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陵别儿童入京》到《临终歌》,李白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之路?

从《南陵别儿童入京》到《临终歌》,李白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之路?


李白在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史中,都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代表性人物。从其现存1000多首诗歌中,完全可以解读出这位浪漫主义大诗人的精彩人生。

这位号称“谪仙人”的“诗仙”,以其豪气大气的诗风与放荡不羁的个性,在唐诗领域创造了无人可及的“盛唐气象”。

笔者认为李白潇洒俊逸的人生,足以令古今之人羡慕嫉妒。因为他活成了世人眼中所羡艳的模样。从“以诗为名”的少年天才开始,到“辞亲远游”浪荡于天地之间;再到“诗名满长安,一朝天下晓”的“供奉翰林”,可以说他的人生就是一部唐代传奇小说。

从《南陵别儿童入京》到《临终歌》,李白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之路?

李白一生:积极奔放、热情洋溢、慷慨激昂、无奈离世

1.少年天才,世间“诗仙”李白

拜读李白全部诗歌作品之后,发现这位伟大的“诗仙”前半生所作诗歌,皆以潇洒恣意、狂放不羁,以及慷慨激越的进取精神为主题。

这个阶段他的生活热情极高,而且求仕之心也特别迫切。这其实与当时社会“诗而优则仕”的风气影响息息相关。

据《上安州裴长史书》记载:李白“五岁诵六甲。”所谓“六甲”就是唐代的启蒙教材。十五岁时所作辞赋皆受到社会名流推崇。

在“诗而优则仕”的风气影响之下,李白开始频繁从事“干谒”活动。所谓“干谒”就是为某种目的而求见某类人。

从《南陵别儿童入京》到《临终歌》,李白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之路?

公元715-718年三年间,李白不仅较为系统的学习了道家思想。而且也在这一阶段苦练剑术,并逐渐形成了具有游侠特点的性格基因。这其实也是李白崇尚自由,以及放荡不羁性格的基本成因。

笔者认为正因为有了这些较为深刻的人生影响,才让李白的诗歌更具洒脱俊逸之风。可以说从公元718年开始,十八岁的李白就开启了四处游历的人生模式,只不过这一阶段他并未离开过四川。

从公元718至724年期间,李白虽曾隐居戴天大匡山内潜心苦读,但也曾先后游历江油、剑阁、梓州等地,可谓读书出游两不误。在这个阶段他增长了很多人生阅历,并且对社会以及人生有了更多深刻的感悟。

从《南陵别儿童入京》到《临终歌》,李白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之路?

直到公元724年已经在诗歌领域,小有成就的李白离开四川。并于公元725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笔者认为从李白出蜀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不平凡的一生。从此之后他虽然偶有困顿,但却从未改变“仗剑诗酒走天涯”的潇洒人生。

2.“辞亲远游”出师不利

可以说从公元724年出蜀之后一直到公元733年,大约十年的时间里李白,除了在诗歌领域颇有名望之外,他的人生旅途其实也尝尽了心酸。出蜀游历的李白深深的明白了一个道理,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精彩但是也很无奈。

在这期间李白虽然结识了自己的偶像孟浩然,并且与很多当时的大诗人有过交集。但是这些经历并没有为他的人生带来转机。相反在他出蜀之后的第二年即公元726年,李白因水土不服或偶犯风寒等原因病卧扬州。

从《南陵别儿童入京》到《临终歌》,李白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之路?

虽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遇到了出师不利,但是李白依然没有放弃继续游历,或者说“诗而优则仕”的决心。公元727年李白“离扬州北游汝州至安陆”,并与故宰相许圉师孙女结婚。

所以他错过了“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的机会。笔者认为李白之所以对“诗而优则仕”抱有极大希望。

除了与自信个人才华有关系之外,其实还与当时的唐朝统治者喜爱宴乐,以及推崇唐诗等因素息息相关。

可以说在这十年期间李白虽然并未荒废才学,但人生经历也颇多坎坷。他虽然学富五车并拥有吟诗作赋的才能,但皆因时运不济而屡受挫折。虽然他也曾豪情万丈想要以己之才忠君报国。但却只能龙游浅水以耕地、读书为生。

从《南陵别儿童入京》到《临终歌》,李白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之路?

就像孟子曾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所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此时此刻李白的人生境遇完全可以用,“苦吟诗人”贾岛的一首《剑客》来形容。“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已过而立之年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可能等待的就是这个“十年磨一剑”的机会。

从《南陵别儿童入京》到《临终歌》,李白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之路?

4.献赋谋仕与供奉翰林

可能很多读者对李白“献赋谋仕”的做法都不太理解,他既然有经天纬地的旷世之才,为何不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入仕呢?这其实与李白的特殊身份有很大关系。据《新唐书》记载李白是“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

李嵩曾是历史上“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的武昭王李暠。他不仅是诗人李白的先人,而且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世祖。所以因为这层关系唐朝在修撰史书时,才将李嵩追谥为“兴圣皇帝”。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与李唐诸王同宗的李白,按照规定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所以李白才会通过“献赋谋仕”的方法谋求入仕。

晚唐时期的“诗鬼”李贺的遭遇其实与李白一样。公元734年李白献《明堂赋》,目的就是为了谋求官位,当然也有“以大道匡君”的需要。

从《南陵别儿童入京》到《临终歌》,李白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之路?

李白从第一献赋到其诗歌受到玉真公主与贺知章欣赏,整整过去了八年的时间。而此时的李白也早已过了不惑之年。

虽然在这期间他不乏力作和名篇问世,并且他的才华与文采,也受到了当时唐朝人的青睐,但到供奉翰林之时李白已经42岁了。

从十八岁出蜀再到四十二岁供奉翰林,二十四年就这样匆匆流逝。曾经意气风发的蜀地才俊,也不得不接受这个令人闻知怅惋的事实。但由于李白天性乐观,在加上“喜任侠”的性格。所以当他得知“献赋谋仕”成功之后,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

从《南陵别儿童入京》到《临终歌》,李白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之路?

4.《南陵别儿童入京》时的豪迈与激昂

《南陵别儿童入京》创作于公元742年,此时的李白已经42岁。当他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消息之后,怀着异常兴奋的情绪写下了这首七言名作。因为当时的李白觉得,他等待多时的入仕机会终于来到,并且也可以在政治上大展拳脚。

但是在他的喜悦之情尚未退却之前,就已经感受到了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凉。于是他将所有的愤懑与不满,完全付之于酒盏之中。甚至与贺知章等人结成了“酒中人仙”,就连玄宗下诏找他都不上朝。

从《南陵别儿童入京》到《临终歌》,李白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之路?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白酒刚酿好我就从山中回来了,此时正在吃黍的小黄鸡长得非常肥壮。“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 赶紧叫来童仆把这只肥嫩的黄鸡炖上,然后再给我倒上白酒,我要美美的吃上一顿。此时的李白听到诏令之后,先赶回了金陵的老家。诗句中的儿女应该就是他的子女。他在饮酒吃鸡小孩子却在拉扯他的衣服。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一边饮酒一边放声高歌,目的就是为了把自己灌醉,以解心中的忧愁或聊以自慰。喝醉之后翩翩起舞要与太阳比一下到底谁更有光彩。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游说万乘”指的是李白为了求观,曾多次给唐玄宗献赋。这一次终于得到赏识,此时李白的喜庆就像奔驰的野马一样,驰骋于宽阔的阳关大道之上。

从《南陵别儿童入京》到《临终歌》,李白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之路?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这一句写用一个典故来形容自己,多年蛰伏被很多人瞧不起,但是今朝终于可以入朝为官,大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昂首挺胸的走出家门,或者说从金陵去长安。我怎么可能是一个常居于山野之人呢。

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李白意气风发的高兴之态,而且也通过斗志昂扬的文字描写,展现出了李白多年怀才不遇,一朝入朝为官喜不自胜的癫狂之感。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此时的李白因高兴而得意忘形了。

从《南陵别儿童入京》到《临终歌》,李白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之路?

5.悲愤与无奈的交响曲《临终歌》

这首诗写于公元762年,也就是李白去世当年。因为疾病缠身久矣所以李白身体非常虚弱。而此时他的也因落魄无助,而居住于族叔李阳冰的家里。回想起自己一生的经历,李白不禁怅然若失于是写下了这首绝笔之作。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大鹏展翅于天地之间,但是飞到高空之后却受到了风雨的摧残,终因力所不能及而怆然落地。

从《南陵别儿童入京》到《临终歌》,李白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之路?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馀风”指的是李白虽然身染重病,但是依然认为自己还有做事的能力。但是他就像大鹏鸟一样,在东游扶桑之时,却别风裹住了衣袖。这里是比喻年老体衰心有余而力不足。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当后人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还有谁能为我惋惜呢?“仲尼亡兮”指的是“孔子泣麟”典故。在这里比喻悲凉凄惨的晚景。

笔者认为李白一生创作诗歌无数,但在已知人生大限之时,能够以一首《临终歌》,与自己或众人话别也实属无奈之举。这首诗其实是李白的“长歌当哭”,后人拜读之人皆认为是李白自撰“墓志铭”。


结 语

李白一生潇洒风流、狂放不羁,尤其是从诗歌艺术角度来讲,更是可以做到傲视群雄。但是笔者认为他虽然有远大的抱负和治国理想。而且为了这个理想不惜多次“献赋求仕”,这说明李白其人应该是一个非常,执着而又坚定的理想主义者。

当他认定了自己可以通过“诗而优则仕”;然后又可以通过个人才华“以大道匡君”之时。就不遗余力的去向着这个理想或目标去进发,虽然李白一生皆以诗歌而闻名于世,但其实在他的内心世界中,能够入朝为官并为国为民做事才是正道。

虽然他一生才华横溢并被后人誉为“诗仙”,但是在他的人生前半段,几乎一直与耕地、读书和写诗为伴。虽然后来得到唐玄宗赏识,也过了几年意气风发的生活。但当他发现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之时,亦然辞官离开长安奔赴理想之国。


【参考文献】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浅说》

《谈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略论李白《临终歌》的深层意蕴》

《被妻子所弃的诗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与李白的婚姻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