋如故”,一剎那發生的知己之情,更足以感天動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