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萬:他捨命保護藏品,不惜將其塞進大餅,今成中國最貴一元

在兵荒馬亂的年代,稍不小心就會送命。如果擁有絕世重寶,那更是“懷璧其罪”,危險至極。但作為一個收藏家,保護好自己的收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如何才能既保住自己的性命,又能讓藏品完好無缺呢?這位收藏家的故事或許可供我們借鑑一二。

176萬:他捨命保護藏品,不惜將其塞進大餅,今成中國最貴一元

古代錢幣 網絡圖片

1945年的某一天,兩個中年人在一家大餅鋪門前排隊。到了窗口前,做餅的師傅問:“兩位客官想要那樣的餅啊?發麵的還是死麵的啊?”為首的這位男人答道:“都行,只要能將這些東西放進去就行。”說著,他從懷裡掏出幾枚錢幣,遞給師傅。

176萬:他捨命保護藏品,不惜將其塞進大餅,今成中國最貴一元

古代錢幣 網絡圖片


師傅拿過這些錢幣,藉著窗外的光線仔細打量這幾枚銅幣。中年人遞給他的錢幣共有七枚,這些錢幣上面都有一層鍍金,並雕刻形態各地精美的龍紋。在陽光照射下,這些錢幣閃爍著金屬特有的光澤,做餅師傅不禁看呆了。

176萬:他捨命保護藏品,不惜將其塞進大餅,今成中國最貴一元

古代錢幣 網絡圖片

176萬:他捨命保護藏品,不惜將其塞進大餅,今成中國最貴一元

古代錢幣 網絡圖片

176萬:他捨命保護藏品,不惜將其塞進大餅,今成中國最貴一元

古代錢幣 網絡圖片

這位將錢幣遞給師傅的中年人名叫馬定祥,在收藏這些錢幣之前,他就已經是一位收藏大家了。

馬定祥最初學的是醫學,並在1936年成為杭州的一名醫生。在行醫過程中,他開始逐漸接觸到一些奇異的古代錢幣,並對錢幣收藏產生興趣。

176萬:他捨命保護藏品,不惜將其塞進大餅,今成中國最貴一元

1991年上海造幣廠鑄造中國著名錢幣學家馬定祥大型紀念銅章

但日本人的侵略打斷了馬定祥的人生規劃。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為了躲避日本人的侵略,不得不舉家搬到上海。

當時的上海不但經濟發達,收藏大家也很多,因此馬定祥在此居住期間,得以和其他民國錢幣收藏大家相互學習,並從中受益匪淺。

176萬:他捨命保護藏品,不惜將其塞進大餅,今成中國最貴一元

北閥時期國民革命軍東路先遣別動司令部章 馬定祥舊藏

為了收藏錢幣,馬定祥還不惜倒賣“奎寧丸”來賺取資金,並將藥品放進一隻竹籃中。日本人搜查時,曾經用刺刀刺破竹籃,這些藥品險些因此而暴露。好在他們還是沒有發現這些藥品,不然他早已身首異處。數十年後,馬定祥想起這件事情,還時常心有餘悸。

176萬:他捨命保護藏品,不惜將其塞進大餅,今成中國最貴一元

四川馬蘭銅元五文型 馬定祥收藏

1945年抗戰勝利後,馬定祥聽聞天津有一位外國醫生想要賣出一些錢幣,於是和自己的堂弟一起坐火車趕去天津。

但他正好趕上抗戰勝利當天,火車站早已人滿為患,他們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趕到天津。馬定祥用重金購置了這些錢幣後,卻發現已經直達去上海的火車已經沒有了,如果乘車前往,路上一定會遇到各種盤查,這些稀世的錢幣很可能會被搜走。
思來想去,馬定祥決定將這些珍貴的錢幣放進大餅裡,於是就有了文章開頭髮生的一幕。

176萬:他捨命保護藏品,不惜將其塞進大餅,今成中國最貴一元

北伐時期國民革命軍東路先遣別動司令部章 馬定祥舊藏

馬定祥大餅塞入錢幣的方法,成功躲過了路上的搜查,這些錢幣中,有一枚面值為“壹圓”的清代宣統三年大清長鬚龍金樣幣最為珍貴。在2004年的中國嘉德拍賣會上,這枚清代宣統三年大清長鬚龍金樣幣最終以176萬元的高價成交,因此被稱為中國最貴的“壹元”。這枚珍貴的錢幣是宣統皇帝在位期間鑄造的最後一批硬幣,不但數量稀少,更是清王朝最後的見證。

176萬:他捨命保護藏品,不惜將其塞進大餅,今成中國最貴一元

宣統三年(1911年)長鬚龍壹圓金質樣幣 馬定祥舊藏

馬定祥甘願冒著生命危險,也要保護好自己的藏品,這種精神令人敬佩。在我們的生命中,又有哪些東西,能值得我們用生命來守護的呢?如果你身邊還有這樣的東西,請用心守護好它們,不要等到失去再感到後悔。


注:本站上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不代表小藝書的立場,也不代表小藝書的價值判斷。轉載旨在分享,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